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品牌》2015,(4):5-6
广告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的体现之一,走出国门的品牌应该向世界展示自己国家的面貌特征,早在上世纪英国小说家诺曼·道格拉斯就表示:"通过广告你可以发现一个国家的理想。"广告体现了国家当前的经济、政治、文化状态,当广告的价值观导向具有负面作用时,则直接影响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宣扬和发展,对于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是一种阻碍,更不利于国家的未来发展。本文通过了解价值观与主流价值观的含义,发掘主流价值观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剖析不同国家建立主流价值观的途径,再引申到在广告中传达主流价值观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消费社会是以商品的大规模消费为特征的社会,从消费社会的角度来看,广告文化具备符号化、视觉化、时尚化和鼓励炫耀性消费的特征。在消费社会,广告通过建构商品符号意义,强化、误导目标受众的身份认同,刺激消费者的欲望,来助推消费心理,夸大其对心理满足的功能。它深深地受到商品逻辑的制约,反过来以商品逻辑瓦解原有的社会价值结构和秩序,并在与媒介的同谋中,广泛而持续地干扰媒介传播,刺激着消费社会以及社会文化的负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郭靖文 《中国市场》2008,(44):136-137
广告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成功地翻译广告应努力满足"AIDMA"法则。本文从价值观念、文化习俗、思维方式和美学心理四个方面来阐述文化差异对广告翻译的影响,试图从跨文化的角度来探讨广告在跨文化背景下的有效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4.
所有广告和广告主都必须严格管制,否则,没有控制,广告将一纸谎言。但不能再越出真实一步。绝大多数的广告主都遵循一种社会营销的方法。Philip Kotler 是这样定义社会营销观念的:组织的任务是决定目标市场的需求、欲望和兴趣,并以一种维护和提高消费者和社会利益的方式,比竞争对手更有效地去满足。这需要谨慎地平  相似文献   

5.
李素真 《商场现代化》2007,(25):224-225
广告服务于经济,它是一种促销手段;同时,它也是社会语篇,体现着独特的语言特点,映射出不同国家的文化特色。本文主要探讨了文化对广告翻译的影响以及翻译英汉广告语篇时如何顾及其中存在的文化差异,从而使广告译文能打动不同文化语言环境中的消费者,实现其商业目的。  相似文献   

6.
与传统慈善相比,现代慈善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新的社会价值观,媒介慈善则是社会慈善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媒介慈善致力于实现经济利益、政治利益和社会利益的综合效益的最大化,体现在媒介慈善具有深厚的政治价值原则;媒介的慈善行为将衍生出许多经济价值;对全社会宣传慈善观念,培养慈善意识,达到积极推进慈善文化建设的目标具有重大价值。  相似文献   

7.
广告是一种颇具社会形态的文化现象,在各国的文化渗透中产生重大影响.本文从广告的角度,分析了中美两国伴随广告这种跨文化传播方式所体现的语言,价值取向,社会风俗等方面的文化差异,同时,也揭示了广告和文化之间的紧密关系.在广告翻译中,为使译文广告与原文起到同样的效果,应该充分考虑文化差异,并克服这些文化差异所带来的障碍.从这一方面来看,本文在理论和实践上对中美文化差异的研究都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利用广告来宣传自己的商品。因此,企业必须要树立良好的广告形象。而广告作为商品的一种无形资产,是受企业理念和企业文化所支配的。企业通过广告的艺术语言来传达企业的文化理念。  相似文献   

9.
王春月 《商场现代化》2007,(36):181-182
东北的地域文化特质是由其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发展过程和人口形成史所决定的,其同时也形成了东北特色的广告受众接受心理,即对广告由认知反应相对迟缓,到对广告产生兴趣、喜爱、品味,甚至参与其中,无不体现出东北文化因素对广告受众的作用与影响。以东北文化为桥梁使企业、广告受众在广告活动中进行互动,无疑对东北文化的革新与建设和东北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刘朝辉  陈焕 《中国报业》2012,(4):115-116
广告是一种商业现象,更是一种文化。虽然,文化观与广告的制约关系,在广告著作中体现不多,但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广告日益显示出了其强大生命力和勃勃生机,许多精彩广告,所以能被受众所接受,过目难忘并引起共鸣,除了广告创意新颖、色彩精美之外,与广告中的文化底蕴、文化氛围能引起受众心理的趋同、折服是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1.
广告传播与消费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志耘 《中国广告》2007,(4):148-151
文章认为广告传播的深层目的乃推行消费文化,并提出了广告推行消费文化的途径:广告把商品使用价值转化为符号价值,借助符号价值使消费者仿佛“生活在别处”,消费者变得消极和顺从,成为沉默的“大多数”,被广告控制操纵,消费文化形成。在推行消费文化的过程中,广告和大众传媒合谋。跨文化传播中,广告推行消费文化的深层目的不变,表现出多样性。  相似文献   

12.
王博  ;赵绍印 《消费导刊》2009,(4):200-200
商品价值的关键在于广告设计清楚、广告画面要有个性。广告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推销一种产品、宣传一个品牌,让消费者接受和了解,因此广告设计必须将产品和市场、消费者心理结合起来从而体现出商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民俗作为一种民族传统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在传承过程中也出现不同程度、内容复杂的变化,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时尚、趣味的高层次文化旅游,不仅满足了游客求亲、求异、求乐、求知的需求,而且创造出一定的经济价值。为推进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实现旅游强国的目标,应充分认识民族文化资源的现代价值,本文从多个方面论述,阐释了民族文化在旅游发展中的重要性,最终以民族文化带动旅游的开发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当跨文化广告传播遭遇“民族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是经济与文化一体化发展的时代,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开始在各国演绎跨文化的广告传播。作为信息传播的一种形式,广告不仅仅是一种商业行为,同时也体现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碰撞。这样,广告跨文化传播不可避免地将遭遇"民族化"问题。  相似文献   

15.
张宁  杨洋 《现代商业》2012,(3):150-151
今天,中国的广告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集群。这对中国经济的促进和商业消费市场的繁荣无疑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广告行为并非是一种单向度的市场行为,忽视广告作为一种社会运行机制所涵盖的人文精神,缺少一种与之匹配的文化-价值体系的支撑,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广告活动,将在文化的流动中缺少与之对应的社会席位。因此,对广告进行一种价值和精神方面的分析,以求在深广的社会背景下对广告活动做出文化定位,是现实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6.
英汉广告文化差异赏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的载体和表达形式。广告语言作为一种特殊的应用语言,虽已形成其独特的文体形式,但同普通语言一样,反映出鲜明的民族心理特征,是一个民族在宗教信仰、历史文化、价值取向等诸方面的综合体现。本文以文化为视角,对比、赏析英汉广告语言,以揭示中西文化之差异。  相似文献   

17.
广告作为一种商业文化和社会文化,在人们生活的几乎所有时空里都展示着它的文明:同时,"不做总统,就做广告人"成为更多人的职业选择。现任马来西亚李奥贝纳公司首席创意执行长雅思敏,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走出来的广告巨子。进入广告圈前,主修心理学的她曾做过Perwira Habib银行见习生、IBM市场业务代表、爵士钢琴家,那个时候广告似乎离她很远。用她自己的话说,进入广告圈是她人生错位的一  相似文献   

18.
魏昀 《广告大观》2011,(2):92-99
本文借用传播仪式观的研究路径,将房地产广告作为一种文化的仪式,以具有较高的社会认可度的仪式作为研究对象,力图阐释人们在房地产广告这种文化仪式中,分享了怎样的共同意义和价值信仰,考察了其在意义共享的基础上对社会现实的表征和维系.本文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以1996-2008年"‘广州日报杯'华文报纸优秀广告奖"中的"房地产...  相似文献   

19.
“意识”与“形态”—潜意识广告的传播形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军 《中国广告》2002,(11):66-68
作为一种无可回避的广告现象(或广告事件),"意识形态"的广告始终以其强烈的风格保持着对于其他广告、其他广告人和其他代理商的既定距离。事实上,面对"意识形态"的广告,我们的感官会频频错位,知性会剧烈摇撼,而固有的广告理念则会遭遇重创。尽管如此,我们往往满足于将其视为一种在某种特定环境下产生的另类美学现象,并心安理得地将其纳入"后现代"、"超现实"、"荒诞""魔幻"……等既成的批评概念和话语体系中——似乎仅仅完成一次形而上的分类就足以在所谓社会文化的等级世界里为它们寻找到一个确定的位置,似乎这样就足以一劳永逸地解决它们的最初起源与最终归宿。那么这样就足够了吗?是不是我们的震撼与疑惑已经统统得到了解决?也许远远不是。值得注意并且应当特别小心的是,"美学的广告"和"广告的美学"之间还有着一段难以逾越的不小距离:前者正如我们通常所做,不是利用广告内在的范畴解说广告,而是在一种外在的理论体系中寻找广告可能的容身之处;而后者——也就是"广告的美学"——则意味着立足于广告自身,以"概念"、"创  相似文献   

20.
广告对消费者的影响是通过制造能够让消费者崇拜的偶像,树立消费社会的形象范例的策略来实施的.广告为消费者塑造了消费社会的"性别范例".这种"性别范例"是性别刻板印象在广告中的表征.广告塑造的"性别范例"有传统的男性范例和女性范例,也有体现现代社会新型两性关系的"性别范例".随着社会的发展,消费社会的"性别范例"越来越丰富,消费者也有了越来越大的认同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