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27-1937年华北田赋征收体制与农民负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27—1937年是民国时期比较特殊的一个时期,南京政府统一了全国,为了有效地控制基层社会,扩张其财政汲取能力,于是对基层政权包括田赋制度进行了改革,但是其改革并不彻底,原来的田赋征收人员即胥吏阶层仍然存在,政府的官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对村庄进行掠夺,导致农民负担加重,而上层政权却没有能力控制基层政权的这种掠夺,从而加剧了政府与农民之间的矛盾。本文选择了华北进行研究,来说明此特点。  相似文献   

2.
北宋时期的王安石推行青苗法改革,初衷是通过政府向农民直接借贷的方式,维护广大农民的土地利益,从而确保政府的"田赋"收入。然而,由于过于注重获取财政收入和改革推进过程中一系列配套制度改革的缺失和滞后,使得其最终成为政府转嫁责任和敛财的工具,从而加深了阶级矛盾,导致各方抵制和最终改革的失败。从现代财政视角看,改革推行过程中反映出的种种制度问题和经验教训,对当今仍然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民国时期江西推行义图制的尝试及其失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义图制是一种以图甲为单位,由图长甲正先行垫付田赋尾欠,然后在各图甲内拢图清算的田赋催征方式,在清代江西田赋征收过程中发挥过积极的作用。20世纪40年代初,江西省政府一度尝试在全省重新推行义图制来解决当时田赋催征中遭遇的困难,但由于地方政府敷衍其事,乡绅逃避责任,收效甚微,最后草草收场。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义图制已经不能适应近代社会环境变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沈翀 《当代陕西》2004,(12):54-55
一次税制改革就是一次经济利益的大调整,但是历史上每一次关乎农民的税制改革似乎都难以走出“黄宗羲定律”的怪圈,即“改革一加重农民负担一再改革一再加重农民负担”。  相似文献   

5.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农民的关系,注重保障农民利益。从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农村经历了两次重大改革。第一次是解放初期的土地改革,第二次是改革开放初期的家庭承包经营。每次改革都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由此带来了我国农村的历史性巨变。这次农村税费改革,依法调整和规范国家、集体与农民的利益关系,将农村的分配制度进一步纳入法制化轨道,堵住加重农民负担的口子,是深化农村改革的重大步骤,必将极大地促进农村经济发…  相似文献   

6.
清代田赋均由知县负责征收。太平天国前,江南州县田赋征收的实际操作与官方制度的规定存在显著差距,有必要对州县田赋征收运作进行实证研究。江南州县的《赋役全书》是研究田赋的核心文献。《金沙纪略》记录了咸丰二年(1852)知县吴煦在金坛县办理田赋征收的全部过程,是一份罕见的第一手材料。本文利用金坛县《赋役全书》与《金沙纪略》进行对照研究,对咸丰二年金坛县各种土地的额征、捏灾缓征、应征、浮收、实征以及征收到的银米之各种用途作了详细的计算和估算。  相似文献   

7.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周健著《维正之供:清代田赋与国家财政(1730—1911)》一书于2020年1月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新史学&多元对话系列”出版。本书的研究对象是清代的田赋。田赋是清朝的“维正之供”,关系国计民生甚巨:田赋正项始终是中央政府的首要财源,田赋盈余则构成地方各级政府的重要收入。同时,它也是民众最主要的赋税负担。本书讨论的田赋,既包括地丁银为主体的地丁钱粮,也包括漕粮,属于广义的概念。  相似文献   

8.
“三农”问题一直是近几年的热点问题,其中的一个核心内容就是农民的收入与负担问题。2006年我国全面取消农业税,这一改革确实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很受农民的欢迎。但调查显示农村税费改革后由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地方政府的财政收支危机,农民的实际负担在有些地方还是没有减轻。这一切究竟原因何在?本文就税费改革后的农民负担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说:“赋税是政府机器的经济基础。”在我国的传统税制中,田赋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明代,又是研究我国传统税制极为重要的一段历史时期。因为,明代正是在世界历史范围内中国从先进变为落后的转折点,在这个历史过程中,政权的作用举足轻重,而作为政权的经济基础,又体现政权意志的田赋税制正是反映当时社会诸方面矛盾冲突,衡量政权利弊的重要因素。此外,明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保留下来较为全面、系统的数字资料的朝代。但迄今为止,系统利用这些数据来分析明代田赋制度并进而探讨中国社会的停滞、落后原因的文章并不多见。因此我不揣昧陋,尝试着通过整理、分析明代苏州、松江二府田赋量的发展、演变,对上述始终萦绕于心的问题提出一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随着白银财政的展开,明末东南地区田赋征收中出现了以白银为标准的新科则,但清初又变回实物与白银并列的科则形式。这是否意味着白银在田赋征收中重要性的退却?通过剖析田赋管理运作中户部坐派、州县会计、编派、征收、解运、入仓交纳等6个环节,可以发现无论明末还是清初,都有部分田赋项目的坐派形态,也就是入仓形态规定是本色,但实际上州县官府都采取向百姓征银,交付里长或差役买本色送仓上纳的做法,田赋运作方式并未因王朝鼎革而改变。但由于记载田赋科则的文献——赋役全书的性质发生改变,即从明末地方官府的自我财政管理工具变成清初户部实现财政集权的手段,其记载重点从州县实征转向入仓入库,新科则从用于实征的税率变为册籍上的派征率,故有前述形式变化。这提示我们要正确理解明清财政文献中的名词和数字含义,要仔细辨析这些文献的生产机制及其在制度运作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2004年以来,中央采取了一系列支持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我市全部取消了向农民收取的农林特产税、农业税及其附加,对农民种粮、购买良种、购置农机给予政策补贴。这些惠农政策的实施,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和减负工作的开展。为切实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防止农民负担“反弹”,避免挤占、挪用各种政策补贴等加重农民负担行为的出现,“减负”工作中应注意把握以下四点:  相似文献   

12.
清代江苏田赋居各省之首,但日益严重的积欠致其田赋不能足额上缴。清代江苏田赋积欠历经前期的不时蠲免到中后期的周期性蠲免。计量分析显示,康雍乾三朝蠲免江苏田赋积欠数额相当于免除该省9年额赋银、1年额赋粮;清中后期积欠量激增,蠲免积欠银、粮数额约占同期全国普免积欠银粮总额之17%、21%,居各省首位,相当于免除该省19年额赋银、9年额赋粮。发轫于嘉道之际以迄清末的田赋缓征与连年展缓是江苏积欠衍生之主因。江苏田赋积欠的发展与恶化,嵌入了错综复杂的财政体制机制与人为因素。  相似文献   

13.
黄华  胡庆 《老区建设》2006,(10):6-7
被称为“中国农村第三次革命”的农村税费改革,给乡镇带来的状况是:农民负担减轻,干群关系改善,公共设施待兴,历史债务搁边,政府运作维艰。说到底,就是税费改革把乡镇向农民这块收费的财路给堵了。是什么原因造成目前乡镇财政窘迫的现状呢?成因有五方面:  相似文献   

14.
江西省贵溪市的林权改革实践证明,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保持林地集体所有制不变的前提下,把林地的使用权交给农民,实现让农民享有对林木的所有权、处置权、收益权,实现“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使林业生产关系更加适应了林业生产力的发展。贵溪市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是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丰富和完善,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在林地上的拓展和延伸,是遵循林业发展规律、顺乎农民意愿、符合农村实际的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15.
保护农民权益对实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维护国家稳定、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等至关重要;“挖工补农”的工业化发展战略,“重城轻乡”的城乡隔离政策,僵化的农村土地集体使用方式。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缺失。沉重的税费负担等方面是中国农民权益受损的制度性原因;改革现行的户籍制度,建立和逐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农村城镇化和非农化进程,推行农村税费制度改革,强化我国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是保护中国农民权益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6.
春秋战国时代,由于征收田赋的需要(楚国的“量入修赋”,鲁国的“初税亩”,以及后来田赋制度的确立),和商业发展的需要,度量衡显得更为重要,其制度也日趋完备。度量衡在它发展史上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但又由于当时小国林立,诸侯纷争,政治上的不统一,表现在度量衡上就有不少的地域差异。不过所谓差异也并非杂乱无章,完全没有头绪可寻,事实上后来差异便逐渐趋于缩小了。这里面原因有两个:一是各国之间物资交流的日益频繁化,客观上要求有一个统一的度量衡,以便利商品的交换,促进流通的扩大;二是在以统一为目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我国农村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农村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农民收入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农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近两年来,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增幅连续下降,引起人们高度关注。一、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原因一是受资源报酬递减...  相似文献   

18.
农村信用社改革实行农民参与入股的经营策略,这有利于信用社的改革和发展。但是,动员农民入股必须坚持自愿原则。要通过宣传,让农民了解信用社与自己有什么利益关系,从而自愿入股。信用社要进一步改善服务,加大对农民的金融服务,使农民真正感到信用社是自己的银行。信用社在组织农民入股的过程中,政府最好不要参与,  相似文献   

19.
警惕新农村建设中农民负担的反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减轻农民负担,近些年来中央下了极大的决心,历史性地取消农业税,并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使农民的负担空前减轻。但是,目前一些地方以新农村建设的名义强制向农民集资进行村庄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是加重农民负担最为明显的新问题,需要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和关注。在新农村建设中,应当取消要求村里资金配套的地方政策,坚决制止向农民摊派集资、加重农民负担的旧做法。  相似文献   

20.
孙宝强 《珠江经济》2006,1(5):68-73
我国农民贫困有着诸多体制上的原因,多方面的不平等待遇是不容置疑的重要原因。农民为改革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不公平待遇却使他们处于最底层。要改变农民经济和社会地位低下的现状,必须正确认识农民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撤消乡镇政府.降低行政成本;改革户籍制度,给农民平等待遇;完善农村土地制度,维护农民产权;加大农村各项投入,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发展农民经济组织,提高各项参与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