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1 毫秒
1.
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2006年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义、内涵和任务做了更为全面和深刻的阐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时期党的“三农”工作和政策的延续和深化,是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李丹捷 《北方经贸》2006,(11):31-32
国家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中国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主要任务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破解“三农”难题进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本文转换思路,提出在现实情况下通过加强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农民收入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模式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锁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做好“三农”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区情复杂、发展因素众多的农业大国,围绕新农村建设,从各地创造的诸多有特色的建设和发展模式看,可概括为  相似文献   

4.
2005年年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即中发(2006)一号文件,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历史任务作出了全面部署。目前,全国各地都在按中共中央、国务院的部署,积极研究和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这一重大战略任务。如何理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的战略决策?如何理解“管理民主”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最近,本刊就这些广大干部关心的问题,走访了原民政部基层政权建设司司长白益华同志。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并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概括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全国农村工作指导委员会秘书长罗贤育表示:“新农村建设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诸多领域。其中经济方面的建设即通常讲的农村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6.
赵艳霞 《商业科技》2008,(25):299-300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新农村建设总的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关键问题还是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7.
詹华庆 《商场现代化》2006,(24):343-34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也是国家“十一五”规划中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方向。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的情况下,在2006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指导下,为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必须有一系列科学、合理的对策措施来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进行指导。本文拟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对策措施做一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业基础设施的改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目标。其中,生产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性目标;而完善的农业基础设施,是促进农业生产、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9.
贯彻中央的决策和部署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十一五”规划纲要把新农村建设作为独立一篇做出具体规划,去年年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和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又对新农村建设做出了全面部署,指出这是贯穿整个“十一五”期间的一项重要的战略性任务。在这个时点上,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是从全局出发、审时度势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意义非常深远。我们必须认真领会中央精神,正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把好事办好。  相似文献   

10.
前言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决策,为新农村建设规划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美好蓝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惠及亿万农民的根本利益,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任务,也为我们进一步做好新阶段的人口计生工作拓宽了思  相似文献   

11.
农业产业化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挥重要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淑芳 《商场现代化》2006,(29):229-23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要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作为一个整体全面推进,但是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最关键的是“生产发展”。农业产业化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在当前,为推进农业产业化服务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采取大力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等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性任务,这是破解“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决策。价格部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担当着义不容辞的工作职责,我们要进一步理清思路,制定措施,狠抓落实,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都江堰作出应有的努力。  相似文献   

1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党中央立足国情,正式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价格部门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进程中肩负着重要职责和使命。如何贯彻中央提出的“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大力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价格部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需要积极探索的一个新课题,本文就此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致富天地》2006,(7):4-4
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最近在农业部举办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提高农业竞争力”的专题研讨班开班仪式上表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要把握和处理好新农村建设与现代农业建设等五个方面的关系。一要注意防止和及时纠正忽视发展农业生产的倾向。二要处理好新农村建设与村庄建设的关系,不能违背农民意愿、不讲条件、搞不切实际的大拆大建。更不能在新农村建设中搞形象工程。  相似文献   

15.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性(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三农”工作的重要主题,就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在于,统筹城乡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解决好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始终是推动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的基础;没有农民的  相似文献   

16.
县域经济发展对全国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越来越突出。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温家宝在《建议》的说明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最近,胡锦涛、温家宝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强调指出,“要积极促进农民增收,继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壮大县域经济,充分挖掘农村内部增收潜力,逐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县域经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也是统筹城乡发展的经济基础。县域涵盖“三农”,联结城乡,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主阵地;县域经济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区域经济,其实力和活力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环节。新时期,县域经济发展必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把壮大县域经济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紧紧联系在一起,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新农村建设,破解“三农”难题,实现统筹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本文分析了城乡主要存在的五个差距,提出了缩小差距、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四项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目前各级党政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位于浙江北部山区的报福镇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走出一条以“农家乐旅游为载体,带动各行业全面发展”的新路子。本文主要依据世纪之初的报福镇农家乐旅游调查,对2000年~2005年的报福镇农家乐旅游发展轨迹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系作一个尽可能翔实的分析与研究。报福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做法和经验或许对当前山区农村经济建设有一定的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党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温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表示:“要下决心调整投资方向.把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重点转向农村。”由此.新农村建设不仅成为国家解决“三农”问题的总方针.也迈入了实质性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而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就是发展生产力,正所谓“民无业不富,家无业不兴”。今年6月,本刊记者来到农业大省江西,一路感受到江西“新农村建设”的热潮。在靖安县三爪仑,当地的村民们在自家门前办起了企业。他们凭借得天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