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建立长三角一体化的竞争规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20多年来,长江三角洲地区取得骄人的经济增长业绩,但仍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是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二是外贸出口正面临国内外“一高一低”的双重夹击,三是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湾地区三大经济圈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四是地方政府保护行为和重复建设现象比较普遍,五是可持续发展问题越来越突出。这使长三角地区的经济一体化问题变得更加重要和迫切,而建立和健全统一的竞争规则则是推进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基石。长三角地区合作欧共体一体化的启示 20多年来,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中竞争内耗问题和发展的外部性问题在程度上不是降低了,而是随着经济总量的扩大越来越严重了。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不停地问,为什么文化上如此丰富、资源禀  相似文献   

2.
中国国家发改委近日公布,中国三大都市圈创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三分之一强.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都市圈在中国经济中的领跑作用日益显现.发改委公布的经济运行情况显示,三大都市圈的经济总量占全国三分之一以上.  相似文献   

3.
陈耀 《中国报道》2008,(4):61-62
谈论起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三大经济圈的比较,就不得不说到深圳、浦东和滨海新区,它们分别是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三大经济圈的“龙头”。因而选取这三个点来比较无疑是最有利的。现在人们对所谓的“三大经济增长极”都形成了共识,这也能够很好地概括深圳、浦东以及滨海新区各自的地位和作用。上世纪80年代,以深圳特区为代表的珠三角经济圈,改革开放率先发展,带动珠三角经济区,可以说形成了“第一极”。  相似文献   

4.
渤海三角经济圈的经济聚合与区域合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渤海经济区于1986年成立,经济聚合一直停留在研究探索阶段,实践上进展较?A慢。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该区域聚合与合作的条件日臻成熟,已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以后的中国第三大经济增长区域或现代化高地。在珠三角、长三角经济圈经历区域经济一体化整合的带动下,渤海经济圈即渤海三角的一体化整合也提上日程。  相似文献   

5.
刘玉琳 《特区经济》2011,(12):262-264
本文对新古典增长模型的最新扩展和修正进行了剖析;然后以此为工具,对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生产率及其决定因素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人均资本存量的提高、未具体化的技术进步是推动三大经济圈生产率提高的最基本因素,而已具体化的技术进步对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的人力资本优势更明显,而珠三角地区的制度环境优势更为突出。据此,本文对三大经济圈、乃至全国如何保持经济的快速增长势头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刘云 《宁波经济》2008,(3):21-23
今后全国的城市化格局将会是一个"井"字状。未来将不仅仅主要分布在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经济圈,内地可以转移一点,形成"井"字型结构。即东部的三大经济圈在沿海形成的线、内地分别沿着京广线和陇海线的城市圈,以及沿长江的经济带交织而成。  相似文献   

7.
黄柏莉 《珠江经济》2007,188(4):18-20
长三角的迅速崛起引发了“珠三角失去竞争力了吗”与“长三角与珠三角孰优孰劣”的热点探讨,长三角与珠三角的比较与竞争一度成为区域经济的热门话题。事实上,中国三大经济圈的相互博弈发展,绝不是两败俱伤的竞争贬损,也不是缺乏互动激励机制的简单合作,而是由“竞争”走向“竞合”,即竞争与合作相生发展的良性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8.
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经济圈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三个区域,也是利用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三个区域。本文采用Theil系数分析了三大经济圈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区域差异,并对利用外资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相关性检验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三大经济圈实际利用FDI差异变化平稳,区域内差异显著大于区域间差异;实际利用FDI对三大经济圈产业结构的调整都有积极的长期影响,都是促成该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因素之一,但这种影响在长三角的表现要强于其他两大经济圈。  相似文献   

9.
新望 《珠江经济》2002,(10):14-15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经验表明,大都市在国际乃至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自法国学者戈特曼1957年提出“大都市经济圈(带)”概念以来,大都市圈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几年逐渐形成了京津唐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和珠三角经济圈,这三个最大的都市经济圈目前竞争力的走向,已经受到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0.
经济新论     
《特区经济》2004,(1):58-58
●三大经济圈将展开新一轮竞争中国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陈耀教授认为,在未来5~7年时间里,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三大经济圈将共同分享WTO、全球化和国际产业资本转移所带来的机遇。其中,环渤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将主要靠奥运会和老工业基地振兴来带动,奥运会将可带动地区  相似文献   

11.
无锡在长三角经济圈中的定位与超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分析无锡在长三角都市经济圈中的区域经济地位、综合因素地位,进而准确揭示出无锡在长三角都市经济圈中的城市定位。然后以此展望今后无锡的发展与超越。  相似文献   

12.
当今世界,欧盟经济区、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区等三大区域,已成为全球最活跃、并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我国国内,珠三角经济区、长三角经济区、环渤海湾经济区这三个经济区域,也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龙头。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呈现出全球化、区域化、集团化的特点,生产要素正加速向区域集中,区域经济的合作和一体化的进程在加快。  相似文献   

13.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我国几个经济圈主要的带动。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珠三角地区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后,长三角地区的发展也极大程度的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现阶段,环渤海经济区已成为第三个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地区,受到国内外各界的关注。我国这三大经济圈至占据了我国不足十分之一的土地,但是以2016年的经济数据为例,其GDP占全国经济总量的近五分之三,因此对其进行相关研究对我国经济发展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东部发展、中部崛起、西部开发、东北振兴”国家战略的延伸,和“长三角”、“珠三角”、“环勃湾海经济圈”发展的呼应,长江战略必将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5.
合作共赢大力推进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京津冀都市圈区域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环渤海城市群是继珠三角和长三角后,我国经济增长重要而关键的"第三极",在我国经济格局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京津冀都市圈作为环渤海城市群的区域核心和重要增长极,其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是显而易见的.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在我国三大经济圈中,京津冀都市圈所处的环渤海城市群发展速度相对落后于长三角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具体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80年代看广东,90年代看浦东”这曾经是上个世纪后半期广为流传的一句顺口溜。由于,珠江三角洲得改革开放的风气之先,因此,珠三角的经济活力被最早焕发出来,并北上影响到包括长三角在内的各个地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浦东开发的进展,长三角的经济也出现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再加之长三角地区经济融台的势头优于珠三角地区,因此,长三角地区顶替了原来由珠三角占据的位置,成为带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龙头。搂来,长三角提出了打造世界第六城市群的口号,区域之间的融合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着,大到产业在各地域的分配,小到交通卡的互联互通,长三角再度显示出先行一步的气势和风范。然而,珠三角地区也不甘心“慢半拍”,通过CEPA的整合,原来的珠三角将以更大的包容性将包括香港在内的区域整合进来,形成大珠三角的概念,区域内城市的经济功能也加快了融台的速度。未来的一段时间内,谁将成为带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龙头,人们拭目以待。由于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的经济总量占到了全国的近三分之一,所以,这两个地区的经济增长对全国有巨大的带动作用,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要看这两个地区有什么样的作为。关注长三角和珠三角的竞争,并不是着眼于两个地域之间的角逐,而是着眼于中国经济的发展。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关系如同是赛场上一个队内的两个队友:竞争并共同前进着,其目的是带动整个队伍的成绩提高。  相似文献   

17.
辛辰  梁晖  田瑞 《西部论丛》2007,(1):17-18
我国的环渤海湾、长三角、珠三角和环北部湾,是中国东部沿海较为完整的四个港湾区域,相形之下,环北部湾是一个被人遗忘的角落。由于历史的原因,环北部湾经济圈产业落后,没有形成经济通道,资金流、物流、人流无法有效汇集,发展空间不大,在国家产业布局中始终被定位为一个边陲小港。  相似文献   

18.
环渤海经济圈应加快一体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必须尽快实质性地启动环渤海经济圈的协调发展机制。环渤海不亚于长三角珠三角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正在形成三大经济圈,即珠江三角洲经济圈、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根据2002年的统计,这三大经济圈共创造了全国61.2%的GDP,58.3%的工业增加值和86.5%的外贸出口额。尽管环渤海经济圈还远没有实现经济一体化,但它的国际影响很大。由于它处于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地带,是中国欧亚大陆桥的东部起点之一,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重心不断向亚太转移的趋势下,它巨大的潜力开始凸显,吸引了国际上众多的目光,正在逐步变成连接欧亚…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30年来,长三角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几个重要的经济增长点.自主创新关系重大,它影响到长三角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收集长三角地区三个省的面板数据,对影响长三角地区自主创新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影响长三角地区自主创新的因素主要有研发资本投入与国内市场需求;而FDI、研发人员投入与出口对自主创新没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20.
毛新雅 《特区经济》2007,225(10):20-23
本文采用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关于外商直接投资(FDI)的相对规模指标,测算了1992年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转型以来,首都圈、长三角及珠三角这三大都市圈FDI流入量占固定资产形成总额的比例、FDI存量与GDP的比值、人均FDI流入量等利用FDI的相对规模水平,并与全国及世界水平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三大都市圈利用FDI的相对规模水平总体而言高于全国水平;以相对规模指标衡量,珠三角FDI在经济总量和投资中的地位较长三角和首都圈更为重要;与珠三角和长三角相比,首都圈FDI在其经济总量和投资中的地位尚不突出;在世界范围以人均FDI流入量考量,三大都市圈需进一步扩大利用FDI的规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