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地处东北亚地区,发展区域内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推进一体化进程,有利于建立一个安全稳定的周边环境,也是中国奉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和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另外,东北亚地  相似文献   

2.
吴联友 《国际贸易》1995,(11):28-30
90年代以来,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世界经济集团化浪潮的推动下,在世界经济日益繁荣和全球贸易持续增长的促进下,中国同世界各国,其中包括同东北亚地区周边5国(日本、韩国、俄罗斯、朝鲜、蒙古)的经贸合作关系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目前,如何进一步发展东北亚地区6国间的经贸合作关系,如何加速推进该地区区域经济合作进程,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专家和学者们关注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先行区有利于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经济一体化是历史潮流,贸易自由化已成为世界贸易发展的最主要特征。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都将主要精力转向拓展双边及多边自由贸易协议谈判上,目前全球已签订约179个区域贸易协议。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加快推进东亚地区特别是中日韩经济一体化进程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
长江流域经济发展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在长江上游地区推进经济一体化,既有利于促进全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和西部大开发的持续稳定推进,也有利于推动区域内部各省市区之间的合作与发展,增强整个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的活力。本文在阐释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一体化基本内涵的基础上,论述了"政府推动 市场主导"的一体化发展模式,提出了完善区域大市场、优化区域空间布局、推进区域产业的合作发展以及创新区域合作机制等重点推进路径。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东北亚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地区之一。长期以来,东北亚地区在经济合作方面实行的是自主自愿的渐进原则和不排斥区域外国家的开放性地区主义,没有在制度化和机制建设方面努力,已不能适应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需要,也难以形成合力共同抵御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风险和冲击,在世界经济发展格局中处于不利地位。东北亚经济合作发展主要取决于中、日、韩三国的经济合作发展,前景是光明的。只要东北亚地区各国特别是中、日、韩三国都主动采取有效措施,坚持政经分离的原则,立足现实,着眼未来,加强对话,求同存异,搁置主导权之争,增信释疑,坦诚合作,建立自由贸易区,就一定会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与欧洲、美洲并列的世界经济三大区域之一。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亚洲区域合作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八字方针,进而又提出推进周边外交的两个方向,一是加强睦邻友好,二是加强区域合作。区域合作首次出现在党的代表大会政治报告中,首次与双边关系并列,成为中国周边外交的另一主要方向。亚洲周边国家是我国开展区域合作的重点对象,我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贸易额占我国外贸总额的60%以上,从周边国家和地区获得的投资多年来占我国吸引外资总额的70%以上。本文研究了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区域合作,包括区域经济一体化安排和非机制化合作形式,内容涉及经济、安全、人文合作,重点集中在区域经济合作方面,为我们把握我国的亚洲区域合作战略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基本内涵是以经济一体化为前提条件,推进地区专业化分工,进而实现对资源的高效配置,提高社会福利水平以推进地区专业化为目标,武汉城市圈必须在基础设施、商品市场、要素市场及服务市场一体化等方面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强化政府在经济一体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国际化分工的扩大,世界经济呈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各国政府管理职能必须适应乌拉圭回合所达成的多边协议关于贸易与投资自由化的要求,以及跨国公司全球战略,经济联系网络化体系的要求。同时,还应进一步强化政府在经济一体化中的作用,中国政府把中国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区域经济合作,推进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义务。  相似文献   

9.
陈刚 《中国海关》2007,(1):53-54
在经济全球化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积极推动和影响下,作为后进大国的中国必须选择真正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作为一个地区来讲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0.
区域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显著特征,正向更高层次和更广范围发展。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已积极参与到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之中,随着中国对外开放向深度发展,中国已成为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积极参与者。本文对区域经济一体化概念及区域经济一体化在二战后的发展历史加以说明,并对区域经济一体化进行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解释。  相似文献   

11.
傅超 《市场周刊》2008,(7):46-49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在国家继续全面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服务周边外交战略的形势下,在国家经济实现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积极打造中国经济第四增长极的机遇下,充分发挥广西沿海地区的各项优势,整合北部湾经济区内各方资源,加快经济区对外开放步伐,是顺应区域一体化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广西经济起飞的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12.
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一体化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代世界经济最主要的发展趋势,是当代国际经济关系中最令人瞩目的现象,是特定区域内的国家(或地区)为谋求在区域内实现商品和生产要素(资本、服务和劳动力等)的自由流动而建立的一种区域性经济联合体,是建立在区域差异和地区优势基础上的较高层次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形式。通过区域经济一体化可以实现区域内各成员国之间经济优势互补和资源合理配置,有利于扩大区域内国家(或地区)间的相互贸易和投资,  相似文献   

13.
刘立力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19):144-145
中国是东亚举足轻重的大国,中国的战略选择将决定着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走向,对未来也有着深刻的影响。以区域经济合作理论为基础,研究中国对推动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作用及对我国经济发展所受的影响,指出我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对策及启示。  相似文献   

14.
刘丽 《商业时代》2012,(25):17-18
城乡一体化发展可以看作是一个复杂工程,也是一个伟大且艰巨的社会、经济和政治问题。商业经济发展是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要手段。本文对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发现城乡一体化与商业经济发展存在某种互动关系:商业经济发展有利于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城乡一体化给商业经济发展提出了相关的发展思路。最后,从支撑、载体、重点和保障要素来分析实现商业经济发展可最终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王瑛 《市场论坛》2005,(4):57-60
前言:2002年以来,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广西发展通道经济进入一个新时期.通道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性加强,本文通过分析广西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发展通道经济的对策性建议,使广西既要成为国家面向东南亚开放的战略通道,又要极大地推进广西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6.
长三角区域创新经济能力的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的世界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渗透,联系密切,交流频繁的世界。经济流动、贸易跨国、国际科研合作,技术跨国转让、东西方文化的融合,各方面都表现出一体化趋势,经济全球化是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也对其他潮流产生着影响。来自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地区的国家和地区间的发展与联系方兴未艾,各个国家内部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也更加明显。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整个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长江三角洲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有利于提高长三角整体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亚太经济一体化进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地区经济的起飞,亚太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向前推进,逐渐呈现出APEC稳步推进,东盟一体化,"东盟+中国"、"东盟+日本"、"东盟+韩国"(3个"10+1")与"东盟+中日韩"("10+3"),"东盟+中日韩印澳新"("10+6")等RTAs进程并行  相似文献   

18.
周璐瑶  王曼莹 《商业时代》2015,(10):123-124
在目前我国城乡发展差距巨大且城乡两大经济领域普遍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的条件下,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城乡产业的现代化水平是推进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关键环节。根据吉林省的资源禀赋、经济发展基础和产业结构,文章提出,吉林省以产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模式存在五种类型,即现代产业综合发展型、工业资源加工型地区、农业资源加工型、传统农产品生产型以及特色生态资源旅游型,本文对五种类型的具体发展路径进行了探讨,以期对全国其它地区提供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19.
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带动了长三角乃至整个长江流域的经济社会发展 ,长三角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战略也正在引起世人的关注。本文正是从两者交集出发 ,通过揭示该地区环境治理问题 ,从经济学分析的角度 ,阐述了长三角地区联动开发与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20.
吴国强 《现代商业》2007,(6Z):152-152,151
随着国际经济全球化、金融一体化的不断发展,特别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及国家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以及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成功改革,国内外资金大规模双向流动的格局正在逐步形成,这为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大循环提供新的机遇,也对中国资本流动的监控和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如何进一步推进人民币资本账户开放的进程,已经成为我们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