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企业通过对外投资可以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不断扩大企业规模,提高企业的获利能力和竞争能力。但是,对外投资也存在巨大风险,由于投资失败而导致企业陷入困境甚至破产的事例很多,因此如何防范投资风险成为企业管理中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企业为了防范投资风险,主要采取综合应用设置专业化的投资管理部门、加强财务监控、强化内部审计、督促外派董事和监事充分履行职责等方式,形成完整的风险防范体系。  相似文献   

2.
国示投资风险的防范是国际投资中一个十分重要问题,本文分析了国际投资风险的内涵,论述了国际投资风险防范分析的主要内容,指出了国际投资风险防范的基本策略和投资者风险自我防范策略。  相似文献   

3.
为了更好的防范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的风险,本文在考量政治风险、经济风险和文化风险的基础上,结合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加入技术风险指标,对中国企业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风险进行量化与评估。首先,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量化风险;然后,通过聚类分析法评估风险等级。实证研究结果表明:2003~2011年期间,20个样本国家中,低风险国家都是发达国家;中等风险国家有4个,其中只有1个是发展中国家;高风险国家全都是发展中国家,包括印度、南非、墨西哥、巴西和俄罗斯;2008年后,多数发展中国家的风险在不断改善,但很多发达国家的风险却逐渐上升。因此,中国企业应针对不同东道国的风险变化特点,采取措施规避风险。  相似文献   

4.
伴随"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规模越来越大,但其面临的法律风险也必须予以关注。该法律风险包括法律冲突风险、法律变动风险和法律执行风险。防范法律风险,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行动。就政府而言,应当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多边投资协定、区域投资协定和双边投资协定的谈判,提供稳定法律环境的公共产品;加强和完善国内有关海外投资保护的法制建设;鼓励和支持建立促进海外投资的社会机构。就企业层面而言,要树立法律风险意识:在对外投资时通过防火墙公司规避母公司的法律责任和法律风险,了解投资东道国的法律环境,增设预防法律变动的合同条款。  相似文献   

5.
走得漂亮     
前不久,中纺联在北京召开了纺织服装业第一次大规模"走出去"战略交流大会,通过讨论总结行业目前"走出去"的经验得失,引导和鼓励行业企业在对外投资中防范风险和团结合作。但是中国企业不仅需要"走出去",更需要"走得漂亮"。长期以来,中国是"世界工厂",然而随着竞争的激烈和国际贸易的"不平衡",中国企业的大量利润被掌握渠道和知识产权的国际企业所占有。简单的"加工厂"的出口模式已无法满  相似文献   

6.
东道国的制度环境对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入有重要影响.本文基于2003 ~ 201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国别面板数据,利用扩展的引力模型研究东道国制度因素对中国OFDI的影响,并考察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资源寻求动因.本文在模型中加入政治风险与自然资源、技术禀赋的交互项,发现中国OFDI流向较高政治风险且自然资源禀赋丰富的国家,以及较低政治风险且技术禀赋丰富的国家,体现了东道国政治风险对资源寻求型和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的交互影响.  相似文献   

7.
吴冬萍 《化工管理》2022,(16):16-19
公司章程作为公司运营的基础性文件,对公司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公司章程对公司股东、董、监、高均有规制的意蕴。作为公司自治的完全意思表示与《公司法》一样,共同肩负规范公司的组织和行为责任。在目前的国有企业对外投资过程中,一部分企业的公司章程却未能发挥其应有效用。文章在立足于案例分析的基础上,以公司章程为视角,总结了公司章程未能体现国有企业特性、职权机构权责模糊、章程缺乏法律风险防范条款等实践困境,提出符合自身特性的公司章程、明确股东会和董事会的职权配置、构建完备的投资风险管理机制的应对策略,以其能助力国有企业投资风险的降低,加快构建现代企业制度。  相似文献   

8.
投资项目财务风险及其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投资项目风险产生的机理和风险管理意义,并针对项目风险中财务风险的定义,范围,影响,衡量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的策略和建议,为投资项目风险管理提供了决策指导。  相似文献   

9.
王中飞 《冶金财会》2012,(12):44-45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投资面临较大风险,决定企业的兴衰。企业投资必须客观分析内、外部环境和自身经营能力,采用科学的方法估量未来投资风险,保证投资经营定位准确、可行,还要通过合理运用投资策略,不断加强财务控制以及对投资决策、实施和运营进行全过程管理,来有效防范风险,实现预期投资目标。  相似文献   

10.
东盟作为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和“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区域,一直是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重点关注对象。评估东盟各国的政府治理水平,可以更好的判断投资环境、识别风险,助力双方互惠共赢。本文通过构建东盟国家的政府治理指数,实证分析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东盟国家政府治理对东盟国家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表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促进了东盟国家的经济增长;东盟国家的政府治理对其经济增长并没有直接影响,但是却抑制了中国直接投资对东盟国家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未来中国对东盟国家的直接投资应更注重长期效应,重视营商环境以及国家吸收外国投资的能力,根据东盟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差异,实行“一国一策”的投资策略。  相似文献   

11.
山东省属国有煤炭企业在国内煤炭行业占有重要的位置,随着对外煤炭资源的开发和大型相关多元化产业项目的建设,如何加强投资风险防范和提高资金利用效率成为各企业普遍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家大力推动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在对外投资保险、资金及政策等方面对境内投资主体加大支持力度;加之目前多数行业国内竞争激烈,企业经营和发展均面临严峻形势和挑战,激发了国内企业对外投资的热情,加大了对外投资的力度。但在实施对外投资及经营境外企业的过程中,由各种因素引发的境外投资风险,给企业经营、发展造成困难,带来挑战,甚至给境内投资主体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3.
付韶军 《工业技术经济》2018,37(12):147-155
本文采用SVAR 模型对我国2010 年4月~2017 年6 月宏观月度数据进行实证研究, 探讨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 实证结果表明: 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OFDI具有正向促进作用, 是中国OFDI 快速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控制变量中的出口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也对中国OFDI走出去” 的顺利推进, 我们应该采取如下措施: 抓住“一带一路”建设的良好契机, 积极稳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充分发挥丝路基金、亚投行和金砖国家银行的作用, 积极推动优先使用人民币进行投融资; 鼓励中国企业采用人民币进行对外直接投资, 有效防范汇率波动风险;推进国内金融深化改革, 完善和发展现代金融市场。  相似文献   

14.
本文的主要对包括兼并筹资风险的成因进行了分类,并且针对目标风险防范策略、兼并过程中风险的防范策略、管理风险的防范策略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5.
矿产资源型国有企业作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排头兵,为确保中国资源需求和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也暴露出很多问题。本文基于对矿产资源型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特征的分析,提出三种形式的套利动机,并基于实物期权理论,构建套利动机推动下的投资决策模型。结果表明:由于套利动机的存在,即使项目未来潜在的经济价值小于投资成本,投资也有可能发生。尤其是当套利独立于项目价值成为决策层私利的时候,这一问题将更加突出。同时,即使项目投资还不成熟,三种套利的存在都会加速投资。在制度套利推动下,国有企业会利用海外监管缺位和补贴优惠等来加速海外布局,由此可能造成投资区域过度集中:在期限套利推动下,国有企业可能为关注资产投机而降低对项目本身的关注,会在研判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出现投资冲动,由此可能造成资金投向非实体领域形成资源错配;在市场套利推动下,国有企业短时间内会出现海外集中"抄底"现象,加大了对外直接投资的风险,由此可能形成海外企业自相竞争而"渔翁得利"局面。  相似文献   

16.
彭善斌 《冶金财会》2010,(12):40-41
<正>近年来,我国铁矿石需求连年增加,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因此,各钢铁企业和一些独立矿山纷纷加大铁矿石开采的投资力度。由于铁矿石采选项目建设投资额度大且建设周期长,投资控制与风险防范的难度逐渐加大。2005年以来,我局加大邯邢地区以外的矿山投资力度。  相似文献   

17.
针对目前我国煤炭市场呈现总量宽松、结构性过剩的态势,在充分理解和借鉴国外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和战略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归纳总结、比较分析、趋势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我国煤机装备的出口情况以及煤机企业"走出去"的发展空间,提出了煤机企业可采取贸易模式、工程总承包模式、投资模式进入海外市场的国际化战略。最后,通过分析煤机企业"走出去"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提出的相应的防范措施,可有效地将出口煤机企业的风险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18.
合同作为企业与外界进行经济往来的主要形式,是企业对外法律关系最为集中的体现,所以对合同法律风险的防范日益引起企业的重视.笔者从航天企业内部管理角度出发,就合同法律风险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风险防范措施,以期为企业开展合同法律风险防范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9.
正为有效防范和化解投资风险,电力企业应着力抓好精准投资环境分析、多维精细可研报告、精益投资管理团队、规范投资决策程序、实施稳健投资策略、着力发展"四大产业"、有效应对市场变化、高度重视战略性投资八个方面的工作。电力企业投资是指电力企业为了扩大再生产,或为了实现资产保值增值,在未来可预见的时期内获得收益,在某个时期向某个特定领域投入足够资金或实物的经济行为,是对现有资本进行运作,即当期投入一定数额的资金或有价实物而期望在未来获得回报的资本经营过程。  相似文献   

20.
《航天工业管理》2005,(4):46-46
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近日在国有重点企业法律风险防范国际论坛上强调,中央企业必须加强对境外机构的管理以防范法律风险。随着我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和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中央企业对外投资逐步扩大,驻外机构和境外企业也越来越多。因此,中央企业必须了解和熟悉被投资国的法律环境,依法加强对驻外机构和境外企业的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