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天,中国已成为世界手机制造业的中心,产量规模迅速扩张,发展速度 令人吃惊,已成为全球手机产业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全球的手机巨头都已经在 中国建立生产基地,中国作为全球手机生产基地的趋势将不可逆转。全年手机 年产量已经达到了2.2亿部,约占全球的1/3。手机整机产业的发展也驱动了 集成电路、片式元器件、LCD显示器件、锂离子电池等零部件产品需求的增长。 诺基亚的一位高管曾在最近表示,过去几年,手机中的元件数量在急剧 减少,但由于高端产品的推动,现在又开始再度增加。最早的手机中大约有 1000个分立元件,由于集成度的提高,目前手机元件只有350个左右。但是, 由于高端智能手机、可拍照手机和相关产品的出现,手机中的电子元件数量 再度增加。  相似文献   

2.
信息产业已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火车头。1997年以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持续以三倍于全国GDP速度高速增长。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电子信息产品生产大国。仅以手机为例,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手机生产基地,产销量逐年攀升。2003年我国生产手机超过1.72亿部,约占全球产量的35%。全年销售手机1.67亿部,产销率超过97%。 杨泽民院长指出了我国信息产业在发展中存在  相似文献   

3.
信息产业已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火车头。1997年以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持续以三倍于全国GDP速度高速增长。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电子信息产品生产大国。仅以手机为例,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手机生产基地,产销量逐年攀升。2003年我国生产手机超过1.72亿部,约占全球产量的35%。全年销售手机1.67亿部,产销率超过97%。  相似文献   

4.
《当代通信》2003,(10):5-6
近年来.我国手机产业在电信市场快速发展的带动下,一直保持高速发展态势。特别是国产品牌手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群体性突破.成为信息产业新的增长点。目前,经国家批准的手机生产企业有37家(其中22家为三资企业).年生产能力在2亿部以上。  相似文献   

5.
回顾2G走过的历程,手机其实早已由身份的象征变成了普通的消费品,而“飞入寻常百姓家”。不可置否,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通信市场,但本土的通信企业并没有太多的核心技术,也是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6.
薛兴华 《当代通信》2005,(17):30-31
随着手机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信息传播和作品发表的方式及途径已成为主流,网络著作权保护问题开始凸现,手机和互联网业务活动使用未经授权的他人作品、链接他人网站、网页、网络原创作品下载和转载等侵权行为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何保护手机和互联网的音乐作品、音像制品等著作权、加强网络著作权保护的相关对策已经成为电信增值服务健康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赵毅 《中国电信业》2009,(12):65-65
随着3G业务的开展,我国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数迅速增长,上半年已达1.55亿,占网民总数的46%。目前手机游戏等娱乐应用已经成为移动互联网用户选择的主流,其中手机音乐保持着较高的应用率,手机电视、手机博客等开始获得更多手机网民的青睐,商务与学习类产品也正在快速发展。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正在催熟庞大的中国市场,应用商店作为移动互联网的主要应用来源,自然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相似文献   

8.
席志刚 《当代通信》2005,(19):26-27
从1996年进入移动通讯领域开始,LG手机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快速增长的步伐。8年时问里,LG手机实现了产量从500万台到4500万台的增长,年增幅达60%,并牢牢占据了CDMA全球第一的市场份额。2004年,凭借在3G和GSM领域的出色表现,又一举拿下全球综合第四、3G欧洲第一的瞩目战绩,被业界惊呼为一匹冲入全球五强的“黑马”。进入2005年,打破在中国只生产CDMA手机的一贯模式,LG突然开始挥师中国GSM领域,力争用涵盖CDMA、GSM和3G各领域的40余款新机,重新分割中国市场这块诱人的蛋糕。  相似文献   

9.
席志刚 《当代通信》2005,(21):51-52
正值中国3G前夜,“手机电视”作为最具代表性的3G应用之一,无疑是当前行业讨论和媒体关注的最热门的词汇。在刚刚闭幕的“3G在中国2005全球峰会”上,中国联通的官员宣称将大力发展手机电视业务,而电信研究院的专家也为中国3G即将实现手机电视而喝彩。据市场研究公司IMS Research预测,到2010年底,全球将有1.2亿以上手机用户接收手机电视服务。  相似文献   

10.
《中国电信业》2004,(7):73-73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手机消费市场,并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根据中国信息产业部的调查,到2003年年底,中国手机用户的数量已经达到26亿。预计到2007年年底之前,中国手机用户将达到5亿,其中包括15亿3G手机用户。这将建立起2700亿元的3G手机市场。众多国际和国内手机生产商都对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保持关注。包括摩托罗拉.诺基亚在内的国际厂商纷纷在中国建立3G手机研发中心.而康佳、联想和迪比特等国内厂商也宣布了推出3G手机的时间表。  相似文献   

11.
5月5日,市场研究机构Canalys发布的2012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报告表明,中国手机占到了全球手机出货量的22%,超过美国的19%,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市场。在中国,除了传统的中兴、华为、酷派、联想等手机厂商外,互联网企业也纷纷试水手机领域。自从去年8月小米手机横空卅世后,阿里巴巴、百度、新浪、腾讯、盛大等中国互联网巨头也纷纷投入其中。百度联合戴尔制造的百度易手机、阿里巴巴联合天语推出的大黄蜂手机、华为和360的“特供机”等已投入市场。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中国手机网民数已达到7305万人,仅2008年上半年就增长了2265万人。据有关数据显示,目前通过手机阅读文学作品的用户有3000万,手机阅读已经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13.
山寨机生存有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10月12日,实施9年的手机牌照制度取消,波导、厦新等国产手机厂家陷入巨亏。同年,中国共生产手机5.48亿部,其中山寨手机就有1.5亿部。迅速拉低的技术门槛、庞大的市场需求、可以快速组合的生产制造业资源、不断进入的产业游资使得山寨手机在转眼间入侵了中国手机市场,并且得到了普通消费者的青睐,成功地在手机市场打下山寨模式的烙印。  相似文献   

14.
“第五媒体”优势巨大 被誉为“第五媒体”的手机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工具,手机报、手机电视、手机视频、手机冲浪的兴起表明了手机媒体已经充分融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并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通信和互联网产业链的上下游通过对传统媒体业务的移植,开辟了消费蓝海,推动了移动互联网业务的蓬勃发展。相对于传统媒体,手机媒体最大的优势就是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目前,我国移动电话用户数已经突破10亿大关,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韩国被称为IT强国是国际上最大的IT产品生产基地之一。2004年,三星电子、LG电子等6家会社的手机国际销售量超过1亿部,约占全球手机市场需求规模的25%。韩国的个人电脑、移动通信设备是出口中国的最大项目,其精良的制造工艺、可靠的性能品质、时尚的造型给中国消费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韩国通讯技术所具有的国际竞争优势,决定了其向中国扩散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6.
中国青少年使用手机已经成为普遍现象,而熟练使用手机的孩子也被称为“拇指族”。去年12月打击色情网站、管制手机“黄赌毒”的社会热点新闻引发了“两会”代表、委员的热烈讨论。欺诈短信、手机涉黄、垃圾短信、窃听软件、手机隐私泄露……代表、委员认为,随着各种手机滋生的问题尤其是针对青少年群体的负面影响曝光于大众视线,手机的安全隐患已经成为信息安全和青少年教育的新课题,必须通过法律和相应技术手段来解决。  相似文献   

17.
雷震洲 《当代通信》2006,13(5):10-12
移动电话大踏步进入低端市场 从全球看,移动电话已经从20年前的高端市场逐渐转向低端市场。如今,手机已经成为城市中等收入不可缺少的通信工具,并且正在走向世界30亿居住在农村的人和低收入的城市居民。  相似文献   

18.
《中国电信业》2008,(8):88-88
恩智浦与移动通信解决方案领导厂商意法半导体日前宣布,今年4月所发表的双方将整合核心无线业务成立合资公司ST—NXP Wireless的交易已经完成。新的合资公司于8月2日开始运营,作为全球业界的前三,ST-NXP Wireless拥有完整的无线产品和技术组合,是全球主要手机制造商的领先供应商,而这些手机制造商加总在全球的市场份额已超过80%。  相似文献   

19.
1.日本国内手机销量连续两年递减,2003年2月有所回升 在日本,手机普及率甚至已经达到了6成,成为手机市场进一步扩大的最大障碍。日本手机销量连续两年递减,但是相机手机却热销不已。据Gartner Japan于2003年4月21日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2002年日本国内的手机销量为3939万部,与2001年相比减少了3%  相似文献   

20.
《邮电企业管理》2008,(2):72-72
日前,银河传媒凭借其手机上网引擎——中国移动二维码在2007年的耀眼表现,在2007中国信息产业经济年会上荣获“2007中国信息产业年度创新企业”奖项。当二维码通过与手机的结合而成为全面整合多种信息、跨平台的超级媒体时,营销与媒体的共生关系又促使二维码成为在传统的平面媒体、广播媒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