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商业经济(哈尔滨)》2014,(23)
现阶段,吉林省的农村居民消费升级比较缓慢,主要表现在包括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消费环境优化和消费主体智能化等四个方面,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基于消费力、分配、供给等因素造成的。吉林省应大力拓展吉林省农民增收的渠道,提高农村居民的素质;统筹城乡发展,合理调节分配关系;改善吉林省农村居民的消费环境,优化农村消费供给条件;改变过去落后的消费理念,树立科学消费观,合理引导吉林农民的消费升级。 相似文献
2.
最终消费需求是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消费升级则是未来消费增长的主要动力。但是,囿于可支配收入水平、国内商品供需失配、债务负担上升等问题,消费升级面临诸多阻力。基于进口贸易的视角,剖析江苏省消费升级的基础,并对如何借扩大进口的历史机遇促进消费升级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4.
5.
对我国内陆的19省份的农村居民消费状况进行分析和综合评价,利用SPSS软件进行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因子分析,对各省份的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做出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中国消费者变得越来越富裕,于是在满足了基本的生活需求之后,他们有着改善生活、提高自己社会地位的强烈愿望,所以有必要对消费者消费升级背后的动因与网络营销的相关性进行研究。针对消费升级动机因子,结合AISAS网络营销策略,构建起基于消费升级动机的AISAS网络营销策略模型,该模型能够为企业实施网络营销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7.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农村市场消费潜力不容忽视。强化财政政策支持、完善金融供给对释放农村消费潜力至关重要。基于2011—2019年中国31个省份(不含我国港澳台地区)面板数据,构建PVAR模型,从动态视角探究财政支农、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村居民消费升级之间的作用关系。从全国层面上看,财政支农对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和农村居民消费升级均存在负向影响,而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够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升级。从不同区域看,东部和中部地区的财政支农能够显著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升级,而西部地区则相反;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数字普惠金融能够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升级,而东部地区则相反;中部和西部地区财政支农能够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而东部地区的促进作用存在短期滞后现象。进一步,固定效应模型回归结果验证了PVAR模型实证得出的关于财政支农、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村居民消费升级之间作用关系结论的稳健性。推进农村消费扩容提质升级需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并优化财政支农支出结构,实施差异化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政策,构建财政金融协同支农机制。 相似文献
8.
9.
消费升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经济发展的永不衰竭的动力。本文通过分析恩格尔系数、消费结构、消费观念三方面得出新疆农民消费升级的基本特征,运用市场营销的经典理论的分析工具,从产品、价格、分销渠道和促销四大方面提出了开拓新疆农村市场的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10.
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着力扩大国内需求,要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振兴中国居民消费,需要从供给和需求双侧发力,实现改革与政策协同推进,促进全体居民消费和农民等低收入重点群体消费并重,坚持短期振兴消费与长期促进消费相结合。推动消费复苏与升级,要着力稳定收入预期,提升消费能力;优化消费环境,改善消费条件;拓展消费业态,创新消费场景;鼓励新型消费,增强消费活力;完善农村消费环境,释放农村消费潜力。促进供给和需求平衡,需要实现由投资导向型发展思路向收入和消费导向型发展思路的转变,一个具体的制度性关键是引导税制设计实现从生产导向到消费导向的转型,通过消费者“用脚投票”效应去评价企业,真正提高投资效率和企业竞争力,实现投资与消费的协调均衡发展。数字消费是数字技术与消费行为的耦合,涵盖以数字商品和数字化商品为主的消费对象,反映了数字经济时代消费发展的新特征和社会关系的新变化;促进数字消费发展,要着力下沉拓展市场,发挥数字消费对生产的引领作用,加强数字平台反垄断监管,推进数字消费制度建设。我国农村家庭消费具有消费差距小于收入和资产差距、低收... 相似文献
11.
后危机时代扩大我国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纵深发展,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越来越广泛.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冲击,目前依靠大幅度增加出口来带动国内经济增长难度很大,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在于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消费需求,而其中扩大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可以为我们带来明显的经济效应、政治效应、文化效应和生态效应,是扩大消费需求的重中之重,这是我国经济增长的持久推动力.为推动农村地区改善消费环境、改变消费观念、提高产品有效供给、处理好生产消费与生活消费的关系,应采取措施增加农民收入,优化农民消费结构;建立并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当前农村居民的消费信心;加强法制建设,提高市场透明度,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农村社会信用体系,以充分调动农村居民的消费积极性,在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同时,推动整个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和收入水平的动态性研究——基于中国1990-2007年数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利用我国1990-2007年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PCE)和人均纯收入(PDI)数据,采用协整、误差修正模型以及格兰杰因果检验技术,得出:从长期看,PDI和PCE之间存在稳定的均衡关系;短期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增加是人均消费支出变动的主要原因,但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变动还受到其滞后2期和3期值变动的影响.因此,本文认为刺激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关键在于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持续稳定增加,增强农村居民消费信心;同时还要加快重大民生工程建设,大力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改善农村居民消费预期,引导和促进农村居民扩大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13.
对影响我国城乡居民食品消费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分析表明影响我国居民食品消费的主要因素包括人口结构、收入、消费结构和价格 ,长期以来 ,我国城市化进展缓慢 ,城市化对食品消费的影响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我国城乡居民消费与收入具有同向变化规律,且二者之间存在关联性关系。通过增加实际收入水平,将大部分城镇居民实际收入水平提高或者稳定在中等水平,对消费的拉动作用明显;在实际收入水平居于中等水平时,收入对消费的基本面作用依然较为显著。扩大中等收入水平人群比例或者相对数量,对于促进消费的作用最为显著。因此,要实现扩大内需的目标,增加中等收入水平人群比例是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城乡居民食品消费行为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京城乡居民在食品消费总支出、消费种类、消费数量、增长速度上存在差异,主要原因是其收入水平存在差距。优化北京城乡居民食品消费结构,要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发展食品市场,增加食品种类,保证食品质量;大力发展餐饮业,提高服务水平;完善物流配送体系,尽可能使居民的不同需求得到最大化的满足。 相似文献
16.
<正>党的十七大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并将其作为加强党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 相似文献
17.
JI Wen-ting 《商业经济(哈尔滨)》2008,(16)
通过选取城镇居民储蓄增加额、交通和文化娱乐消费价格指数和城镇居民收入三个指标,作为影响旅游消费的基本因素,应用OLS分析法,借助spss软件,构建旅游消费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检验,得出三个指标对影响居民旅游消费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旅游消费具有消费的一般特征,与储蓄增加额和价格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即人均旅游花费与储蓄增加额呈正相关关系,人均旅游花费与交通娱乐消费价格指数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我国城镇居民旅游消费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姬文婷 《商业经济(哈尔滨)》2008,(11):106-107
通过选取城镇居民储蓄增加额、交通和文化娱乐消费价格指数和城镇居民收入三个指标,作为影响旅游消费的基本因素,应用OLS分析法,借助spss软件,构建旅游消费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检验,得出三个指标对影响居民旅游消费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旅游消费具有消费的一般特征,与储蓄增加额和价格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即人均旅游花费与储蓄增加额呈正相关关系,人均旅游花费与交通娱乐消费价格指数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对旅游消费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计量经济学方法,本文从城乡居民收入与旅游消费数据稳定性与因果关系、城乡居民收入与旅游花费水平回归分析等方面,分析了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对旅游消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收入水平与旅游边际消费倾向对城乡居民旅游花费影响差异明显,提升城镇居民旅游边际消费倾向与农村居民纯收入水平,是提升我国城乡居民旅游总花费的关键;城乡居民旅游消费对收入过度敏感性均过低,应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城乡居民在食品、住房、医疗、教育等方面的消费支出,改善城乡居民旅游消费对收入的过度敏感性,促进旅游消费水平提升;城乡居民收入结构对城乡居民旅游花费影响具有较大差异,在城乡居民收入翻番背景下,城乡居民、尤其是农村居民旅游消费水平将得到大幅度提升,并将在国民经济增长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