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使用网上银行的顾客呈现愈来愈多的趋势,有必要对影响顾客使用网上银行的因素进行分析。文章在科技接受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了主观规范、感知风险、感知娱乐性和自我效能等因素,构建了网上银行接受模型,对影响我国顾客使用网上银行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2.
信任式服务因其专业性和(或)“纯服务”等鲜明特征而使之显著区别于其他类型的服务,其顾客忠诚形成机制也因此具有独特性。针对医疗服务的实证分析表明:在信任式服务中,顾客信任在顾客忠诚形成机制体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形成“服务质量→顾客信任→感知价值→顾客满意→顾客忠诚”的逻辑链;服务互动质量和结果质量通过顾客信任对顾客感知价值和顾客满意产生影响,进而影响顾客忠诚,但服务环境质量对顾客信任和顾客忠诚没有显著影响。因此,对顾客形成机制的研究需要区分产品和服务的类型以及服务质量的类型。提供信任式服务的组织应该重视并加强对服务人员与顾客互动能力的培养,提升服务人员与顾客的服务互动质量,并切实保障和提高服务结果质量,从而增强顾客信任,提升顾客忠诚。  相似文献   

3.
针对银行理财产品营销实践中仅仅关注顾客感知风险的片面做法,从感知利益与感知风险的双重视角对影响理财顾客感知价值的核心权衡因素进行了测评。结合文献回顾与内容分析的结果,构建了银行理财顾客感知价值权衡因素测评指标体系,从感知利益与感知风险的构成维度开发出一套测度量表,并通过对1 010位银行个人理财顾客的调研验证了量表的信度与效度。  相似文献   

4.
顾客忠诚在营销管理的研究中日趋成熟,随着网络购物的兴起,学者们将顾客忠诚的概念引入电子零售环境中研究E忠诚。由于网络的特性,信任成为网络商店E忠诚的重要影响因素,网络品牌建设、网络技术、转移成本等因素都对其有影响。文章通过对E忠诚概念的阐述以及E忠诚的影响因素的研究,为广大网络店主在今后的建设与管理上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5.
在顾客满意与顾客信任的相关关系方面,目前国内外许多学者都有不同的研究和看法。对于不同的消费者,顾客满意对顾客信任具有不同的影响,从而也为企业带来不一样的价值和利润。  相似文献   

6.
共享住宿平台中的顾客契合是顾客受到外部刺激后发生的心理变化及行为表现,由顾客契合意愿和顾客契合行为共同构成,能够通过促进交易双方之间契合关系的形成,助推共享住宿平台的高质量发展。通过向刺激-机体-反应分析框架中引入感知风险理论和个体异质性特征,揭示出顾客信任主导的交易行为驱动机制和顾客满意主导的非交易行为驱动机制,厘清了外部环境通过感知风险对顾客契合的驱动过程,明晰了共享住宿平台中顾客契合的形成动因,并从宏观、中观、微观三方面入手提出了促进顾客契合发生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于"感知利益"与"感知风险"权衡视角构建了银行理财顾客识别模型,将银行理财顾客划分为感知高利益—高风险敏感型顾客群体、感知低利益—高风险消极型顾客群体、感知低利益—低风险冷漠型顾客群体、感知高利益—低风险积极型顾客群体。应针对不同类型顾客群体的感知利益与感知风险对于购买意愿综合影响作用的差异、感知利益与感知风险构成维度重要程度的差异及人口统计特征和购买理财产品特征的差异,采取不同的提升感知利益且降低感知风险的创新产品模式。  相似文献   

8.
基于“感知利益”与“感知风险”权衡视角构建了银行理财顾客识别模型,将银行理财顾客划分为感知高利益—高风险敏感型顾客群体、感知低利益—高风险消极型顾客群体、感知低利益—低风险冷漠型顾客群体、感知高利益—低风险积极型顾客群体.应针对不同类型顾客群体的感知利益与感知风险对于购买意愿综合影响作用的差异、感知利益与感知风险构成维度重要程度的差异及人口统计特征和购买理财产品特征的差异,采取不同的提升感知利益且降低感知风险的创新产品模式.  相似文献   

9.
在网上预订酒店的情境下,以在线评论为研究的基础,酒店消费者为调研对象,基于S-O-R理论、信息采纳模型,构建了本研究的理论模型,研究在线评论对酒店顾客购买意愿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线评论的质量、形式和效价都显著影响到酒店顾客的感知风险和感知有用性,并且感知风险和感知有用性显著影响酒店顾客的购买意愿。  相似文献   

10.
度假酒店产品的特殊性决定了顾客在其购买决策过程中会表现出不同于实物产品购买的信息搜寻行为。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提出了度假酒店顾客信息搜寻行为影响因素模型,并通过网络调研和实地调研收集了334份有效问卷,利用SPSS 17.0和AMOS 17.0进行统计分析,验证了研究假设,修正了研究模型,并得出了以下主要结论:影响度假酒店顾客信息搜寻行为的主要因素为搜寻态度、卷入程度、感知收益,而产品知识、搜寻成本、感知风险对顾客信息搜寻行为的影响不显著;不同的顾客群体在信息源的选择上存在不同的偏好。  相似文献   

11.
以信任转移理论为视角,基于技术接受模型(TAM)和信任理论,构建了一个湖南移动电子支付的用户采纳模型,并实证研究了湖南长株潭用户对互联网支付的信任能否转移至同一公司移动环境下的支付服务,如何构建用户对移动支付的初始信任,以及初始信任如何影响用户对移动支付服务的采纳意向等问题,同时探讨了影响用户采纳移动电子支付的其他关键因素,以期对湖南移动电子商务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市场竞争的加剧和产品更新速度的加快,要求企业经营行为必须以顾客满意为中心,从顾客的利益出发,充分了解顾客对产品功能不同层次的需要,用价值工程的标准对产品进行功能分析,不断地开发出顾客满意的产品,充分满足顾客需求。通过向顾客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提高顾客的满意度,从而使得顾客对企业产生信赖和忠诚感,实现顾客利益和企业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电子商务在全球范围的发展,网络银行开始兴起.网络银行业务的经营与发展给银行业带来了新的风险和问题,也给银行业的监管及风险防范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分析了网络银行业务的风险问题,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对我国网络银行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利用互联网开展定制营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竞争的激烈和消费者选择的多样性促使企业开展定制营销,同时互联网络的迅速发展和普及为企业开展定制营销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企业通过互联网络平台及时获取顾客信息并强化与顾客的互动,开发出满足顾客个性化需求的产品,制定顾客知觉产品价值差异的价格,选择方便不同顾客的渠道和开展个性化的促销活动,从而使顾客真正满意。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技术与关系营销的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系营销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它突破了传统市场营销学研究的视角局限于企业短期交易活动的狭隘概念。关系营销的核心内容是顾客满意,即建立顾客的忠诚度。企业与客户建立的关系最主要的形式包括5种,其中最理想的是伙伴式关系。而互联网在产品售前的宣传、售中设计和售后服务及顾客的数据库管理等方面相对于传统的营销方式具有独特的优越性,有利于关系营销的建立、实施与保持。但是最主要的还是要企业提高认识,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为企业服务。  相似文献   

16.
对问卷调查结果,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岭回归法分析发现,影响客户评价银行服务质量及未来选择外资银行的最主要因素是银行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个人素质、技能和业务处理水平等。各商业银行应在提高服务质量上下功夫,以满足客户需求,增强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刍议网上银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上银行业务正在转变为一项能够带来实际利益的业务运作,网上银行的出现使得传统银行在资金媒介、支付功能等方面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在分析网上银行与传统银行的业务关系的基础上,研究了网上银行的特点和比较优势,以期为网上银行业务的拓展与升级提供借鉴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8.
The constructs of perceived control and convenience have been identified in previous qualitative studies of self-service technology (SST) use as important factors; yet empirically their effects are relatively unknown. Based on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this study explores how control and convenience perceptions influence customers’ utilitarian (speed of transaction) and hedonic (exploration) motivations for using an SST. In addition, we explore how trust in a service provider influences customers’ future SST intentions. Two studies were undertaken to assess both users and nonusers’ evaluations of an SST.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perceived control and convenience do impact the intentions of customers to use an SST in the future; however, their impact was mediated through the constructs of speed of transaction, exploration, and trust. Increased control and convenience perceptions influenced exploration, trust and speed evaluations, which in turn were associated with stronger perceived value, higher SST satisfaction judgments, and increased SST usage intentions. Managerial implications stemming from the empirical findings are discussed along with 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