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经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协同既是创新经济发展的要求,又是实现区域创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为研究我国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协同发展规律,立足创新要素间复杂动态协同关系,引入生态位理论构建基于异质性创新主体生态位共生协同模型和创新主体-创新环境生态位耦合协同模型。将生态位宽度模型、种群共生模型以及系统耦合模型进行改造,对创新主体间共生协同度和创新主体-创新环境耦合协同度进行测算。结果表明:(1)陕西省区域创新发展过程中商业经济主体和知识经济主体在必要性资源占用上存在较明显的竞争关系,表明高校科研院所与科技企业之间缺乏功能上的分工与协调;(2)陕西省区域创新生态系统中创新主体-环境耦合发展处于拮抗阶段向磨合阶段转变过程,创新主体生态位与创新环境生态位基本达到高度协同,但是创新主体发展速度相对于创新环境较快,存在创新资源供需失衡现象。  相似文献   

2.
区域科技创新水平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十分必要,但是针对区域内科技创新水平的再研究也很必要。本文通过构建山西区域科技创新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对山西省11个城市科技创新水平进行再研究,之后针对山西区域科技创新水平主要依赖太原市和临汾市,整体水平较低的结论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建设是提升辽宁省创新产出与创新能级的重要载体。辽宁省科研底蕴深厚,通过政策环境和营商环境建设,吸引了许多优秀科技人才,培育了许多高新技术企业,已经形成了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基本架构。结合辽宁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建设基础,发现辽宁省与创新强省相比在创新群落多样性、创新资源引育能力、创新生态系统协调发展和创新活动的开放性方面还存在差距。基于此,从创新物种培育机制、创新平台建设、生态系统结构等方面提出辽宁省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4.
区域工业共生网络作为区域工业生态系统的特征和构建途径成为近年来研究的一个热点。然而,目前区域工业共生网络尚处于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阶段,大致形成了区域工业共生网络形成动因、区域工业共生复杂性的度量、生态工业网络的柔性及稳定性、区域工业共生系统的演化、基于社会网络系统视角的研究、生态工业园的建设实践等几个方面,这些研究可为我国循环经济发展以及生态工业园的建设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实施依据。  相似文献   

5.
区域经济共生发展的界定与解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共生发展是共生发展理论与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的融合和发展,有着深刻的内涵和理论本质,与区域经济的其他理论也有着明显的区别。文章尝试性地在区域经济基本理论和共生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区域经济共生发展理论,并对此进行理论体系的完善和发展,通过挖掘其逻辑起源,对区域经济共生发展的基本内涵、理论本质和现实意义进行界定与解构,并对相近概念进行理论区分,形成完整的区域经济共生发展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6.
7.
缪缪 《魅力中国》2010,(32):397-397
共生现象不仅存在于生物界,而且广泛存在于社会体系之中。本文将共生理论引入到太阳能产业自主创新生态系统中进行分析,讨论自主创新的共生关系构成、发展历程以及环境与竞争对共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区域创新系统创新绩效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国际竞争的层次从企业竞争上升到区域创新系统创新能力的竞争。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国际竞争态势的需要,进而为提高我国各地区的综合创新能力提供制度保障和技术基础,有必要对区域创新系统工作状况进行全面有效的测度与评价;客观评价区域创新系统的创新绩效是制定区域创新政策的前提。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区域创新系统的现状,提出了区域创新系统创新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并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全国各地区区域创新系统的创新绩效进行了评价,得出了较为合理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从省级层面出发,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数字金融对区域创新水平提升的激励效应.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对区域创新水平的激励效应在中西部地区以及城市要素禀赋较低的省份之中更为显著;机制分析表明,数字金融可以通过企业创新、市场化水平和高校人才流入这3个渠道来提升区域创新水平.这为政府相关部门评估区域发展条件、完善区域创新体制机制、扩大金融服务范围提供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0.
依据隐喻的方法,类比自然生态系统阐述了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基本内涵和特征,同时认为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具有复杂适应性,可以使用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对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演化过程进行研究。在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视角下,重点探讨了区域创新生态系统中的主体及从主体到系统整体的创新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1.
基于共生理论的区域经济包容性增长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在新的时代提出了和谐发展和绿色转型的要求,共生效应成为区域经济发展追求的目标.共生理论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成功运用,开创了共生理论由生物学领域向社会学,以至于经济学领域的拓展和延伸.共生效应的实现为包容性增长范式的提出提供了理论基础,包容性增长与其生理论在区域经济发展领域的结合为区域经济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目标和模式.文章正是在此基础上综述了共生理论与包容性增长的关系、包容性增长的研究现状和动态、共生理论与包容性增长在区域经济发展领域交集融合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以及未来的研究趋势和应用前景.通过分析,可以为区域经济包容性增长观念的提出提供理论支撑和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12.
为了客观评价和比较分析中国省(市)域自主创新效率,利用改进理想解法对2010年中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区域自主创新效率进行评价,对评价结果进行分类比较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中国省(市)级区域的区域自主创新效率地域差异化明显,总体而言,东部地区的区域自主创新效率最强,其次是东北地区和中部地区,西部地区较弱。  相似文献   

13.
通过空间相关性检验和构建空间权重矩阵,采用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数字金融对区域绿色创新水平的空间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数字金融能显著促进本区域绿色创新,但抑制周边地区发展,并且两者具有空间聚集性;从异质性分析来看,主要是数字金融使用深度分指数和中部地区的空间效应较为显著。最后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数字金融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药材产业创新能力是中医药事业高质量传承发展的保障。以2009-2018年中国中药材产业已授权发明专利为研究对象。首先构建10个可量化的专利强度评价指标,用CRITIC赋权法对专利指标进行赋权,计算单个专利的专利强度。然后用正态分布函数划分专利强度等级,计算全国各省份的专利强度等级占比。最后以专利强度等级占比情况凸显产业创新发展水平,发现沿海以及围绕直辖市的省份的中药材产业创新发展水平良好,西部欠发达地区创新水平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说明中药材产业创新发展能力与资源分配和经济发展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围绕海洋经济产出水平、海洋产业竞争力、海洋科技综合实力、海洋资源开发水平、海洋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海洋综合管理状况设计区域海洋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应用AHP理论构建了区域海洋发展水平评价模型,确定了指标权重,并以我国沿海省市为研究对象对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为沿海省市的海洋发展方向和模式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王自恒  张恒 《科技和产业》2023,23(23):216-223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和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区域协同创新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作为中国西部地区的经济中心和创新高地,成都市主要市辖区和成德眉资4市组成的成都市都市圈具备丰富的创新资源和创新潜力。因此,选取成都市9个主要市辖区和成德眉资4市2013—2022年的面板数据,运用计量经济方法研究成都市区域的协同创新能力,揭示成都市区域创新的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和提升途径,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成都市及其他区域的创新协同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莫琦 《改革与战略》2009,25(5):117-119
核心能力理论研究的兴起,融合了创新理论、战略管理以及进化经济学等学派的众多观点,提供了分析长期竞争优势的工具。文章基于核心能力提出了区域核心能力的概念框架,并用这一框架对区域核心能力的构建及提升进行了研究。经过理论分析,认为区域创新的发展关键是构成区域核心能力各要素创新的动态过程,是以在技术创新和区位要素创新基础上的产业创新为核心的区域核心能力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