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和全球经济均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当前中国疫情防控已经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经济正逐渐复苏,但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世界经济可能会陷入大萧条以来的最大幅度衰退。本文分别分析了疫情对全球经济和中国经济的冲击以及前景展望,认为后疫情时代全球将面临中美差距缩小、全球产业链重组、金融风险上升等情形,中国将会出现数字化转型加快、产业链和供应链重构以及资产价格反弹等情形,基于以上判断,文章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对比研究新冠疫情和2008年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金融的不同影响。分析研究发现此两次都对全球经济、金融造成巨大冲击,但2008年的危机表现为金融危机传导至实体经济引起的经济危机;新冠肺炎疫情则表现为外部因素直接冲击实体经济造成经济危机,短期对金融系统影响较小。长期来看,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将重塑全球经济,全球产业链地区化、慢全球化、经济金融数字化、金融发展公益化等发展趋势显现。  相似文献   

3.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迅速蔓延,不可避免地正在并将较长一段时间对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造成较大冲击,国际经贸活动受到严重冲击。中国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面临一系列问题,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下,中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了重大战略成果,要争取宝贵的窗口期,全力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相似文献   

4.
2020年新冠疫情的暴发以及我国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发生的剧烈变化,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经济层面,全球经济因疫情冲击陷入深度衰退,疫情后或呈现低增长、高杠杆、低利率的特征.生产和贸易层面,全球化遭遇逆流,全球产业链面临调整与重构.金融层面,信用风险和债务风险上升.地缘政治层面,全球治理无序的局面将会长期存在,大国...  相似文献   

5.
新冠疫情已成为全球所有国家共同面临的问题,并势必将在供给和需求两方面给全球经济带来影响。首先,在供给方面。各国经济发展与全球供应链的融合程度已较高,新冠疫情势必将给全球供应链带来供给扰动。然而,当前的全球供应链依然是围绕发达经济体展开的分工体系,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独特地位是其他新兴经济体无法替代的。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中美经贸摩擦、新冠肺炎疫情、俄乌冲突等不确定性风险事件对供应链经济的稳定发展带来的冲击案例频发。不确定性风险是相对于确定性风险而言,其对供应链经济发展、管理和影响应对策略提出全新的要求。当前保持供应链畅通,应对不确定性风险必须做好供应链经济管理的顶层设计,加强供应链经济风险预测预警,开展供应链经济断链压力测试,构建“1+N”供应链经营模式,积极推进数字化供应链经济管理,制定供应链经济应对预案,充分发挥供应链金融在供应链经济中的协调功能。  相似文献   

7.
刘璐 《中国外汇》2020,(5):36-37
疫情在全球各地的扩散形势与其在需求和供应链上对全球经济的溢出效应,以及主要国家央行的货币政策,将对接下来的汇市走势产生重要影响。 2月,全球外汇市场充满波动。主要扰动因素包括美国经济数据“先喜后忧”,众多新兴市场国家央行接连降息,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得到有效控制的同时,却在全球其他国家加速扩散。  相似文献   

8.
赵然 《金融博览》2020,(7):34-35
2020年初新冠肺炎病毒出现,随后迅速蔓延,对社会经济稳定发展产生较大的波动.近期金融市场大幅波动已经先行反映出疫情对经济的影响.虽然,金融市场的过度反应中有部分原因是恐慌造成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显现.根据2003年SARS的经验,在疫情扩散速度明显缓和后,经济会迅速从底部反弹,那么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及全球经济会产生哪些影响?  相似文献   

9.
新冠肺炎疫情自2020年1月下旬发生以来,对河北省经济金融带来较大影响。2月份需求端全面下滑,尤以消费损失最大,供给端服务业受冲击严重,工业生产节奏打乱,经济运行压力加大。进入3月份,我国疫情基本控制,但以欧美为代表的主要国家和地区疫情大幅蔓延,对全球供应链构成严重打击,同时境外病例输入性风险与日俱增,防疫形势仍然严峻,对河北省经济恢复产生掣肘。  相似文献   

10.
《中国金融家》2022,(1):114-117
2024年,全球经济在经历深度衰退之后,踏上了艰难的复苏之路。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各地波动肆虐,全球供应链危机、能源危机、气候危机叠加,地缘政治风险再起,影响了全球经济复苏势头,加剧了不同地区分化之势。回看国际金融重要新闻,感受全球风云变幻。1全球供应链危机蔓延经济复苏面临诸多挑战2021年受疫情影响,全球物流、能源、劳动力等多个领域岀现明显的供应链瓶颈。  相似文献   

11.
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要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面对复杂国际局势与新冠疫情的冲击,培育粮食供应链韧性、维护粮食供应链稳定运行是维护四川省农业强省地位和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本文基于纵向时序嵌入式双案例研究法,分析多轮国际局势及疫情冲击下,数字经济不同跃进阶段赋能粮食供应链韧性的内在机制及相关关系。研究发现:第一,数字经济主要通过夯实粮食供应链基础、优化粮食供应链产业结构布局、促进粮食供应链一体化发展来帮助其抵御冲击,提升粮食供应链韧性。第二,粮食企业的数字经济经历了工具化向智能化、智能化向系统化演进的两次跃升,分别通过优化粮食供应链生产环节、赋能粮食供应链经营环节和升级粮食供应链销售环节来加强粮食供应链韧性。据此,本文提出加强数字经济建设,推动粮食供应链持续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何帆 《金融博览》2009,(11):9-10
甲型H1N1流感疫情于2009年3月由墨西哥爆发.对深受全球金融危机打击的世界经济无疑会雪上加霜。我们可以假设以下三种情况,以分析甲型H1N1流感对中国经济可能产生的冲击。  相似文献   

13.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是深刻改变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大事件,从需求和供给两个维度带来了堪比1930年代大萧条的总量冲击,对人类社会的生产、交流方式以及世界经贸活动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更是经济长周期维度上的结构性冲击,将加速催化新知识和新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有效运用,使数字化发展成为后疫情时期推动经济复苏、改变交流方式和促进理论发展的重要因素,并将深刻影响南北关系和国际政治经济关系,成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14.
继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新冠肺炎疫情再次让全球供应链大伤元气。未来十年都将是全球供应链的恢复期。全球供应链分工自20世纪90年代形成以来,其总体趋势是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供应链造成的冲击是前所未有的,远胜2008-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  相似文献   

15.
新冠肺炎疫情具有传染性强、潜伏期长、发现性难、反复性高等特点,它在全球范围内蔓延,对全球社会经济秩序造成巨大影响,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对我国原本就具有脆弱性的农村经济带来重大冲击。研究以江西省景德镇地区为实例,具体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冲击路径以及具体冲击,从而提出新冠肺炎疫情下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应对举措,以期实现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6.
新冠疫情暴发引发全球供应链断裂的巨大风险。本文以新冠疫情对上市公司供应商和客户所处疫情风险为切入点,分别从供应链核心企业、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以及供应链稳定性三个维度考察新冠疫情导致供应链断裂带来的资本市场冲击。研究发现:(1)新冠疫情对供应链核心企业总体上造成显著负面市场影响;(2)从上市公司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所在地区暴露于疫情的程度来看,供应商和客户所在地区的风险暴露程度越高,核心企业有更为显著的负面市场反应;(3)从供应链稳定性看,客户稳定性更高的公司受疫情负面冲击更大,但当客户疫情暴露程度越高时,则能缓解核心企业风险。进一步分析表明,相比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因客户疫情风险引发的市场负面影响更小;当上下游供应链处在疫情风险较高的地区时,核心企业会调整商业信用配置,从而缓解供应链上下游的疫情压力。本文丰富了宏观经济事件与微观企业行为的互动研究。  相似文献   

17.
新冠阴云笼罩全球,疫情虽然在中国国内得到了有效遏制,但持续冲击全球多个重要经济体,相应的金融与债务风险链条传导仍在恶化。疫情最大的影响是作为外生性的非经济冲击,它会触发原来经济体结构性弱点,放大对经济的整体影响,欧洲很可能成为这一风险链上最为脆弱的一环,触发新一轮债务危机。  相似文献   

18.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乃至全球经济产生了不可预期的冲击,对金融业的发展也产生影响。但疫情对银行业、债券市场、资本市场、汇率市场等方面的影响总体上有上限,对金融市场造成短期冲击而非长期影响。当前我国经济韧性较强,中长期向好趋势不变。疫情发生后,从中央到地方及时出台了一系列金融支持政策,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有效保障防疫重点地区。  相似文献   

19.
疫情对我国经济金融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已经且可能继续从多个方面对我国经济金融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对实体经济产生全方位的冲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有关数据预测,2020年,包括我国在内的全球各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将普遍放缓,多数国家和地区出现负增长.  相似文献   

20.
目前,非金融企业部门脆弱性不断上升,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复苏的潜在阻力。疫情冲击下,中小企业流动性风险局部积聚,是信用堵点扩散加深的突出反映。本文认为,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多方协同,疏通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堵点,缓解中小企业流动性风险,既是后疫情时代提高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能力的关键,又是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