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0 毫秒
1.
文化产业是21世纪的主导产业和朝阳产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而比较优势是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要素。文章通过分析文化产业比较优势的影响因素,寻找我国的文化产业比较优势如何转化为竞争优势的途径,进而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主导产业的理论和评价方法,在借鉴比较优势理论、罗斯托经济增长理论、赫希曼产业关联理论等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山西省大同市主要行业进行优选,确定建材业、旅游业以及电力业为大同主要产业,最后在明确主导产业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同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3.
产业转移与产业创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当前中国能否成为世界制造业基地、怎样建设世界制造业基地已成为人们关注的主要课题。对我国来说,能否成为世界制造业基地,关键是我们能否在承接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中实现产业创新,以产业创新推动世界制造业基地建设。  相似文献   

4.
竞争优势理论与我国对外贸易战略的选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肖妮 《经济师》2005,(11):23-24
我国对外贸易长期实行比较优势战略,取得较大经济剩余,但也出现贸易条件恶化与贫困化增长的局面。随着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我国的比较优势战略呈现出不适性,我国外贸必须进行战略调整,从比较优势战略转向竞争优势战略。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具有重要的政策价值,使我们认识到一国兴衰的根本在于能否在国际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而国家竞争优势形成的基础在于主导产业优势的建立。  相似文献   

5.
我国高技术产业竞争力比较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做出了描绘,并运用偏离——份额法对高技术产业群中的各产业部门进行比较评价,旨在总结我国高技术产业目前发展的不足,呼吁政府相关部门及行业企业制定相关对策,政策。本文在评价分析的基础上进而预测出各高技术产业部门在未来发展的趋势,以期为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的主导产业选择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主导产业的理论和评价方法,在借鉴比较优势理论、罗斯托经济增长理论、赫希曼产业关联理论等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山西省大同市主要行业进行优选,确定建材业、旅游业以及电力业为大同主要产业,最后在明确主导产业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同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互联网+现代农业”趋势下,主导产业选择是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关键,转型升级是主导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以比较优势理论、产业关联理论、经济增长理论为指导,结合“互联网+”的时代背景,确定农业主导产业选择指标,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确定指标体系结构、准则及权重,从而构建以产业竞争优势和产业化程度为主要指标的区域内主导产业选择模型。以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为例,得出各产业主导能力的次序,确定区域发展的主导产业,从产业链、产学研合作、产业融合、创新驱动等互联网思维的角度,对主导产业发展路径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产业选择模型能为主导产业选择、发展模式和路径提供重要参考,为实现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农业特色产业优势明显,牛奶、羊绒、羊肉、马铃薯等特色农畜产品均在全国领先,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为了获得更大的农业发展空间,提升国际竞争力,内蒙古积极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本文分析了内蒙古农业“走出去”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农业“走出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李丽  巫建国 《时代经贸》2011,(10):18-20
21世纪是知识经济主宰的时代,高新技术产业作为知识经济的支柱产业,在经济增长中的主导作用日趋明显,科技已上升成为与资本、劳动力并列的三大生产要素之一。当前,高新技术浪潮正在波及全球,科教竞争日趋激烈,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要想在综合实力上取得优势,必须首先取得科技,尤其是高新技术的优势。因此,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更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概念的界定为出发点,参考有关竞争力的评价综述,借鉴相关研究方法,利用因子分析法对河北省的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进行了实证分析,为河北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张素成  代乐乐 《时代经贸》2010,(18):164-165
文化产业是一个在过去二三十年里迅猛发展的新兴产业。文化产业在当今世界许多国家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被学者们形象地定位为“第四产业”。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以及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文化产业势必将成为21世纪的主导产业。我国要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本文在追溯历史,审视现状的基础上,对中外文化产业进行了历时性的分析和共时性的比较,以谋求探索我国文化产业国际化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主导产业选择模型的建立及其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对建立合理的地域产业分工体系和实现区域经济持续协调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和重大意义。由此,本文基于前人的结论总结出可持续发展观要求下的六大主导产业选择基准,并据此提出一套适应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导产业选择指标体系。同时,应用改进的主成分分析法建立了内蒙古地区主导产业选择模型,选取内蒙古27个产业部门进行研究,筛选出了最能带动内蒙古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六大类主导产业,为政府投资部门提供了科学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煤炭产业是我国最重要的能源产业之一。截至目前,内蒙古自治区已查明煤炭资源储量达到7016亿吨,居全国第一位。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煤炭需求不断增加,煤炭产业对生态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也逐步显现,并日益严重。内蒙古作为煤炭主产区,煤炭开采、运输和利用对当地乃至全国生态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文章从发展循环经济的视角,探讨内蒙古煤炭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3.
科技人才绩效对装备制造业实现先进性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武汉装备制造业作为武汉工业的支柱产业和湖北装备制造业的核心组成部分,对湖北工业发展及升级极为重要。如何提升科技人才在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中的绩效能力和水平,是创新与发展湖北工业经济急需解决的重点问题。以武汉装备制造业新型工业化过程中的科技发展案例为基础,运用DEA分析方法对武汉装备制造业近8年来科技投入产出的相对有效性展开研究。通过DEA评价,分析得出了DEA有效决策单元与非有效决策单元,就人财投入及其投入比例、拥有的发明专利以及新产品销售收入等指标,对武汉先进装备制造业科技发展的相对有效性进行了评估,提出了提升先进装备制造业科技人才绩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乳制品产业集群与产业发展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裔良 《技术经济》2012,31(2):47-50
针对乳制品产业的特征,基于Solow-Swan模型,利用2002—2009年的统计数据,对内蒙古乳制品产业集群与产业发展的相关性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内蒙古乳制品企业员工数量、企业销售收入占全国的比例及内蒙古乳制品产业集聚度与内蒙古乳制品产业产值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其中产业集聚度的影响最显著。针对内蒙古乳制品产业集群存在的突出问题,从完善政府功能、培育分工协作网络和发展中介机构三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产业结构相关理论,从内蒙古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研究内蒙古产业结构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如何进一步调整优化内蒙古的产业结构提出一些初步建议:通过加快农产品流通、发展农区畜牧业等措施调整第一产业内部结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实施工业化与信息化两步并作一步走战略,形成工业化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新格局;通过保持第三产业合理的投资增长、加快新兴服务业的发展等措施,实现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的调整。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自治区电力工业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内蒙古电力工业在中国电力能源供给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内蒙古电力工业的和谐、清洁、高效发展,不仅保障了首都北京的电力能源供应安全,而且极大地促进了内蒙古当地国民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对内蒙古电力工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其存在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分析和探讨,期望能够对内蒙古电力能源发展战略研究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王保忠  何炼成  李忠民 《技术经济》2012,31(7):104-110,128
对国内外"资源诅咒"研究动态进行了系统论述,并指出以晋陕蒙为研究对象的必要性。然后利用1991—2010年晋陕蒙的煤炭开发强度、人均GDP、制造业投入水平、研发及教育投入水平等数据,通过建立面板数据回归模型,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三省区的"资源诅咒"效应进行整体检验和分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长期来看,三省区的经济发展存在不同程度的"资源诅咒"效应,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使得三省区的"资源诅咒"效应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差异导致三省区在某种程度上或锁定或弱化或破解"资源诅咒"。最后指出:发展制造业是弱化"资源诅咒"的重要途径,强化制度建设是破解"资源诅咒"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此资源型地区应加强制造业发展、重视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8.
通过设计内蒙古生态农牧产业模式,探索农牧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有望对内蒙古生态环境与农村牧区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城市化水平地域差异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从城市化的丰富内涵出发,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复合指标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和聚类分析法等,对内蒙古城市化水平地域差异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内蒙古城市化水平地域差异显著,整体上呈偏中西部高、东部低的宏观分布格局和"呼包鄂"金三角区综合城市化水平凸起的空间分异特征;在此基础上从经济、社会、人口、地域、基础设施等的发展、集聚、优化角度,将内蒙古综合城市化水平梯度划分为五个区,即相对高度综合城市化区(呼和浩特市和包头市)、经济-人口城市化水平较高区(乌海市)、综合水平较高新城市化区(鄂尔多斯市)、人口-产业结构城市化区(阿拉善盟)和低城市化区(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市、通辽市、巴彦淖尔市、赤峰市、兴安盟和呼伦贝尔市).  相似文献   

20.
基于对内蒙古与发展低碳经济相关的优劣势分析,进一步对内蒙古发展低碳经济进行了SWOT分析,并对SWOT分析中外部环境的机遇和威胁分别进行了PEST分析。将SWOT分析和PEST分析充分结合,建立了S-W-O(PEST)-T(PEST)策略模型矩阵,在不同情境下,尝试性做出内蒙古发展低碳经济的可行性决策。最后,结合内蒙古外部环境和自身特点,对政府、企业、居民、学校四大群体提出了具体的低碳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