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劳动争议案件在我国现阶段有日益增加之趋势,那么,如何有效地利用劳动争议仲裁机制解决劳动争议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在程序保障理念的指导下,从劳动争议仲裁制度保障、组织保障、举证责任制度、仲裁时效、仲裁监督等方面对完善我国现行的劳动争议仲裁机制进行了构想。  相似文献   

2.
四大误解:●片面理解●重言轻证●简单从事●轻率问案正确把握和确认“劳动争议发生之日”,是审查和认定劳动争议仲裁申请时效的关键。对客观合理地认定劳动争议仲裁申诉时效,公平、公正处理劳动争议,保证劳动争议案件的质量,切实维护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由于历史的原因,目前就“劳动争议发生之日”的理解,产生了一些片面性的认识。现行劳动争议仲裁申请时效的法律法规规定主要有:1993年7月6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23条“当事人应当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六个月内,以…  相似文献   

3.
随着企业改革步伐的加快,经济结构、用工主体日趋多元化,在各类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发生的劳动争议大幅度上升的同时,各级仲裁机构以当事人超过申诉时效为由而不予受理的案件也越来越多。在决定不予受理的案件中,当事人无正当理由超过申诉时效的固然居多,但也不乏由于仲裁机构没有准确地把握申诉时效而拒绝受理的现象。劳动仲裁机构如果不准确把握申诉时效,应当受理劳动争议而不予受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就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保障,这不仅有损于劳动仲裁机构的信誉和形象,而且还极有可能因当事人投诉无门而激化矛盾,以致影响社会稳定。因此各级劳动仲裁机构应充分认识对申诉时效审查的重要性,要从有利于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认真、全面、准确地把握申诉时效。  相似文献   

4.
劳动争议而引发的劳动争议仲裁逐年增多,同时《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也于2008年开始实施,但是在实际办案过程中,关于仲裁时效仍有理解和适用的问题。本文在介绍仲裁时效制度的基础上,通过具体案例对易错的问题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5.
我国现行的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已受到了众多的诟病。最主要的缺陷有三个方面:一是劳动仲裁前置制度;二是劳动仲裁时效制度;三是劳动仲裁的行政性。针对这三个方面的缺陷,我们可以从建立“或裁或审,各自终局”的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完善劳动争议仲裁时效制度;建立独立的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几个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6.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多种经济成份的并存使劳动关系日趋复杂多变,劳动争议案件已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劳动仲裁作为处理劳动争议的主渠道,具有迅速、高效、低费和程序简单等特点。但是,想通过劳动仲裁解决劳动争议,申诉者要注意申诉时效。仲某,系某雨布厂职工,1996年2月在工作中被机器绞掉右手拇指,厂方拒绝对其进行工伤赔偿。于是仲某到处上访,时间达两年之久才到劳动仲裁申诉,这时早已超过了申诉时效。某保安器材厂拖欠李某工资两年多时间,李某多次索要,厂方以种种理由拖延,李某碍于和厂长同村的情面,没有向劳动仲裁申诉,直到该单位资不抵债,被迫停产时,李某看厂方支付拖欠工资无望,才到劳动仲裁申诉,可此时已超时效,劳动仲裁无法受理。《劳动法》第八十二条规定:"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  相似文献   

7.
我国《劳动法》规定的劳动争议仲裁时效制度自施行以来,暴露出许多问题,如时效期间太短、起算点不明确、没有中止和中断的规定等,实践证明,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劳动争议案件的处理结果,导致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的保障,进而影响到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在劳动法修改过程中,应当积极关注并解决这一问题,以便进一步完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  相似文献   

8.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条的规定,劳动争议当事人不能不经仲裁程序而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这意味着,劳动争议仲裁是司法诉讼的必经和前置程序,这一规定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显现出了诸多问题。本文就此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结合国外的做法对完善我国劳动争议仲裁体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劳动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开展,我国各类劳动争议案件的数量急剧增加。劳动仲裁是直接关系到劳动者的权利能否得到法律有效救济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对维护劳动者的权利显得尤为重要。从目前我国立法状况和司法实践看,劳动仲裁时效制度的规定极不完善,不利于劳动者权利的维护。  相似文献   

10.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的劳动争议的仲裁程序,是诉讼程序的前置程序。所谓前置程序指劳动争议的仲裁程序是诉讼程序提起的必须的前提程序,劳动争议如果未经仲裁程序的仲裁裁决,当事人不得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当事人未经仲裁程序而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不得受理。但作为处理劳动争议仲裁程序规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却没有规定反申诉,这在程序上违反平等、对等原则。劳动关系的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当一方当事人起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反诉,但其反诉权能否实现?而当双方当事人均不服仲裁裁决,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一方可否反诉?  相似文献   

11.
一年前被拖欠工资,如今还能否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可否不经过劳动争议仲裁而直接将公司告上法院?发生劳动争议的企业与员工不在同一个仲裁委员会管辖地区时,该到哪里申请劳动争议仲裁?申请劳动争议仲裁结果的强制执行?本期我们请到长期处理这类劳动争议案件的专家,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正确处理劳动争议仲裁中的程序问题,避免出现不必要的纠纷。  相似文献   

12.
范斌 《人力资源》2006,(5X):62-67
一年前被拖欠工资,如今还能否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可否不经过劳动争议仲裁而直接将公司告上法院?发生劳动争议的企业与员工不在同一个仲裁委员会管辖地区时,该到哪里申请劳动争议仲裁?申请劳动争议仲裁结果的强制执行?本期我们请到长期处理这类劳动争议案件的专家,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正确处理劳动争议仲裁中的程序问题,避免出现不必要的纠纷。[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劳动争议仲裁是具有准司法性质的非诉讼程序,它是国家依法处理劳动争议的必经法律程序,具有与司法审判机关相类似的机构设立、职责、权限、组织活动原则和方式,其形成的法律文书——仲裁调解书和仲裁判决书依法生效后具有强制执行的效力。劳动争议仲裁作为诉讼的前置程序,可以使大部分劳动争议得以解决,不必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预防和减少了劳动争议双方矛盾的激化,保证了生产秩序和社会秩序的稳定。但是劳动争议仲裁机构还是不属于司法机关,在处理劳动争议的过程中无权采取强制措施。仲裁程序也不似诉讼程序那般有法律的明确规定。要提高劳动争议仲裁的办案效率,必须有完备的仲裁规程为基础。但是我国目前的劳动争议仲裁法规还不完善,本文仅以劳动争议仲裁中的举证责任问题为例,谈谈对劳动争议仲裁法律应用上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1.湖南:沃尔玛关店事件 [事件回放] 2014年3月,沃尔玛宣布关闭位于湖南常德的门店,并对原有员工提出相关安置方案.对于沃尔玛提出的方案,多数员工并不认可,遂提起劳动争议仲裁.6月,常德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裁决,驳回员工的全部仲裁请求.7月,常德武陵区法院又以“主体不适格”为由,驳回了员工的诉讼请求. [案件点评] 跨国巨头、集体纠纷、工会维权等因素的汇集,让本案迅速引起了社会各方的“围观”.随着事态的发展,员工集体和工会组织分别对企业提起劳动争议仲裁申请,且两份仲裁申请均获得受理.  相似文献   

15.
劳动争议仲裁制度是解决当事人之间劳动争议的最重要的途径。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现阶段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并不成熟,还存在着劳动争议处理程序繁琐复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和法院适用的法律不同、仲裁机构缺乏中立性等问题。所以进一步完善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不仅可以保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及时公正地处理劳动争议案件,而且还可以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和劳动法关系的稳定。  相似文献   

16.
最高人民法院最近明确了凡是涉及劳动争议案件的处理,举证责任在用人单位一方。这一司法解释对申请劳动争议仲裁或提起劳动争议诉讼的劳动一方来说是十分有利的,而对用人单位来说无疑增加了举证的压力。但是,从目前了解的情况看,有许多用人单位对书证的收集不够重视,如发放工资不向员工提供工资单甚至不要员工签字。  相似文献   

17.
劳动争议仲裁制度是解决当事人之间劳动争议的最重要的途径。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现阶段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并不成熟,还存在着劳动争议处理程序繁琐复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和法院适用的法律不同、仲裁机构缺乏中立性等问题。所以进一步完善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不仅可以保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及时公正地处理劳动争议案件,而且还可以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和劳动法关系的稳定。  相似文献   

18.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办案程序的时限和当事人参加仲裁活动程序的时限是紧密相连的,两者均影响到劳动争议的及时解决和当事人合法权益的维护。尤其是有关仲裁时限的法律后果的特别规定,对案件的处理影响重大,甚至起决定性作用。为了依法处理劳动争议案件,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和劳动者均应严格遵守有关时限规定,既要熟悉有明确期限的仲裁时限规定,又要弄清没有明确期限的仲裁时限规定,明白逾期的法律后果。本文即是对《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下称《办案规则》)有关劳动争议仲裁程序的时限规定进行了梳理和归纳,以期对读者有所指导。  相似文献   

19.
正"一裁终局"制度的立法目的,是通过这一制度将相当一部分普遍发生、劳动者和社会反响比较强烈的争议案件分流化解,以达到有效地解决劳动争议案件处理周期长的问题。提高劳动争议处理的效率,使大量劳动争议案件在仲裁阶段就得到解决。有效防止用人单位的恶意诉讼。  相似文献   

20.
在由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后,我国的劳动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不同类型的劳动争议大量产生,且呈逐年上升趋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和国劳动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我国处理劳动争议一般采用和解、调解(包括诉中调解和诉外调解)、仲裁、审判等多种形式,历经调解、仲裁和诉讼三道程序。实践中,大量劳动争议案件未经基层调解(企业内调解),直接进入劳动仲裁程序,部分案件进入了一裁两审程序。劳动争议案件数量的巨大,使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及法院面临着十分艰巨的任务。一宗普通的劳动争议案件,经过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