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3.
分析了天然林保护政策的正面和负面效应。为了减少负面效应,保证天然林保护工程顺利地实施.提出了要对受损失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补偿,促使受益地区也承担天然林保护工程配套资金等措施。 相似文献
4.
5.
6.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是实施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起步工程,在生态环境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据预测,2000年~2010年,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投入将达962亿元,其中中央补助784亿元,地方配套178亿元。如此巨大的投入能否实现预期目的,将直接关系到林业发展的总体布局。这就需要借助一定的方法对其现实的和潜在的投资效益进行科学的评价。一、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投资效益评价指标的设置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项目资金主要用于:生态公益林建设、商品林建设以及与之配套的附属项目建设、转产项目建设。评价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项目的投资效益,可以… 相似文献
7.
林业预算外资金对于培育和保护森林资源,实现以林养林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随着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的启动,林业预算外资金在林业工作中的作用愈显突出, 2000年全县共计征收林业预算外资金 56 3万元,比上年征收 38 9万元上升 30 9%。其中:国有林征收 5 9万元,占 10 5%,集体林征收 50 4万元,占 89 5%。 2000年应上交省、州的预算外资金都已全部足额上交。 一、统一认识,深入宣传,是搞好林业预算外资金征管工作的基本前提 林业预算外资金的征收是一项社会性、业务性、政策性和组织性很强的工作,同其他许… 相似文献
8.
9.
10.
11.
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在天保工程一期完成的背景下,阐述了云南省林业产业的构成及其发展变化,总结和分析了其三大林业产业所取得的各项成果、林业产业体系构成的合理性及存在的不足,进而提出了林业产业的调整与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2.
中欧天然林管理项目小额信贷基金在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区内采用3种运作模式,即NGO模式、国有森工企业模式和社区天然林管理协会模式,在项目县、乡、村选取试点单位,建立小额信贷机构,开展小额信贷试点工作。实践证明小额信贷基金对于提高项目区居民的环保意识、增加森林保护型生计项目,拓宽收入来源和增加居民收入、减少对天然林的依赖和破坏起到了积极作用,实现了天然林保护的目标。在总结3种模式小额信贷运行成果、经验和启示的基础上,对在全国天然林保护工程区推广小额信贷以及3种模式小额信贷的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山西省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山西省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5年来的建设实践进行了总结分析,指出工程实施中存在静态方案与动态管理矛盾突出、国有林场经济困难、森林经营工作滞后、林牧矛盾突出等问题。提出“十一五”期间需完善调整工程建设实施方案,加强科学经营,建立健全公益型事业保障体制,促进后续产业发展等对策。 相似文献
14.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后,国有林区林业第一、第三产业发展迅速,第二产业发展迟缓。林区传统就业形式逐渐过渡为绿色就业形式,绿色就业规模逐渐扩大,但是林区经济发展与绿色就业发展趋势并不匹配。基于天保工程后林区发展状况,以黑龙江省国有林区为研究对象,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制约林区绿色就业规模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林业产业发展不均衡、职工受教育程度不足和缺乏绿色技术人才以及资金和法律保障不足。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发展新型绿色产业、提高职工受教育程度和绿色技能水平、加强金融资金和法律保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十五”时期,天保工程成效显著:资源进入稳定快速增长期,生态步入恢复好转期,产业结构步入复苏调整期。工程区累计减少森林蓄积消耗量4.26万m3,相当于少砍382.8万hm2森林面积;净增森林面积815.7万hm2;累计分流安置66.5万富余职工。“十一五”时期,工程面临资源总量与生态需求、经济发展与分流职工、新旧体制转换等困难与矛盾,同时存在经营机制、后续产业、人员分流、企业办社会、机构与管理等多方面的不适应。2006年工作思路是巩固成果,合理定产;理顺体制,创新机制;完善政策,加强管理,促进发展。 相似文献
16.
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理论及天保工程研究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公共政策分析相关理论—公共政策、公共财政、新古典福利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和环境经济学理论的国内外文献进行了介绍与评述,并通过对天保政策公共性和天保工程有关理论和实证研究成果进行的评述,提出应从公共经济学角度分析天保工程,分析天保工程各相关利益主体(集团)的行为和目标,把中央政府作为保护天然林和改善生态环境的责任主体,将公共财政支持作为该工程最终目标有效实现的坚实保障。 相似文献
17.
基于1996—2017年吉林省天保工程区和非天保工程区林业三次产业产值数据,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两个区域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区域内具有竞争力和区域优势的产业。研究结果表明:天保工程实施以来,吉林省天保区林业第三产业逐步取代第二产业成为支柱产业,但林业产业经济总量较低,产值增速缓慢,对吉林省林业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明显,第一、二产业竞争力和区域优势偏弱;非天保区仍以林业第二产业为主导产业,第一、二产业产值增速较快,对吉林省林业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其产业竞争力和区域优势突出。因此,吉林省天保区应创新林业第三产业的发展模式,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多元化途径;非天保区在保持林业第二产业发展势头的同时,应注重经济质量的增长。 相似文献
18.
退耕还林工程监测工作能够客观地反映工程建设进展、建设质量和建设成效,并为工程的科学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遵循"突出重点、量力而行、方法统一、信息共享"的基本原则,构建了退耕还林工程监测体系,主要包括:监测内容:工程营造林任务的完成数量和质量、政策兑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监测层次:国家级,省级,县级,农户(退耕还林者)级等4级;监测指标:工程实施方面24个,工程效益方面46个;监测方法:遥感监测、小流域调查、小班调查、样地调查、地块调查、走访调查等方法。 相似文献
19.
退耕还林工程管理与公共选择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公共选择理论中的外部性、公共商品、免费搭车、市场失灵等基本概念,阐述了退耕还林工程是准公共商品。同时,根据公共选择理论的要求,提出退耕还林工程管理中应把准政府行为与市场调节的边际,以便运用现代经济学的逻辑与方法完善现有政策,做好工程规划和预算工作,完善工程建设的补助标准,制定一项合理的林业生产经营政策。 相似文献
20.
退耕还林工程相关政策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四川、江西、河北、陕西四省十县的调查,得到如下结论:退耕还林工程资金到户率高;项目受益面越来越大;工程工作经费十分困难,粮食直补政策不会影响退耕还林工程的推进;农业税减免政策不会对工程新增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