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当前我国城市社区治理中存在的治理主体之间的低效或无效合作问题,探索在合作治理视域下重塑我国城市社区治理的过程,使政府、市场组织、社会组织、社区居民等各个治理主体在互动中形成良好的互惠关系,以突破当前社区治理中的困境,实现社区善治。  相似文献   

2.
新世纪以来,各级政府纷纷探索建立现代社会治理体系,以期加强和提升政府社会治理能力。文章在探究社会治理创新与变革缘起的基础上,重点考察了宁波市探索社会治理创新的模式及其实践。宁波经验表明,社会治理创新和治理能力建设的根本之道是在政府与社会、市场之间建立一种合作治理的模式与格局,最大程度地发挥政府机制、市场机制和社会机制的功能优势。只有建立现代社会治理体系,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政府社会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3.
生态治理是一个多方参与互动的过程,政府机构、非政府组织以及各种私人部门主要通过合作、协商、伙伴关系,确立共同目标处理生态事务。北京西北部风口地区的生态环境治理具有重要的典型意义,文章的研究表明,一个区域的生态治理,首先要明确该区域生态治理体系主体的基本框架,其次应采取多元化的治理手段改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4.
在全球治理的话语体系下,传统的"管理型"政府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具有高度复杂性与不确定性的后工业社会的现实,改变以往的治理方式、促进政府与社会组织及公民的合作共治、推进中国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已成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议题。在合作治理的框架下,政府应致力于完善引导型社会管理职能的同时继续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以此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治理之路。  相似文献   

5.
我国已经进入垃圾分类治理政策发展的全面深化阶段.城市生活垃圾不断引发的社会矛盾和环境冲突已经倒逼城市垃圾治理工作由终端处理为主转向垃圾源头治理.推进垃圾分类政策实施建立由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垃圾分类多元化治理格局是破解垃圾围城的出路,也是逐步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常态化治理、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路径选择.本文基于"柔...  相似文献   

6.
在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的背景下,探究多元主体如何参与城市治理,对于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探讨政府、经营主体与社会公众多元主体在城市治理博弈中的策略选择和影响,研究发现:实践中不同的城市治理政策对应不同的策略稳定点,且政府的治理政策导向会直接影响其他两方的参与度和协作成效。政府应通过完善政策、确保收益共享和制定明确的约束机制,促进三方的积极参与。同时,建议创建开放、包容和透明的治理平台,建立合理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和利益分配,以及加强各方间的信任和合作关系,共同推动城市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7.
业主委员会是根据《物业管理条例》建立的城市基层群众的非营利性自治组织。业主委员会是实现基层民主的新兴方式,随着住房商品化、市场化的发展,我国城市社区业主委员会基本框架已经构建,本文对业主委员会治理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解析,探索城市社区业主委员会的合理化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8.
梅耀敏 《商》2015,(4):73
协同创新是政产学研合作发展的新模式,是通过政府引导对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组织的资源进行整合,实现资本、人才、技术、信息等资源共享,进行技术创新的合作模式。通过对金湾区局限于实训基地、技术合作和联合共建实验室等产学研合作模式的现状分析;对国内外政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分析与启示;提出建立完善区域政产学研合作机制体制,加强政府主导,建立多元化的区域服务体系等措施加强金湾区区域政产学研合作机制建设,促进协同创新。  相似文献   

9.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壮大,目前政府并未构建出系统完善的治理路径。加强政府对网络社会的治理,从而提高公共管理水平已成为我国各级政府的共识。文章通过对现有治理模式的分析,同时对目前中国网络社会现状及存在问题的总结,结合公共治理理论中的多元化治理主体等思想提出网络社会治理的相应对策,期望为我国互联网社会管理提供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城市交通的发展状况是评定城市经济发展等级的重要指标,是市民幸福感指数的重要影响因素。但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交通发展出现畸形,严重阻碍了城市永续发展。针对南昌市交通拥堵治理长期未达到预期效果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公共治理,通过探究城市交通拥堵治理的公共资源属性,得出城市交通拥堵的治理不能单靠政府,还应该引入市场、第三方组织、公众等相关利益主体。应建立公共治理视角下的城市交通拥堵多中心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1.
兰小成 《商》2012,(19):125-126
网络治理是政府与社会组织、公民合作,为了促进公共利益的实现,共同管理公共事务的一个新的治理模式。伴随着上世纪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非营利组织也得到了迅猛发展,并在维护社会公平、保护弱势群体和促进和谐发展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文将结合网络治理理论,以上海市普陀区甘泉路街道民间服务中心为老服务为例,探析非营利组织的网络治理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12.
当前,中国正面临着公共管理模式的转变和治理结构的转型。"治理"模式就是逐步形成政府、企业、各种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互动的、政治民主化、社会自治化的新格局。在这个过程中,非政府组织(简写NGO)作为治理的主体之一,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试图观察和分析NGO的社会行动如何和地方治理结构之间互动,以及这样的互动对于社会转型的意义,探讨地方政府与NGO之间如何合理分工、合作制约,形成一个良好的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3.
认知性社会资本、结构性社会资本构建与城市基层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欣 《商业时代》2012,(27):103-104
社会资本认知性要素和结构性要素与城市基层治理相互建构,认知性要素的生产,奠定了基层治理的基础,在提高基层治理的效率、确保治理模式的合法性及增加治理主体的内聚力等方面有重要作用,结构性要素的构建确保了基层治理策略的合理性和广泛的公共参与,良性的基层治理有助于社会资本的更新与再生产。两者的良性建构并相互融合,有助于促成从单一主体的政府治理模式向多元主体合作治理模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曾娟兰 《消费导刊》2014,(8):133-133
随着现代化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我国逐渐进入风险社会乃至高风险社会。合作治理已成为政府解决社会问题的有效形式,政府有效治理公共事务提供了新的视角。笔者企图通过探讨我国政府与NGO组织合作治理的重要性,进而提出提高双方合作治理效率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5.
区别于以往政府主导型环境治理的模式,区域环境协同治理模式的顶层设计应引入财政合作的思维。区域财政合作的逻辑机理一方面来自地方利益关系扩展、行政权力调整及政府职能转变的现实逻辑;另一方面来自区域环境治理自身具有公共物品的外部性、公共性及阶段性的理论逻辑。而现实中行政区划、财政供给、合作路径、利益共享等制约因素阻碍了区域财政合作。鉴于此,从既有体制框架下提出地方政府间建立财政预算协同体系,构建财政合作收支体系、引入横向转移支付体系及完善多元主体利益协调机制的实现路径,以整合区域环境协同治理的社会资源,实现协同功效。  相似文献   

16.
《商》2016,(7)
在社会治理主体多元化趋势下,非政府组织(NGO)参与公共危机的治理已成为社会治理中的常态。但将非政府组织参与危机治理置于跨区域这一新背景中,其又呈现出新的特点与问题。本文以尼泊尔地震为例,分析出我国非政府组织在参与跨国救援过程中中面临着的能力不足、合作层次低,缺乏沟通及角色定位偏移等困境;最后结合具体问题,构建参与行动模式,以期望为非政府组织参与跨区域公共危机治理提供行为参考。  相似文献   

17.
大数据是驱动城市治理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载体,基于政府和社会互动的理论视角,探析大数据驱动下城市治理模式的创新,指出开放政府强化市民主体意识,循数治理科学决策确保市民的利益,智慧政府精准满足市民需求。同时指出大数据专业人才、数据平台建设、数据共享技术及相关制度规范是大数据驱动城市治理创新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8.
杨冬梅 《北方经贸》2014,(3):73+77-73,77
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核心是人,提高质量是关键,目的是百姓富裕。要实现转型社区和城镇建设融合,让农民逐步融入城镇。我国部分地区采取被动城市化的方式推进城镇化进程,形成了以过渡形态存在的转型社区。针对黑龙江省转型社区基础设施较陈旧、没有能够真正与城市接轨,难以满足居民所需,公共服务供给量不足,社会保障不完善。应促进转型社区实现华丽转身、真正融入城市、成为现代城市社区的对策思路:构建多元主体治理模式、完善配套制度、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机制、重视文化维度。  相似文献   

19.
《商》2015,(37)
社会治理创新是由传统社会治理发展而来,不仅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而且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在社会治理创新的背景下,政府推行合作治理,实现多元化主体的合作共治,加强社会治理创新下的和谐社区建设。以社会治理创新为指导思想,促进社区更好更快发展。完善社区内部建设,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我国家族企业治理模式普遍存在所有权高度集中、债权人和外部股东难以监管、政府过度干预、家族企业权力交接容易引起纷争等问题。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必须从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稳步推进股权多元化、改善外部治理机制和环境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