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外经贸部获悉、我国正在10个领域取消或进一步放宽外商投资限制,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取消外商投资金融领域的地域限制,外国金融机构可申请在全国任何地方设立金融机构。在此基础上,逐步扩大外资金融机构经营人民币业务的试点地域和经营规模。──将保险业开放地域从目前的上海、广州,扩大到深圳、重庆、大连、天津。今年我国又批准了4家外资保险公司在华营业,今后会逐步增加每年准入的外资保险企业数量,并逐步扩大保险业允许外资进入的试点区域。随着我国保险市场的不断成熟,逐步扩大允许外资经营的险别和减少对股权结构方面的…  相似文献   

2.
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制度改革,由于已入世和我国政府提出银行业的开放时间表而彰显得尤为紧迫.加入WTO作为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外部诱因,实际上锁定了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之路,国有商业银行必须参与到国际金融合作和竞争中;而我国政府承诺的"准入宽松期"实际上也锁定了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杨长湧 《上海企业》2022,(11):74-75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更好惠及各国人民。坚定不移全面扩大开放,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法宝。全面扩大开放是必然要求对外开放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从国内看,全面扩大开放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重要动力。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打开国门搞建设,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成长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货物贸易第一大国。  相似文献   

4.
缺乏自律动机,冒险违规事件时有发生,一直来是我国银行业的恶疾。在当今市场化和金融国际化日益深化的新形势下,一味依靠限制银行准入和严格监管,以抑制银行冒险冲动的做法显然已难以凑效。为了适应我国银行业全面开放的全新市场环境,文章认为,应适度放松对银行的准入限制、改进银行监管、努力提高银行自身经营水平来提高其特许权价值,使银行产生防范冒险冲动的内在动力,才能最终达到防范银行冒险冲动,提高其竞争能力,实现银行稳健经营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经过长期的努力,我国于2001年12月11日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加入WTO在给中国金融业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会因中国金融业的不适应而带来巨大挑战。一、加入WTO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时间安排是五年分两步走,达到全面对外开放,实现金融业游戏规则与国际接轨。在银行业方面的开放步骤是:准入2年,外国银行可以经营中国企业单位的人民币业务;准入5年可以经营中国居民的人民币业务,同时取消外国在华银行经营的地域限制。准入后金融公司可以提供汽车融资;允许少数外国人拥有的合资公…  相似文献   

6.
王红 《集团经济研究》2005,(19):181-182
我国银行业对外开放与经济改革开放同步推进,经历了从特区、沿海城市、中心城市到所有地区以及从外币到本币不断向前推进的开放历程.  相似文献   

7.
刘澄 《现代企业》2002,(4):21-22
随着中国加入WTO ,中国将认真履行国际承诺 ,扩大市场开放 ,逐步融入到国际大市场。在此背景下 ,政府应主动变革管制政策 ,结合政治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 ,改革政府经济管理职能 ,放松管制范围和权限 ,为市场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环境 ,以便应对全球化的竞争。政府管制的动因针对市场经济失灵的缺陷 ,经济理论认为 ,政府对经济的适度管制会有助于纠正市场失灵 ,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框架 ,避免社会福利损失。在此理论指导下 ,随着经济规模的日益扩大 ,政府加大对市场经济的干预力度 ,通过制定市场运行规则和市场准入限制来管制市场经济 ,…  相似文献   

8.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对一国经济的稳定及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发达国家及部分发展中国家掀起了金融自由化浪潮,实施放松管制、放宽准入、混业经营等几方面的改革,并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中国自改革开放后,不断吸取他国经验教训,通过对金融体系的一系列改革,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中小企业》2005,(6):11-13
不深化改革,中国难以真正实现开放 从中国的改革历程来看,"改革就是开放,开放就是改革"这个命题毫无疑问是对的.中国入世就是这个道理的体现.当时的中国社会,更需要的是以开放来促进改革.在入世之后,中国的对外开放突飞猛进,开放程度大大加深,中国也更深入地融合到全球经济体系中.  相似文献   

10.
中国户口制度改革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户籍制度改革的深化 ,从完全禁止户口迁移到数量限制政策 ,再到征收费用政策和放开小城镇入户限制的逐步放松户籍管制政策 ,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日益增加 ,损害逐渐减轻。我国放开小城镇户籍限制的改革放活了地方经济。我国户籍制度改革进程是由经济内生决定的 ,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推进着户籍制度的改革进程。那些放开户籍限制的城市也没有出现人们担心的问题。放开户籍限制不会构成对城市就业、住房、治安、交通的压力 ,反而创造了发展的契机。  相似文献   

11.
旅行社业是我国旅游业中对外开放较晚、开发程度较低、受保护和各种壁垒(市场准入、地域准入、从业人员的准入等)最多的行业之一。但随着我国“入世”五年过渡期的结束.行业垄断和地区保护等政策的逐步废止.旅行社业也进入了全面开放的新形势和新格局.外有实力雄厚的国际大型旅游企业不断进入.内有各种民营资本纷纷加盟以及其它行业的企业不断侵入旅行社的经营领域.市场竞争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相似文献   

12.
政策视窗     
《中国中小企业》2014,(3):12-12
囝务院新近批准《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方案提出,将通过改革公司注册资本及其他登记事项,进一步放松对市场主体准入的管制,降低准入“门槛”。  相似文献   

13.
澳大利亚政府是一个高度重视农业的政府,为推进农业的快速发展他们做了一系列改革,扩大了开放,给了生产者极大的自主权,使他们在谋取发展的过程中赢得了主动,获得了效益。与此同时,政府也甩掉了包袱,减少了压力。然而,澳大利亚政府并没有因此放慢对农业改革的步伐。政府为了把农业从生产、加工到出口贸易建设成为一个完全开放的、富有国际竞争力的体系,他们站在国际贸易的前沿,以市场为核心,以质量求发展,不断探索农业发展的新途径,不断取得了新进展。  相似文献   

14.
《企业经济》2019,(10):157-160
近年来,我国金融业开放新举措不断推出,开放进程不断加快,但政府仍需大力推进金融业的进一步开放。通过列举我国最新的金融业开放措施,从QFII额度、外资银行总资产、人民币储备资产占比等角度分析了我国金融业开放现状,认为金融业开放具有学习国外先进经营管理经验、改善金融市场运行效率和降低金融业运行风险的重要意义。但是,我国金融对外开放水平仍不足,还存在可能产生经济金融波动、金融体系扭曲和外国资本控制的风险。最后提出了加强政府监管、完善制度建设、合理有序开放、放宽市场准入、提升自身能力和防范金融风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声音     
《物流时代》2014,(1):17-17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员魏际刚:放开商贸物流外资准入限制是本土企业机遇 放开外资准入,从长远来看,有利于我们国家的商贸物流行业发展。一旦中国商贸物流领域开放。中国就会成为一个世界级的商贸物流平台,届时,国外的商流、物流、信息流等都会大量注入到中国来,就会产生外溢效应,国内企业会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16.
《江苏企业管理》2014,(2):11-11
中国政府网18日刊登了国务院新近批准的《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方案提出,将通过改革公司注册资本及其他登记事项,进一步放松对市场主体准入的管制。降低准入“门槛”。  相似文献   

17.
我国商业银行改革已经取得重大进展,但是由于银行业依旧存在大量政府干预,包括资本进入和退出门槛"双高"管制、利率依然不能自由浮动、大型商业银行中的"党管干部"等,使我国商业银行在实质上离市场化依然有很长的距离。为此,应采取措施降低准入门槛,使银行业对内开放;推进利率市场化步伐,使存贷款利率自由浮动;并且逐步建立职业经理人市场,规范政府行为。  相似文献   

18.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区域政策转型与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区域政策转型有三个重要特点:从平衡发展到非均衡协调发展、从行政区到经济区、从抑制城市化到双轨推进的快速城市化。这一转型贯穿着两条主线:东西关系和对外开放。当前我国区域政策面临着新的挑战,但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和区域政策不会改变,市场取向的改革方向和区域政策不会改变。中国将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发展和协调、全面、可持续的发展,将沿着"科学发展"这一理念和原则不断进步,让全国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  相似文献   

19.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开放先后经历有限开放、扩大开放、全面开放和深化开放四个阶段,区域经济格局也从计划平衡发展演变到非均衡发展再到协调发展。新发展格局下,原有对外开放模式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方面存在一些局限性,亟须开展新一轮的高水平对外开放。以新发展理念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引领理念,本文从“更大范围-市场开放-全国统一大市场、更宽领域-贸易开放-产业协同发展、更深层次-制度开放-区域治理模式”三个维度构建新发展格局下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逻辑框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20.
中国对外开放理论与体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与升华,经历了从改革开放初期的发挥比较优势发展外向型经济的起步阶段、加入WTO后“引进来”与“走出去”双向开放的开放型经济发展阶段、以“一带一路”引领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并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深化阶段以及目前制度型开放与构建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制升华阶段。中国特色对外开放理论与实践是推动对外开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动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国构建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应进行系统性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实行制度型开放,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实施自贸区提升战略,深化“一带一路”经贸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