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现代桥梁工程中高墩桥梁屡见不鲜,桥墩垂直度已成为评定桥墩施工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以新疆某特大桥项目为依托,针对高墩垂直度检测结果实用性低的问题,提出一种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高墩垂直度进行非接触测量分析的方法.利用三维激光扫描仪快速获取高墩结构全局点云信息,对桥墩点云进行拼接、降噪等预处理,采用编程算法实现了桥墩节段中心点和垂直度偏差的计算,并得到了垂直度偏差变化规律图.最后将该方法与传统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高墩进行快速测量,能够获取桥墩中心轴线的三维空间线型,精确分析并定位最大偏差位置,显著提高垂直度测量结果的实用性,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前景,并为后续研究桥墩垂直度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梁宏 《科技和产业》2021,21(4):290-294
针对点云配准过程中存在的迭代次数多、易收敛到局部最优、配准时间长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成对点云对应关系优化的点云配准方法.首先利用快速特征直方图(FPFH)与特征优化生成初始的对应关系;然后通过检查对应点之间是否满足最邻近原则得到初始的对应点集,再对初始的点集进行L2范数比值判别,基本选择出正确对应关系的对应点集,最后通过交替优化计算点云的变换矩阵,实现点云的精确配准.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算法相比,该算法配准速度快,配准精度较高,并且对重叠度低、噪声大的点云具有很好的稳健性.  相似文献   

3.
少数民族建筑是华夏文明与中国建筑历史不断演变的结晶,其蕴含的建造技术、设计理念、建筑工艺都值得研究和探讨.然而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步伐的加快以及城镇化建设的推动,许多少数民族建筑遭到损毁破坏.因此,如何有效保护少数民族建筑成为了当前非常重要的一项课题和任务.文章基于点云数据与BIM技术,以云南少数民族建筑为载体,对其...  相似文献   

4.
李勇  王佳龙  黄小林 《科技和产业》2024,24(10):252-257
针对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岩体结构探测存在水下、地形复杂多变、对探测深度和分辨率要求较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适应性强、稳定性高、成果信息丰富,可满足大坝地下岩体结构探测深度和分辨率要求的一种高密度电阻率探测方法。该方法对地下低阻异常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在探明地下破碎发育带和断层等构造优势显著。通过对西藏永木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布设的3条高密度电法剖面进行分析,推断该地段基覆界线、破碎带、断层等分布情况,结合现场钻探验证结果,发现高密度电法反演解译结果与钻孔资料吻合较好,为下一步进行全区断裂划分、基覆界线确认和综合地质解释奠定了基础。结果表明高密度电法在查明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岩体结构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矿区地表隐患监测问题,以塔山煤矿30507工作面为背景,提出一种快速监测和识别矿区地表隐患的方法。利用无人机搭载传感器和倾斜摄影测量技术,构建矿区地表三维实景模型,生成正射影像和空间点云。提出基于DeeplabV3+网络和注意力机制的裂隙识别方法,改进效果优于当前主流网络。提出基于三维空间点云的沉陷分析法,用密度噪声空间聚类算法去噪,通过基于KD Tree的K近邻算法和基于Delaunay三角网的点云表面重建技术进行沉陷分析,实现矿区地表数据监测。  相似文献   

6.
为了对铁路隧道衬砌结构病害进行综合分析,以便科学地评价衬砌结构健康状况,根据铁路隧道衬砌结构评价体系形成的原则,建立了基于可拓理论和组合权重取值方法的铁路隧道衬砌结构状态分级评价体系,细化了分级评价方法的计算流程,在权重取值过程中,采用熵权法和专家意见法相结合,提出一种考虑不同评价等级变化的组合权重赋值方法.以金温货线中湖边一号隧道、小寺一号隧道和魁市隧道衬砌结构状态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三处隧道衬砌结构综合等级特征值分别为 3.918、2.544、2.535,评价结果与隧道实际情况较为吻合,表明该方法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8.
赵艳梅  焦存志 《发展》2008,(1):122-123
河西走廊地域狭长,城市沿陇海—兰新线呈“点—轴”空间布局。认识河西空间特征,对整合城市经济,发挥河西五市的先导效应,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本文以“点—轴”理论为依据,对河西走廊的空间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朱磊 《科技和产业》2024,24(13):246-251
以实际工程项目为例,探讨多波折面空间钢网格结构体系在大跨度结构中的应用.对项目进行重难点分析,选取折面空间钢网格结构体系,运用YJK和SAP2000软件进行弹性对比计算,采用YJK软件进行屈曲分析以及静力弹塑性分析,对该结构体系的动力特性、受力特点、稳定承载力等进行分析与研究.对分支柱结合柱脚进行综合设计,并对结构细部节点进行有限元应力分析.分析发现,该体系具有类似于桁架的受力特点和设计控制荷载.分析结果表明,合理设计条件下该结构体系适宜用于大跨度结构且具备足够的安全性,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设计过程中采用的分析方法和细部设计措施可以为类似建筑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李柱峰  黄志勇  陈搏 《科技和产业》2019,19(10):158-162
机场跑道路面的隐性结构病害严重威胁飞机的运行安全,为了准确、及时对道面结构承载能力进行检测和内部结构病害的精准识别,依托广东白云机场开展跑道道面无损检测技术研究。采用落锤弯沉仪法获取的弯沉盆反演道面结构层弹性模量,联合水泥板间弯沉比传递系数,可以全面评价机场道面承载能力,模量偏低的道面水泥板,其板间弯沉比传递系数偏小,二者间存在良好的映射关系。采用三维探地雷达技术开展道面结构层内部病害检测,发现弯沉比传递系数偏低位置出现传力杆断裂、变形,混凝土板内部破碎,接缝处积水等问题,建议对不同病害开展分质处治措施。两种无损检测技术的结合可以高效检测与评价跑道道面路用性能,也为路面病害探测与处治提供准确可靠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浅埋隧洞开挖过程遇到的岩体稳定性问题,利用数值模拟软件3DEC模拟济源市某隧洞的开挖过程,计算围岩块体的位移、应力和塑性区,分析围岩节理强度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最后提供支护方案.模拟结果表明,开挖过程中,左侧墙和拱顶的块体均会产生失稳,从而引发围岩坍塌;增大块体节理强度,围岩的稳定性会显著提高;增加支护措施后,拱顶和左侧墙最大位移均在8 mm左右,与现场监测结果接近.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地铁的大力建设,施工中难免会面临下穿建筑物、桩基、管线、河流等情况的出现,因此对盾构施工的参数要求越来越高,施工难度逐渐增加.以济南轨道交通4号线邢村站至唐冶南站区间盾构施工为工程背景,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构建三维数值计算模型,对下穿河道高差过程中的不同开挖面支护力设定以及沉降位移变化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全覆土理论下计算所得开挖面支护力对地表及河道的沉降控制效果最好;在不同支护力下,地层水平位移最大值均出现在隧道开挖面附近;隧道中心线上方的地层分层沉降量随着埋深的增加而增大.研究结论在盾构下穿高差地层的工程实际中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以全球人脸识别专利为数据样本,综合运用专利价值度、有效量等指标,从全球专利现状、国家竞争力比较和风险识别方面展开分析,揭示我国人脸识别产业面临的风险,针对我国人脸识别产业在产业发展、专利布局、技术研究和风险预警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4.
梁宏 《科技和产业》2021,21(9):37-42
针对目前点云去噪算法易忽略边缘特征的问题,为了保留点云的显著结构特征,提高点云去噪的精度,提出一种基于低维流形的去噪算法.假设点云分布在高维空间的低维流形上,利用点云间表面的自相似性建立图拉普拉斯模型以近似流形结构,结合图的正则化约束,实现点云的精确去噪,最后通过计算均方误差对算法进行定量评价.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点云去噪算法具有较小的误差,并且能够较好地保留视觉显著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5.
《魅力中国》2010,(6):395-395
本文从四川省雅安市大相岭隧道工程实例出发,以实际工程中最常见的节理倾角为例,用离散元法(UDEC)对不同节理倾角条件下,全断面开挖后(不考虑时间效应)隧道毛洞岩爆发生进行了预测,并加以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不同开挖法对色季拉山隧道开挖的围岩稳定性的影响,对比分析两台阶开挖法、三台阶开挖法和全断面开挖法在开挖过程中围岩的应力变化及变形情况。基于钻孔SJLSZ-1位置处岩石样品的岩性参数,结合隧道相关支护数据,利用Geo-Studio软件中的SIGMA/W模块分别对该隧道不同开挖法开挖进行数值模拟,并分析隧道开挖的稳定性。结果表明:3种方法在开挖过程中以及全部开挖后,掌子面围岩XY位移主要集中在隧道的顶部及仰拱,而最大主应力主要集中在隧道的左拱腰以及右拱腰;对比云图变化及监测点数据,全断面开挖法的XY位移量最小,拱顶24.8 mm,右拱脚28.3 mm;应力变化最小,左拱腰690.303 kPa,右拱腰721.171 kPa;综合数值模拟分析过程中监测点的位移数据以及应力数据发现,全断面开挖法为隧道的最优开挖方法。研究结果可为类似隧道开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通过现场取样得到的试样组围岩单轴饱和抗压强度数据,进一步计算出该试样组数据平均值与标准差,采用试样组数据标准差除以平均值得到试样组数据变异系数。之后采用统计学公式,计算试样组数据围岩饱和抗压强度修正标准值,同时考虑地下水、主要软弱结构面产状及初始应力状态等修正因素的影响,针对岩体基本质量指标BQ值进行修正,得出岩体基本质量指标修正值[BQ],结合岩体的定性特征进行综合评判,确定围岩详细分级,从而建立起隧道围岩动态设计体系。  相似文献   

18.
新安全格局下,人脸识别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在推动科技创新、助力社会治理的同时,也引发了算法安全风险与人脸信息风险,给我国人脸识别技术应用治理带来挑战,具体包括场景规制、法律救济与分散监管等三个方面的现实困境。对此,基于算法安全理论与数字人权理论回应治理需要,从立法体系、司法救济和监管机制三个维度比较考查欧盟、美国等地的法律规制特点,并结合域外先进立法经验,提出统筹发展和安全的人脸识别技术应用治理路径,包括构建场景化立法规制模式、完善便利化司法救济体系、健全协同化监督管理机制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