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张玉强 《西部人》2005,(2):53-54
中国北方有个大淡水湖——微山湖。那里有我的爷爷—奶奶,那里有我和我父亲的童年。那里是我的家乡,那里却曾是我父亲的故乡!甘肃有个不美丽不富饶的陇西小城。那里有深爱我母亲的父亲,那里有深爱我父亲的母亲。那里是我的父亲现在的家乡,那里却是我的故乡!—题记——那一年,我的父亲考上了兰州大学。金榜题名的我的父亲并没有将他的快乐进行到底,他开始抱怨兰州那太污浊的空气,甚至抱怨兰州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我的父亲似乎上的不是大学,而是“地狱”。但是,在“地狱”待了两年的我的父亲,忽然不再抱怨他所谓的“地狱”了,不再整天叫嚷着…  相似文献   

2.
今年的4月23日是父亲诞辰100周年纪念日。作为他的独女 ,我怀着一种特殊的情感 ,深深地怀念我亲爱的父亲。面对早已褪色泛黄的父亲遗像 ,我总希望在脑海中搜寻父亲的音容笑貌。然而 ,梦里寻他千百度 ,镜花水月终不得 ,连半点儿影子也没有。这并不奇怪 ,我是父亲的遗腹子 ,还未来得及出生 ,父亲就遭到反动派的毒害牺牲了。人称“少年丧父”为人生之大悲痛之一 ,而我是还在娘肚子里就失去了父亲 ,不更悲哉!尽管我从未见过给予我生命、与我血脉相连的父亲 ,但我却在母亲肚子里与母亲一道体味着失去亲人的极度悲痛。我是在娘的肚子里为父亲器灵运葬的呀!此情此景 ,世上罕有。每念及此 ,我心里就悲痛万分 ,总要默默地念叨 :父亲 ,从未见过你的女儿想念你!尽管未能见过父亲一面 ,但父亲在我心目中的形象却是高大无比的。小时候 ,从我能记事的时候起 ,就不断地从母亲、哥哥等亲人那里听到许多有关父亲投身革命的动人故事。从与父亲一起战斗过的许多叔叔、伯伯那里也常常听到许多有关父亲崇高品德的感人事迹。通过这些回忆和故事 ,渐渐地 ,父亲的形象在我的脑海中生动起来 ,丰满起来 ,高大起来。从亲人们的回忆和父亲的战友们的追忆中 ,我知道了 :...  相似文献   

3.
老一辈革命家、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曾山同志离开我们已经20多年了。1999年是他的百年诞辰。我怀着极其敬仰的心情 ,走访了曾山同志的女儿曾庆绘大姐。按事先预约 ,我来到曾大姐下榻处。曾大姐正在接电话 ,见我来到随即放下电话 ,很热情地接待了我。当我把采访意图告诉她 ,请她谈谈女儿眼中的父亲时 ,曾大姐情绪激动 ,泪水夺眶而出。她深情地说 :“今年12月12日 ,是敬爱的父亲诞辰100周年。回忆往事 ,好像父亲就在我眼前。父亲离开我们已20多年了 ,这20多年来 ,我每时每刻都在思念父亲 ,特别是每年4月16日父亲的忌日 ,我…  相似文献   

4.
有一位父亲带着三个孩子,到沙漠去猎杀骆驼。他们到达了目的地。父亲问老大:“你看到了什么?”老大回答:”我看到了猎枪、骆驼,还有一望无际的沙漠”。父亲摇摇头说:“不对。”父亲以相同的问题问老二。老二回答:“我看到了爸爸、大哥、弟弟、猎枪、骆驼、还有一望无际的沙漠。”父亲又摇摇头说:“不对。”父亲又  相似文献   

5.
nanet服务。这可真是天赐良机,一年前我给父亲买的电脑,终于可以不再孤苦伶仃了。赶快去邮局填表,交押金,领帐号。嘿,可能是申请的人不多的缘故,手续办得还真顺。这样在农历九七年的最后一天,我成功地把父亲推进了因特网。现在可好了,我连电话都不用打了,父亲一天给我发一个电子邮件,还总催着我回信。老头子说每天下班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计算机看看电子信箱里有没有信,如果那一天信箱里是空的,就觉得特失望。读着父亲的信感觉父亲有时像孩子,印象中父亲除了迷围棋以外,还没有什么东西能像网络这样使父亲着迷至斯。父亲发给我的每一封信件,我都好好地保存下来,正像父亲所说的,有纪念意义呢。  相似文献   

6.
我和父亲各自迁居到了市区, 但一起相处的日子却大不如从前。我由于忙于工作等种种原因,不能经常探望父亲,可一周不见,父亲总要来个电话或走一趟。与我说句话见个面。父子之情唯恐因为时间而疏忘。父亲高度近视,一只眼睛因视网膜剥离而动过手术,另一只眼睛有白内障,已经几乎是个半盲人了。我几次搬家后,我们的住处相距越来越远了,他来得越来越少了。但他那时的身影,常常闪现在我的眼前,还时不时凸现出他  相似文献   

7.
晨疆 《西部人》2004,(12):14
前段时间,父亲说要给我们打一铺凉席带来。不几天,老家捎信,说父亲去砍竹子时跌了一跤,倒床起不来了。我叫上妻子中午出发,天黑才赶回老家。 自母亲去世至今,父亲独自在乡下生活了七年,我屡次劝他把老房子卖了,搬来一起住,照看孩子,父亲总是不同意:"老房子不卖的好。我守在这里,不管你们回不回来,  相似文献   

8.
第八章 回报 遇知己父亲就任 意中人虽仍在上海,但我以公为重,按时上下班,从未请过一天假。时值9月中旬,金风送爽,我猛然想起正是桕子上市的时候,而在嘉兴、王店一带,盛产此物。100斤桕子约可榨23斤桕油。若能全部收购,借助陈恒泰油厂加工,必获丰盛回报。我乃向罗总提出建议,此时罗总之待我,可谓言必听,计必从。因此请我去电报邀我父亲来沪,共商此事。父亲接电后应邀而至。父亲是王店区该业理事长,较之我自然更熟悉业务。况且父亲当时未满五十,戒了鸦片后容光焕发,不但才学好又擅长谈吐。平时.说话中间常能听到父亲口中“呃、呃”之声。我起先不明白,父亲从无口吃之病,何以如此?后来恍然大悟,是为  相似文献   

9.
“一个漆黑的夜里,父亲背着5岁的我徒步行军,没想到他—下滑倒在泥坑中,我没有摔下来,还伏在父亲的背上,但两只手却伸到了水坑里,碰巧捡回了父亲掉落的眼镜……这情景,永远珍藏在我的记忆里。”  相似文献   

10.
这几日,我的心绪烦乱极了。看着越来越沉默、越来越消瘦的母亲,我的心痛如刀绞。父亲去世已有半年多了,和父亲相伴近30年的母亲从此再没露过一丝笑容。我非常爱父亲,也深知父母在风风雨雨几十年中的相濡以沫、恩恩爱爱。因此在父亲去世后的这些日子里,我总是小心地绕过父亲的话题,深恐哪个不经意的字眼会碰破母亲心灵的创口,希望时间能慢慢减轻她无言的疼痛。然而,母亲与我交谈得也越来越少了,下班后,她总爱独自呆在卧室里,默默地缅怀过去。“这样下去,她挺不了多久的!”母亲的老友常常焦急地提醒我。谁来助我替母亲挣脱她无尽的痛苦?我心烦…  相似文献   

11.
核心提示:“那是我小时侯,常坐在父亲肩头。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忘不了粗茶淡饭将我养大,忘不了一声长叹半壶老酒。”崔京浩的歌曲《父亲》,唱出了父亲对子女如山的爱。父亲节到来之际,作为子女,我们是否也能够体会出父亲的内心感受呢?作为父亲,可能品尝过多种滋味:或兴奋,或期待,或自豪,或苦恼,或心酸,或自责……父亲节到来之际,本杂志推出“父亲节”特别调查——父亲的八种“滋味”。笔者采访了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父亲的不同感受,让我们一起来品尝。  相似文献   

12.
父亲不仅有着轰轰烈烈的革命生涯,而且他那默默无闻、甘于寂寞的大将风范,实如惊涛拍岸,波澜不惊。他时时警示我:老老实实做人!“你是一个好人!”这是父亲赋予我最高的心灵褒奖。我的父亲,我——感谢他!——一笔者  相似文献   

13.
读父亲的画     
铁凝 《宁波通讯》2012,(8):66-66
我是父亲的孩子,从小就看父亲作画。在中国,拥有自己画室的画家是不多的,在从前的许多年里,父亲的画架常常随意放在家中的某个角落。我在油画颜料清苦的气味中看父亲怎样把空白的画布铺满颜色。当父亲擦笔的废纸撤满地板如一地怪异的花时,我就知道他又完成了一张新作。在文化萧条的时代,父亲的油画大都背朝外地靠在墙角,而水粉、水彩则被平铺在褥子底下。  相似文献   

14.
新版的100元钱和20元钱有点相像,不小心就会弄错,我和父亲就弄错过一回。 那次我和父亲去买衣服,那件衣服要70元,我们给了店主4张20元的钱,店主补回一张10元的。到菜市场买菜时我们才发现,刚才给店主的4张钱不是20元的,而是100元的,这样我们就多给了店主320元。 我催父亲:"快回去叫店主还钱。"父亲说:"她不会给的了。"我说:"你怎么知道她不给?也许  相似文献   

15.
父亲     
当我还在读小学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那时人小,在我的生活中,还感觉不到父亲的重要。 印象中的父亲,只是瘦小的身材,终日病恹恹的,脸上刻满了皱纹。我老家在湘中农村,那是一个鱼米之乡,青山绿水,令人魂牵梦绕。听妈妈说,祖父是个厨师,一辈子没有置下一间房、一寸土的产业。父亲一辈子,就是给人抬轿子、砍包柴、做零工,维持一家的生活,就这样捱到了解放,土改时搬进一家地主的房子,才有了自己的家。  相似文献   

16.
上学的时候读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我怎么也理解不了文中所说"父亲"的背影会让人刻骨铭心。在父亲去世这不到半年的时间里,我的父亲的身  相似文献   

17.
正前两天父亲打电话说后院的豌豆角成熟了,他摘了一些新鲜的让我带到县城去,"挺嫩的,你们都好多年没吃了,就是尝尝鲜。"挂电话前,生怕我不来取,他还这样特意叮嘱。多年来,每次给父亲打电话他都说挺好的不让我操心,不知道为什么,听到年迈多病的父亲安慰的话语时我那些不争气的泪水总会沿着眼角慢慢渗出。母亲一直在县城给我带孩子。她是从特殊年代过来的人,总是嫌城里的菜价太高,我也知道她是怕花钱太  相似文献   

18.
今年是我父亲88岁诞辰。6月4日,是我父亲去世8周年纪念日。在这8年时间里,我时常做梦想起他老人家,但从来没有动手写过什么文稿,兹因自己手懒。今年,我特意抽出时间,写下了我记得起的父亲在世时的一些生活片段,作为对我父亲最好的怀念。 我老家在河南省许昌县一个农村。父亲一生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他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在农村生活了一辈子,一生主要与农业打交道。他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是,无论春夏秋冬﹑风霜雨雪,都是日出而耕,日落而息,风里来,雨里去,干着繁重的农活,含辛茹苦。父亲一生诚实守信﹑任劳任怨,是村里出了名的老实人。他心地善良﹑与人友善﹑工作勤恳。父亲一生很苦,过去家境不好,解放后又经历了大跃进﹑三年自然灾害闹灾荒的年代,直到农村实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都是以吃红薯﹑红薯干﹑玉米等粗粮为主,吃野菜是常事,小麦面不够吃,大米及鸡鱼肉极少吃,喝牛奶与豆浆更是天方夜谭。生活勉强可以维持饥饱。  相似文献   

19.
黄宗跃 《中国西部》2014,(40):112-113
<正>那天,当父亲到我工作的地方看我时,我便将我心里堵着的那股长久无法发泄的悲伤说了出来。早晨听班长说试卷费只差小麦没交上,我想起昨天中午他爸来学校看他的事:昨天就在我手棒教科书匆匆赶往教室的时候,我被一位老人叫住了。他告诉我,他是小麦的父亲。他从衣兜里掏出一沓零钱并请我转交给小麦。还记得当时他父亲说卷纸费也在其中,可是他怎么就没能按时交呢?"老师,他家可穷呢……"有同学告诉我。  相似文献   

20.
父亲的期盼     
在我的印象里,父亲对我们始终是严厉的,从来没有笑脸。即使我们后来做得很好,他从来没有说个"好"字。小时候,我的身体极其虚弱,连走路都很困难,人称"软骨病"。据大人们讲,我出生的时候,三天三夜不会哭不会叫,奄奄一息。父亲心慌意乱地找来医生紧急抢救,才把我从死亡线上拽了回来。懂事后,每当看到父亲对我充满无望而又期盼的眼神,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残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