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无锡杨氏家族从1895年创办无锡第一家近代企业——业勤纱厂,到1937年抗战爆发,祖孙三代从事和参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经营,先后创办了业勤纱厂、无锡电话公司、润车油  相似文献   

2.
<正> 久经考验的忠诚共产主义战士、著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本刊顾问和前主编许涤新同志,因病医治无效,1988年2月8日21时20分在北京不幸逝世,终年81岁。许涤新同志出生于1906年10月25日。他在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三十年代,他在上海参加社会科学家联盟,任研究部副部长、宣传部长和党团书记、中共文化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左翼文化总同盟组织部长等职务。抗战初期,党派他到武汉参与创办党刊《群众》周刊和党报《新华日报》,任《群众》副主编。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建立,  相似文献   

3.
一、六个资本集团的创始人与无锡民族工业的崛起 本文所说的六个资本集团,是指以近代无锡杨氏、荣氏、周氏、薛氏、唐蔡氏和唐程氏组成的六个家庭资本集团。 1895年冬天,无锡官绅杨宗瀚、杨宗濂弟兄创办了业勤纱厂。当时该厂“资本20万元,纱锭8千枚,商标为‘四海升平’,由杨藕芳任经理”(藕芳是杨宗瀚的字号)。业勤纱厂的开办标志着无锡近代工业的诞生。1900年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在西门太保墩与朱仲甫合资筹建保兴面粉厂(1903年改为茂新);1904年周舜卿在家乡东独资开设了裕昌机制缫丝厂;1908年唐保谦、蔡缄三等人合资开办九丰面粉厂;1910年薛南溟回锡租下锡经丝厂,改名“锦记”,又称永泰二厂;1919年唐骧庭、程敬堂办丽新纺织厂。这些厂主后来均成为六个资本集团的创始人。他  相似文献   

4.
在旧中国,东北、上海和江苏省(主要是苏南地区)都是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早在辛亥革命前,江苏资本主义的发展水平就比较高,在全国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就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前,江苏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特点、原因及其在全国的地位等问题作一探讨。 一 江苏省是我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出现最早的地区之一。但由于受到坚固的封建经济结构的严重阻碍,封建势力的严重摧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发展非常缓慢。到1840年鸦片战争前夕,封建性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要地位。十九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在全省各地陆续出现,经过十几年的初步发展,到辛亥革命前,在全国已占有重要地位。其发展概况如下: 棉纺工业。1897年,由杨宗濂、杨宗瀚创办的无锡业勤纱厂是江苏省第一家近代棉纱厂。到1910年,全省共创办8家纱厂,资本额达469.4万元,占1895—1910年间全国棉纺工业新设民族资本主义纱厂资本总额的44.9%。1895—1910年间全国共办民族资  相似文献   

5.
《中国丛报》(Chinese Repository,一译为《中国文库》或《澳门月报》),是美国人在中国创办的第一份月刊,由美国传教士禆治文于1832年5月在广州创办。裨治文于1830年2月到广州,成为美国来华的第一个传教士。鸦片战争爆发后,  相似文献   

6.
河南淮阳人,1943年生。早年从事舞台美术工作,后入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深造,1979年调入新疆文联任《中国西部文学》美术编辑。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新疆人民政府文史馆馆员,新疆美术家协会国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  相似文献   

7.
石兄 《当代经济》2002,(1):10-10
现就职于浙江财经学院教授、浙江省民营经济研究所所长的单东,是从1993年就开始研究民营经济的著名经济学家。他于2000年创办并任主编的《浙江非国有经济年鉴》,是目前全国独一无二的民营经济年鉴。在“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研讨会”上,记者对他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8.
唐翔千先生祖籍系江苏无锡严家桥人氏,1923年生于纺织业世家。祖父唐保谦是本邑著名企业家,早年曾中举入仕,后从事实业,创办九丰面粉厂、利农砖瓦、庆丰纱厂等企业。父亲唐星海(君元),留学美国,专攻纺织,回国后任庆丰厂长,实行技术改造,把  相似文献   

9.
汪敬虞,又名汪馥荪,享誉海内外的中国经济史学家。1917年7月20日出生于湖北圻春。2012年6月20日仙逝于北京。先生1937年考入武汉大学中文系,后转入经济系,1943年毕业。1943年至1945年在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做研究生,1946年任助理研究员,1949年10月任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1955年任副研究员,1979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1985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1999年1月退休。2006年当选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首届荣誉学部委员。先  相似文献   

10.
《商周刊》2012,(5):82-85
我要创业 中央电视台的很多经济类知名节目,至今仍留有王利芬的痕迹。王利芬创办了《对话》栏目,恢复创办了经济频道的《经济信息联播》并成为当时第一任总制片人,在此基础上,又创办了早间节目《第一时间》和中午档的《全球资讯榜》。  相似文献   

11.
刘长江 《经济》2007,(10):120-122
亨利·卢斯(Henry Luce)在1936年创办《生活》杂志时,他没有想到《生活》有一天会像《时代》与《财富》周刊一样,迅速成为出版界的一个神话,在发展顶峰时期,发行1300万份,成为全球最大发行量期刊之一.当然,他也没有想到在71年后,《生活》遭遇互联网,神话被终结.  相似文献   

12.
宜林 《生产力研究》2008,(18):161-161
<正>方名山同志1996年3月任上海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主持工作副院长,2004年9月上海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经上海市人民政府和上海市人民教育委员会批准改建为上海商学院后,方名山同志任上海商学院党委书记、院长。九年来,在办学过程中,他坚持"两手  相似文献   

13.
于1918年6月5日在北京前门外大街正式开业的北京证券交易所,是我国国人自办的第一家证券交易所。由此上溯13年,即1905年,外商组织了上海众业公所,是我国最早由外商开办的证券交易所。筹建背景最早提出在中国创办交易所的是梁启超。他在1904年前后,提...  相似文献   

14.
《理论学习与研究》2013,(6):F0002-F0002
田辛甫(1911~1985),笔名春雨,河北大名县人,著名花鸟画画家。1927年入河北大名县第七师范学校,师从白寿章习花鸟,毕业后任小学美术教师。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毕业于大名师范,后留校任教。1938年任大名县四区抗战大众剧团团长。1943年后任《黎明报》编辑,  相似文献   

15.
深秋时节的一个下午,我们预约叩开了上海康平路一座小院的大门,一对老夫妇笑脸相迎。陪同我们前往的《大江南北》杂志社副总编周挺南老先生介绍说:“这就是蓝瑛、李利同志。” 蓝瑛现年70岁,1941年曾任《江南》半月刊记者。文革前,曾任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文革后,在上海市文化局工作。离休前,任上海社科院副院长。他爱人李利,曾在《苏南日报》工作。  相似文献   

16.
建国前,上海职工家庭生活十分贫困一半以上职工家庭收入不敷支出1927年11月到1928年10月,当时的北平调查所,与上海调查货价处(后改组归并为税则委员会)合作,所作的230户上海纱厂工人家庭生活调查材料,以比较具体的事实反映了那时上海工人家庭的贫困情况。这次调查,以上海西区曹家渡为调查区域。据调查,这230户纱厂工人家庭,共有家庭人口1,097人,平均每户4.77人。在这1097人中,有职业人口538人(内有童工6人),平均每户有职业人口2.34人。他们多数在纱厂工作,其中男工在纱厂工作的占83.7%;女工在纱厂工作的占92.7%。这些纱厂工人的工作时间都比较长,平均每日工作时间达到10.4小时,较当时公认的工作时间超过了2小时24分,有些工人的工作时间高达12小时以上。他们受尽资本家的剥削,但所得甚少,纱厂的普通工人中,每一男工每月工资收入为13.85元(银元,下同),每一女工每月工资收入为12.15元;按当时每斤白米价格0.073元计算,每一男工只能得到白米190斤,每一女工只能得到白米166斤。由于他们的工资收入比较低,因而他们的家庭生活十分贫困,其贫困程度可以从下列三个方面来看:  相似文献   

17.
陈华 《经济导刊》2008,(2):94-96
具有开拓精神的冼冠生,十五岁离乡背井远到上海一家卖夜宵的饮食店去学徒。学徒期满后,他在上海新舞台门前摆摊出售自制的陈皮梅和果汁牛肉干等食品,因为风味独特,物美价廉,颇受市场欢迎。1915年,他与人合资创办上海冠生园食品店。上世纪30年代冠生园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食品公司,分店遍及上海、南京、天津、武汉、杭州等地。  相似文献   

18.
他曾被陈毅誉为“红色资本家”;他创办的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开创了中国第一个对外开放的窗口;他曾被美国《幸福》半月刊评为世界50名知名企业家之一,这是建国后国内企业家跻身世界知名企业家行列的第一人。他就是荣毅仁。在特定历史环境下,荣毅仁和他的家族以及由他延续并发展的庞大商业帝国,成为中国近百年来一个独一无二的传奇。  相似文献   

19.
上海是近代中国的工商业和金融中心。1880年前后的几年,上海在中国证券的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这期间,上海出现了仿照西方股份制企业创办的新型企业,并引发了买卖这种新型工矿企业所发股票的高潮。这种事情不仅在上海的历史上是空前的,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创举。本期《上海最早的股票买卖高潮》对此作了较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20.
大推进理论和不平衡发展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推进理论”又称“平衡发展理论”,是关于发展中国家各工业部门必须同时平衡发展的一种理论。英籍美国经济学家罗森斯坦一罗丹1943年在《东欧和东南欧的工业化问题》一文中首先提出这一理论,1961年又在《关于大推进理论的说明》一文中作了进一步阐述。罗森斯坦一罗丹认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