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率市场化是指存贷利率不由上级银行统一控制,而是由各商业银行根据资金市场的供求变化来自主调节,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引导,以同业拆借利率为金融市场基础利率,各种利率保持合理利差和分层有效传导的利率体系。中国已加入WTO,对于中国而言,“入世”意味着第二次改革开放,即中国经济的彻底市场化和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为此,利率市场化改革作为中国金融市场化改革的关键环节和突破口之一,显得极为紧迫。 利率非市场化现象的原因分析 我国利率形成及管理机制中的非市场化表现 从目前我国利率政策的制定或形成过程来看,我国利率的水平和结构仍然不是由市场供求机制决定的。由于利率的形成机制仍然是非市场机制,  相似文献   

2.
刘艳梅 《山东经济》2013,(1):98-102
长期以来我国货币政策的操作主要运用行政措施和数量工具,利率工具的运用较为有限。早期的研究文献也发现利率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微乎其微。然而,随着我国经济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利率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日益显著,因此在改革的大背景下研究中央银行利率政策的有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利用我国1998-2011年的季度数据来研究利率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信贷需求对实际利率的变动比较敏感,利率到实体经济的渠道是畅通的。因此我国中央银行有必要将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相似文献   

3.
高欣 《北方经济》2011,(13):89-90
一、引言利率政策是央行通过调控利率,利用利率杠杆影响经济运行的手段,是一国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联储利用利率调控经济的历史悠久,而我国利用利率政策调控经济的实践处于起步阶段,通过利率来调控宏观经济运行的机制还  相似文献   

4.
程成 《湖北经济管理》2014,(16):124-125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由直接向间接方式的逐渐转变,利率政策不仅是货币政策的重要构成,更是货币政策实施的重要手段,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现实表明,我国利率政策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因此,研究我国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机制的有效性有助于为如何提高利率传导机制的效果,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更加有效地进行宏观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利率非对称传导关系与利率政策的效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率政策是货币政策中非常重要的工具 ,但是在中国 ,利率政策并不像经济学理论所预期的那样有效。本文建立了一个非对称的误差修正模型来研究中央银行再贷款利率和银行同业拆借利率之间的动态传导关系 ,发现 :再贷款利率和同业拆借利率之间存在显著的非对称传导 ,原因在于再贷款和同业拆借的不完全替代性 ,这种非对称性对于货币政策的操作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一些西方国家在利率政策操作中通过采用微调模式,使得利率政策的精确度和有效性得以增强。为了考察利率微调在我国的适用性,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得出了一些与我国经济发展较为吻合的结论:在我国宏观经济的调控体系中,利率微调已经初步具备了其实施的宏观环境基础。但是,要想充分发挥我国利率微调的实施效果,我国在制度与政策层面,还必须进行与利率政策相匹配的后续改革。  相似文献   

7.
一、目前我国利率的市场化程度   在一国经济中,利率政策在实现内外均衡、保证金融资源有效配置、促进经济增长中起到重要作用。利率市场化政策推行的直接目的是消除价格扭曲、产生客观的市场信号、引导金融资源合理流动、改善社会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率、促进经济增长。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确立,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目标之一,也是需要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   从我国利率改革的进展看,利率形成的市场化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目前我国正在向关键性阶段迈进。经过十几年的利率改革,我国部分利率已经或基本…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全球化、金融自由化趋势以及金融创新的发展,在一国宏观金融调控中,对基础货币和狭义货币M1与广义货币M2的调控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了越来越大的困难:货币供给量的内生性日益明显,中央银行对其的控制办与影响力逐渐减弱。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西方国家在其货币政策操作中,更加重视利率的作用,而将其准利率作为调控的直接目标。以美国为例:为应付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扩散,美联储在1998年9月29日到11月17日,连续三次下调联邦基金利率。从5.5%调低至4.75%,有效地防止了美国股市的暴跃。而在1999年,由于美国经济增速过猛、股市过热和通货膨胀压力,于6月30日至11月16日,又连续三次将联邦基金利率回调到5.5%,进入2000年后,美联储又两次调高联邦基金利率至6%,有效地防止了通货膨胀。但今年,为了保证美国经济在新世纪开始有较好的增长,防止经济衰退,于1月又将联邦基金利率调低0.5个百分点,从美国货币政策的调控实践中可以看出,西方国家的利率政策使用之频繁,其已成为货币政策调控中最主要的工具,在我国,虽然利率还未市场化,政府调控利率不是通过某一基准利率的变化,影响相关为主体的利益以实现其政策意图的,但无论其采取何种方式,1996年至今的7次大幅度的往复上率调整,已经说明我国货币政策调控中利率的重要。然而,利率这一调控的政策效应,在我国表现的并不明显。国内大多学者是从我国行为主体对利率的敏感性中分析其政策效应不佳的主要原因,本文试图从我国利率结构存在的问题中探析近几年利率政策效应不佳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9.
从所周知,我国现行的利率政策存在较多的缺陷,不但给金融监管带来了很大难度,同时也使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手段受阻。 现行利率政策管理的弊端,其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利率管理高度集中。目前,国家对银行利率管理统得过死,中央银行实际上并不具备利率的变动权力,它在利率管理体制上只是在贯彻执行国家规定的利率政策,拥有利率的执行权而非决策权。按规定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下达的  相似文献   

10.
王春丽 《亚太经济》2015,(2):28-32,126
市场起决定作用下的利率调控模式是一种"决定在市场、调控在中央"的利率政策操作方式,目前流行于发达国家的利率走廊调控与利率平滑调控都属于此种模式。短期内,我国利率调控的背景无法达到完全的市场条件,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已经成为未来的政策前提。鉴于此,探讨和分析国外市场起决定作用下的利率调控模式,并借鉴其中有利于我国利率调控模式改革的实践经验,就颇具有研究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对利率政策与我国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婷婷  李雁 《特区经济》2005,(1):205-205
自1996年以来连续8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加上10月底的上调利率,央行在近9年的的时间内调整利率共计9次,平均每年一次。央行利率调整的逐年频繁,直观上给人的印象是:利率调整更加灵活,利率调控机制日趋完善,那这是否意味着我国中央银行利率政策有效性在实质上地逐步增强呢?  相似文献   

12.
利率是中央银行调控宏观经济的重要杠杆.在发达国家,中央银行通过调节货币市场利率带动银行信贷利率和其他金融市场利率的变化,引导经济土体,调整经济行为,最终促使整个宏观经济形势发生改变.就我国而言,政府在治理1992、1995年严重的通货膨胀后,国民经济实现了高增长、低通胀的"软着陆"目标.与此同时,货币政策的政策惯性与负面影响逐渐显露.1997年中期我国开始出现了物价持续下降的现象,加之该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我国对外承诺人民币不贬值,出口出现大幅度滑坡.为了刺激经济,扩大内需,央行在1997年10月23日至2002年2月21日之问先后八次降低名义利率,但都没能够启动居民的消费需求,在多次降低银行存款利率的情况下,居民储蓄不降反升.本文拟就利率对我国经济的弱效反映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1980年以来的中国经济数据就利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方式进行了经验分析。在改革前期,利率主要通过资本动员影响经济增长,由于资产替代效应和货币导管效应的同时作用,使得利率对当年和下年经济增长产生方向相反的影响;在改革后期,货币导管效应作用减弱而资本分配效应增强,在资产替代效应和消费替代效应同时作用下,利率对当前和滞后经济增长的影响弱化,这给中央银行利率政策的运用带来了困难。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理论界不少同志都主张大幅度提高存贷款利率水平,实施正利率政策。即利率与物价联动——存款利率跟踪物价指数,贷款利率再跟踪存款利率,以此来达到控制通货膨胀的目的。对这一主张我们是不敢苟同的。我们认为,利率问题涉及面广,调整利率对经济的影响,要远远高于调整部分商品价格的影响。因此,调整存贷款利率必须慎重其事,认真比较利弊得失,顾及现实经济活动所能提供的客观可能条件,考虑企业的承受力以及对财政、对物价的影响,还应考虑历史沿袭下来的利率水平,实行平滑的转变,以实现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根据以上原则,我国目前条件下是不宜大幅度提高存贷款利率、实施正利率政策的。  相似文献   

15.
我国现阶段利率政策的有效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肖利秋 《南方经济》2002,(12):66-68
文章通过对1996年我国连续降息以来利率对储蓄、消费以及投资影响的实证分析,显示我国利率呈现低弹性特征。中央银行长期实行将利率维持在低于竞争性均衡水平的低利率政策是导致我国利率缺乏弹性的制度因素;作为利率政策效应发挥的微观经济主体,往往从自身利益出发,最终降低了利率传导机制的效果;金融市场的不完善又进一步制约了利率政策效应的发挥,由此决定了现阶段我国利率政策仍不能有效地对实体经济部门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6.
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总体思路 呼唤已久的人民币利率市场化改革终于来到了。2月下旬央行出台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总体思路: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孰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 据央行有关人士透露,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水平的利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基本原则是,正确处理好利率市场化改革与金融市场稳定和金融业健康发展的关系,正确处理好本、外币利率政策的协调关系,逐步淡化利率政策承担的财政职能。  相似文献   

17.
以我国的货币政策数据对泰勒规则及其扩展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和验证泰勒规则在我国的适用性。在此基础上,运用泰勒规则对我国现行利率政策进行研究。发现我国的利率调节存在着小心试错,力求平滑化的操作倾向,利率调节幅度总体上小于泰勒规则值,因此在实现宏观经济稳定上力度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当局在面临重大宏观调控需要时,更多地运用数量控制的货币政策手段,而非利率政策,这种做法一方面阻滞了经济体制转轨进程,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宏观调控的政策成本。加强对利率政策工具的理论研究,使利率更好地针对通货膨胀和产出变化做出调整,对于提高我国的宏观调控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关于利率与汇率联系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影 《特区经济》2005,(8):308-309
一、研究利率与汇率联系的重要性 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寻求内部经济和外部经济平衡是各国追求的目标,利率和汇率的变动在实行这一目标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利率政策是实现内部均衡的关键,汇率政策是外部平衡的关键,而利率政策和汇率政策的协调配合是内外经济平衡的前提。虽然,我国尚未实现资本帐户开放,资本流入(出)仍受限制,汇率变动对调节资本流动的作用并未充分显现,我国还未实现利率市场化,利率与汇率之间的互动性不强,  相似文献   

19.
刘越 《天津经济》2005,(7):39-40
利率是货币资金的价格,也是金融市场的核心。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利率市场化”这一利率体系的改革被提到中央银行的议事日程。《2002年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提出的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水平的利率形成机制,中央银行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调控和引导市场利率,使市场机制在金融资源配置中发挥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央行应慎言     
正感谢中央银行一直以来对批评声音所保持的宽容态度,希望能继续保持。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看到周小川行长在两会记者会上一些讲话的提法,笔者希望能和周小川行长商榷。第一,关于利率市场化。据周小川行长介绍还需要一两年的时间。也就是说,在利率彻底市场化之前,中国必须严格执行现行的利率政策,而且央行有义务捍卫这一利率政策的权威性。但令人不解的是,央行为什么会对挑战现行利率政策权威性的所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