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本刊2009年第8期刊登了《本案违法事实如何正确认定》一文,在案件审理中,对如何确定本案的违法主体以及适用法律上产生了不同的意见。本案中的问题在3C认证产品“委托生产”执法中常常遇见,如何处理比较容易产生争议,下文笔者试结合3C认证相关制度阐述个人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06年第11期“抛砖引玉”栏目刊登的《本案可以新证吗》一案,叙述了福建省某县一木业公司生产的细木工板胶合强度不合格。执法人员对适用《产品质量法》的相关条教进行处罚没有异议。但是.在是否应该举行听证的问题上,却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文章刊登后.全国各地的读者也积极参与进来.纷纷畅谈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讨论气氛十分热烈。现将部分读者的观点摘登.并将有关专家的文章附后.仅供参考.并真诚地希望能对您的行政执法工作有所帮助。[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目前,针对手机生产、销售者伪造、冒用手机进网许可标志的行为,质监部门处罚的法律依据是《产品质量法》第五十三条:“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等值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即把手机进网许可标志认定为质量标志,将伪造、冒用手机进网许可标志的行为认定为《产品质量法》中的伪造、冒用质量标志的行为进行处罚。其依据是信息产业部令第11号《电信设备进网管理办法》第十五条:“生产企业应当在其获得进网许可的电信…  相似文献   

4.
近期。某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执法人员根据群众举报,依法查处了某机电公司违法生产落地扇行为。  相似文献   

5.
近期,某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根据该县某木业制品有限公司(简称木业公司)生产不合格细木工板(不合格项目为胶合强度)的违法事实,经局案件审理委员会集体审议,决定依据《产品质量法》第三十二条、第五十条的规定,对该木业公司作出如下行政处罚:责令停止生产不合格细木工板.没收违法所得1000元,并处以货值金额一倍的罚款计2500元。  相似文献   

6.
根据“中国旅游饭店行业协会”的规定,自2002年5月1日起,各旅游饭店可以禁止客人自带酒水。规定一推出,即引起极大的争议。纵观各种说法,争议的焦点在于:“谢绝自带酒水”是否违反《民法》、《合同法》中的自愿原则;是否侵犯《消费权益保护法》所规定消费的选择权。笔认为:“谢绝自带酒水”并不违法。  相似文献   

7.
李建东 《质量春秋》2009,(10):26-29
3.沥青砼路面施工现场危险源控制措施 3.1适用法规、标准的控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主席令第8号《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93号  相似文献   

8.
药品质量保证体系的有效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青年报》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72.7%的受访者对药品安全问题感到担忧,如此高的比例主要源于“齐二药事件”。作为一家已经通过《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认证的企业却生产出不合格药品,对消费者心理冲击之大是不  相似文献   

9.
2001年底,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规定》,但由于个别企业对3C认证的重视不够,导致产品流通领域至今仍存在一些无3C认证产品的存在。近日,青岛市工商局对“依必安派特”品牌下两个公司生产并销售无3C认证产品的事件立案调查,初步查明违法产品的销售额超过千万元。  相似文献   

10.
步雪琳 《国土经济》2008,(17):46-46
为认真贯彻执行《水污染防治法》,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充分运用行政拘留的强制手段处罚恶意排污行为,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印发了《对违法排污行为适用行政拘留处罚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违法向水体排放、倾倒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等危险物质的,可对主管人员给予行政拘留处罚。  相似文献   

11.
《中国技术监督》2008,(11):22-23
《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08年第9期“抛砖引玉”栏目刊登的《谁是本案的违法主体》一文介绍了这样一起案例:近期,某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接群众举报称某工厂无证生产建筑防水卷材,执法人员立即赶赴现场,现场查获标注该厂厂名的建筑防水卷材共250卷,但产品包装上并未标注生产许可证编号及标志.厂方也无法提供生产许可证证书,于是执法人员当场以该批产品涉嫌无证生产依法予以扣押。但是,对于本案违法主体的定性和如何处理,在执法人员中却产生了较大的分歧,有人认为防水材料厂是违法主体,有人认为朱某是违法主体,有人认为违法主体难以确定……  相似文献   

12.
本刊在2002年第4期、第6期对强制性产品认证做过详细报道。那么,时至今日,列入《目录》的强制性认证产品是否已按国家规定通过了认证并加贴了3C标志。取得了“绿卡”?让我们共同关注。但是。已列入《目录》内,尚未进行强制性认证的产品。在截止日期后就不允许进入市场了。因此,在这最后的时间段。各有关企业应切实注意到——  相似文献   

13.
《中国质量技术监督》杂志第7期刊登的《发现遗漏违法事实怎厶办?》一文,就某化妆品厂生产不符合标准的化妆品案件,发现遗漏的违法事实提出了三种处理意见供大家讨论。笔者认为,对于这类案件,对新发现的违法事实作出处理,并不违反“一事不再罚”的规定;至于应当并案处理,还是另立一案处理,则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14.
针对汽车厂家、经销商、4S店未经国家CCC强制认证,私自由低配车向高配车汽车销售,《中国质量万里行》记者向国家质检总局认监委咨询得知:生产企业未经3C认证,擅自出厂、销售改装汽车的行为已经违反了《认证认可条例》第二十八条的规定,应依据《认证认可条例》第六十七条的规定,对违法企业做出责令改正、处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没收违法所得等行政处罚。企业在生产非量产的改  相似文献   

15.
《北京房地产》2008,(8):66-66
2007年10月12日,中央纪委发布了《安全生产领域违纪行为适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这是中央纪委第一次就某一领域的违纪行为如何适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下简称《党纪处分条例》)作出解释,进一步细化了《党纪处分条例》中大于安全生产领域违纪行为的相关规定,是查处安全生产领域违犯党纪案件的重要法规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中国质量技术监督》杂志2003年第7期“抛砖引玉”栏目中刊登了《发现遗漏违法事实怎么办?》一文后,各地读者纷纷来信阐述自己的观点。由于本案比较特殊,执法人员在送达处罚通知书时,又意外发现一批同一批次的不合格产品,因此各地读者来信的内容分歧也较大。现将各地读者的部分观点摘登出来,并将权威人士的意见附后(见本期“权威说法”栏目),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小额贷款公司路在何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额贷款公司身份的困惑 身份问题与法律适用 对于贷款公司的法律属性,目前学界公开论述的较少。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彭兴钧认为,它属于非正规金融组织,因为它的互助性使其区别于一般的金融组织,而它又经营贷款业务,使其又区别于一般的企业,相应的,彭兴钩认为它应该属于《民商法》来调整,而不应该由《商业银行法》或《公司法来调整》。还有的学者将其定性为准金融组织。但是,无论是非正规金融组织还是准金融组织,对于贷款公司的法律适用都是一个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2004年4月,某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以下简称B机构)在受理一批货值十万元人民币,且必须经强制性产品认证的出口商品报检时,发现当事人所提供的认证证书却不包含该类商品,后经严格查验,该批商品加施的3C认证标志有明显的伪造嫌疑,B机构遂向3C认证标志发放中心请求对该批商品的3C认证标志进行真伪鉴定,经防伪技术鉴定,3C认证标志发放中心认定该批商品的3C认证标志系伪造的标志。B机构据此对该批出口商品的当事人进行立案调查,在调查取证过程中,当事人辩称,该批出口商品不属于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的产品目录内的产品,因而无需获得强制性产品认证。为查明该案的真实情况,B机构经向国务院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请示并得到批复,确认该批出口商品属于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的产品目录内的产品,因此,该案的违法实事清楚、证据确凿。B机构决定对当事人实施行政处罚。  相似文献   

19.
《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06年第8期刊登了《这家纯净水厂违反了哪条法律》一文,执法人员提出4种不同处理意见。笔者认为,本案归纳起来共涉及三个方面的违法问题。即:1.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2.产品未经检验出厂销售。3.隐瞒检验情况,提供虚假材料。通过对本案进行分析后,笔者同意文中第三种处理意见。  相似文献   

20.
《质量春秋》2006,(4):34-36
第一条 为规范体育服务认证活动,提高体育服务质量,促进体育服务业的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和《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