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文章以2011—2017年的江苏环保制造业细分行业为研究对象,利用就业人员数计算的区位熵作为产业集聚水平的测度指标,产业产值和利润值作为产业发展水平的衡量指标,通过回归分析,估计江苏环保制造业产业集聚与其环保制造业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江苏环保制造业集聚水平存在差异,产业集聚水平与江苏环保制造业发展水平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因此建议,江苏应进一步提升环保制造业集聚水平,从而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2011年中原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与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如何在保持中原经济区经济增长的同时兼顾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成为中原经济区面临的一大难题。本文在介绍静脉产业的国内外发展现状、论证制约中原经济区的发展瓶颈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原经济区发展静脉产业的可行性及思路对策。  相似文献   

3.
南欣 《科技和产业》2023,23(4):192-198
从相对数和绝对数指标出发,测算中国31个省区市影子银行发展水平,运用Kernel核密度估计研究2008—2020年中国影子银行发展水平八大综合经济区的分布动态演进。研究表明:中国影子银行整体发展水平逐年稳步上升,东部沿海综合经济区发展尤为明显,长江中游综合经济区影子银行发展速度最快;全国范围内影子银行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但区域发展不均衡程度未改善,其中东部沿海、黄河中游综合经济区空间差异最明显,北部沿海、西南、西北综合经济区呈缩小态势。  相似文献   

4.
基于从业人员数据,利用区位熵对淮海经济区2006—2018年的城市职能分工进行数据分析,总结演变特征.研究表明:2006—2015年淮海经济区吸纳就业能力持续增加,2018年转为下降,制造业、其他工业和其他服务业占主导,高级生产性服务业、一般生产性服务业发育程度迟缓,整体产业仍处于价值链中下游;产业布局呈现差异化状态,但专业化程度不断减弱,且主要优势产业结构转变困难.最后,从中心城市、区域合作、产业结构3个层面,提出淮海经济区产业协同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卜洪运  郭雯 《科技和产业》2023,23(5):194-201
以京津冀城市群为例,选取2011—2020年先进制造业分行业的面板数据,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和EG系数模型分别对细分行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现状、产业集聚演变趋势进行分析,利用多元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产业融合、产业聚集、外部环境冲击、产业结构和产业行为5个因素对产业绩效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分行业耦合协调发展呈现出差异性特征,产业间发展不均衡在一定程度上会抑制高效融合;先进制造业虽已达到产业高度聚集水平,但地区间磨合仍不足;产业融合和产业聚集对提升先进制造业产业绩效具有显著驱动性,其余方面对产业绩效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贡献性。因此,从产业集聚布局量体裁衣、重点推动两业深度融合、共建创新共同体3方面为提升先进制造业产业绩效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EG指数度量了2003年-2010年中国装备制造业集聚程度,发现目前中国装备制造业整体上属于中度集聚,但各细分行业差异很大.从时间维度来看,中国装备制造业集聚度在2003年以后整体呈现稳中有降的态势.从空间维度来看,东部沿海地区仍是我国装备制造业集聚中心,但与中西部及东北地区差距在缩小.产业集聚在带来空间效率的同时也导致空间不平衡,政府公共政策介入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我国高技术产业集聚水平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利用区位熵Eij和行业集中度指数CRn指标,对中国31个省、市、区高技术产业2000—2009年的集聚水平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高技术产业整体集聚程度不断提高,多数内部行业的空间集聚程度也呈逐年增强趋势,产业内不同行业的集聚程度在区域间具有显著差异。最后,针对全文的分析提出了我国各地区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原经济区是客观存在的经济区域,是中原崛起的重要一极。建设中原经济区,不仅关系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而且对中部地区发展甚至对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原经济区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被列入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明确了十大支撑体系,其中“构筑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支撑体系”居于首位,充分说明了产业发展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经济规模明显增大,人民生活显著改善,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2.29万亿元,地方财政总收入2293.37亿元,均居全国前列。  相似文献   

9.
保税物流与产业发展联动作为保税物流创新、产业转型升级的原始动力与基本路径,拟通过竞合、战略联盟、社会分工、委托代理等理论构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保税物流与产业发展联动模式,从政府、行业协会、企业三维视角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保税物流与产业联动发展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中原经济区建设空间布局确定为"核心带动、轴带发展、节点提升、对接周边",而"对接周边"的关键是如何实现省际边界区域协作发展。目前,中原经济区省际边界区域协作发展主要受利益主体、区位交通、联动体系等因素制约。淡化"行政区划"观念、加强政府层面协作、整合区域基础资源以及促进产业聚集等措施,是实现中原经济区省际边界区域协作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杨华  张梅 《科技和产业》2023,23(1):23-30
基于长江经济带11省市2012、2017年的投入产出表数据,利用复杂网络分析法对长江经济带11省市的产业关联网络展开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的产业关联网络具有复杂网络的小世界网络特征,其中产业关联网络中的核心产业主要是各省市的支柱产业及附加值较高的产业。发展水平较高、交通投入强度大、全员劳动生产率较高的产业具有较强的产业关联水平,与其他产业的关联关系更紧密;而农业投入强度大、劳动力投入密度大的产业具有较低的产业关联水平。经济发达的省市产业之间的关联性相对较弱,且各省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会减弱产业发展水平对产业关联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环渤海地区发展创意产业的资源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炜  陈景新 《改革与战略》2010,26(11):127-129,133
创意产业作为文化、经济、科技高度融合的新兴产业形态,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一种新趋势。推动创意产业的发展,对环渤海经济区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解决复合型环境问题,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文章从物质资源和非物质资源两方面对环渤海地区的创意产业资源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其具有丰富性、差异性和互补性的特点,为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和巨大的潜力。环渤海地区各省市应密切协作,整合资源,进一步推动创意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郭玉杰 《特区经济》2012,(6):184-186
品牌伞能够对伞下的众多产品和品牌产生庇护和提携作用,对无力打造自有知名品牌的中小企业具有特殊的意义。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过程中,应用品牌伞策略,创建区域品牌伞,能够增强凝聚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为提升中原经济区的竞争力提供巨大的支持。  相似文献   

14.
牛艳华 《科技和产业》2021,21(5):104-109
基于河南省18个地市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产值、企业数量、从业人员等统计数据,利用空间基尼系数、产业动态集聚指数等指标对河南省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空间集聚度进行测定和分析,并通过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检验网络基础设施、创新支撑条件、制度因素对其空间集聚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河南省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空间集聚度呈上升态势;在空间上主要集中于郑州、洛阳、新乡、许昌等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网络基础设施、创新支撑条件、经济制度环境对河南省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空间集聚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黄润斌 《改革与战略》2014,(1):75-78,96
广西新的战略支点的构建对北部湾经济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发展北部湾经济区高新技术产业对构广西建新的战略支点具有强大的引领和带动功能。文章认为,北部湾经济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重点是优化产业布局,建设引领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发展的特色产业集群;加强北部湾经济区与周边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对接,打造以北部湾经济区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完善科技创新体制,增强高新技术产业创新驱动能力。  相似文献   

16.
利用GM(1,1)模型对中原经济区工业"三废"产生量进行探究和预测,结果显示作为中原经济区主体的河南省经济社会在未来发展中将面临巨大的环境压力。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构建现代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解决中原经济区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7.
刘徐方 《改革与战略》2014,(1):79-81,89
文章认为,在建设生态文明这一目标的指引下,从根本上转变中原经济区经济发展方式成为首要的问题。优化产业结构体现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要求。以建设生态文明为契机,推动现有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原经济区产业结构以区域协作、产业集聚、产业融合和产业转移为优化思路,不断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8.
闽台两岸产业对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建省是台商投资大陆的初始地,吸收台商投资具有区位优势、政策优势,台资已成为福建省利用境外资金的第二大来源,实际利用台资额占全国吸收台资总额的四分之一,位居全国各省区第3位。闽台两岸产业对接,关键在于把握国家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的机遇,发挥闽台合作优势,明确产业对接重点,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全面提升产业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中原经济区生态文明建设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卫丹 《理论观察》2014,(7):70-72
"中原兴则中华兴",中原经济区的发展将是从根本上体现中国整体发展的一个标志,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中原经济区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中原经济区的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着生态意识薄弱、经济粗放增长、科技相对落后、区域法制不健全等问题。为了推动中原经济区的生态文明建设,要树立现代生态价值观、积极发展生态经济,同时促进生态科技发展、加强生态制度建设,为中原经济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正确价值导向、良好经济基础、有力科技支撑及法制保障。  相似文献   

20.
主导产业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结构体系中处于主体性的战略地位,主导产业的确定与培育对于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来说至关重要。本文以产业经济学理论和主导产业理论为基础,根据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选择主导产业的原则,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定性与定量分析,确定了开发区的主导产业包括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光电、输变电业,金属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以及装备制造业,并针对主导产业提出了促进其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