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从委托代理关系看内部市场化条件下管理审计的必要性 委托代理理论认为,企业是"若干契约的集合体",委托代理作为一种契约关系,其基本内容是规定代理人为了委托人的利益应采取何种行动,委托人应向代理人支付何种报酬.由于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物质利益的不一致以及内部市场与外部条件的不确定性,使契约缺乏完备性,加之信息的不对称性,使得内部市场化条件下企业及各部门和单位之间同样会出现不同形式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逆向选择"是指委托人无法识别代理人的真实禀赋,条件低劣的潜在代理人占据了经营者岗位."道德风险"是指代理人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通过减少自己的要素投入或其它影响组织效率的机会主义行为来满足自我目标.目前,在企业内部市场化条件下由此而引发的问题主要是:  相似文献   

2.
所谓"委托"是指一方(即受托人)以另一方(即委托人)的名义和费用处理他所受托的事物,而受托人所从事代理活动的后果和责任均由委托人承担. 委托单位对受托单位的财务管理,通常指委托单位利用财务方面的专业人士以委托的名义,完成他人委托的财务相关事项.财务委托运用专门方法对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地核算和监督,提供财务信息,并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逐步开著预测、决策、控制和分析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受托单位的受托人依委托人的意旨行事,受信托契约的制约,委托、代理的受托人(或代理人)的行为则受到委托人(或被代理人)的严格限制,其所承担的风险责任较小.  相似文献   

3.
委托代理理论是西方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理论,从委托代理的角度对现有的会计监督体系进行分析研究,能找到这一体系存在的动因及体系中各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也为切实加强会计监督提供了新的思路。一、委托代理理论及其代理问题委托代理理论,即通过委托人和代理人共同认可契约来确定它们各自的权利和责任,委托人为实现既定的目标,通过一系列激励机制使代理人与委托人的利益尽可能趋于一致,以促使代理人会像为自己工作一样去采取行动,最大限度地增进委托人的利益。这也是一种均衡的委托代理关系。但在实际经济活动中,这种均衡状态下的委托代理关系存在着四个方面的非均衡性:①利益的非完全一致性,委托人的主要目标是自身利益(包括资本保值增值和出资收益)的最大化,但代理人的主要目标是代理利益(包括经营业绩和代理收益)的最大化,双方存在着潜在的利益冲突;②风险  相似文献   

4.
委托——代理理论是过去20年中契约理论最重要的发展,是指所有者在保留所有权的前提下,将其拥有的资产按照预定条件委托给经营者经营。一般说来,在委托一代理关系中,所有者是委托人,享有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经营者是代理人,在委托人授权范围内对资产行使占有、支配、使用和  相似文献   

5.
一、现代经济结构的委托代理关系 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是现代经济结构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当所有者不直接管理自己的财产而将财产委托给他人经营时,就产生了委托代理关系。代理理论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初,它将企业看成是由一系列不同层次的委托代理关系所组成的整体,将委托人与代理人看成是一种经济上的契约关系。  相似文献   

6.
公共财政实质上是一种由财政部门行使的以满足全体国民公共需要为目的的代理行为。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在委托代理过程中,存在以下因素会影响委托的效率:一是代理人有其独立的利益追求,它与委托人的目标并不是总保持一致。二是代理人与委托人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一方面是代理人无意识地漏报或者误报信息,另一方面可能是代理人凭借自己的优势信息隐蔽信息(逆向选择)或隐藏行动(道德风险)。无论哪种情况都会影响委托的效率,要改变这种状况,  相似文献   

7.
一、注册会计师行业与委托代理理论委托代理关系是一种契约。在这种契约下,—个人或一些人(委托人)授权另一个人或一些人(代理人)为他们的利益从事某项活动,并相应授予代理人某项决策权,而代理人通过代理行为获取一定的报酬。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委托代理关系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现代企业的基本特征。由于所有者主要根据经营者提供的会计信息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并常常以此为依据来评价经营者的业绩,做出相关的奖惩决策。而经营者为掩盖其偷懒与机会主义行为,往往会通过粉饰财务报表来虚报经营业绩、隐瞒不合法的财务收支。因…  相似文献   

8.
融资契约的代理成本与融资政策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代理理论重点研究的问题是代理成本,包括契约签订的缔约成本、代理人的担保成本和“剩余损失”以及委托人的监控成本等。本文着重研究企业融资契约根据股权融资契约和债务融资契约的不同委托代理关系,分析其代理成本产生的根本原因,并且分别提出相应的融资政策选择建议。  相似文献   

9.
杨文霞 《时代金融》2013,(17):165-166
委托贷款的法律性质是委托代理行为,银行作为受托人在委托贷款中仅为委托人的代理人,根据委托人指定的对象、用途等要素代委托人向借款人发放贷款。在一般情况下,贷款风险由委托人承担,受托人不承担贷款不能回收的风险。但是银行仍然因委托贷款而引发的纠纷,主要表现为受托人执行委托事务存在过错承担赔偿责任、受托人违规出具担保函对委托贷款承担连带保证责任等情形。为了进一步厘清委托贷款的法律关系,本文对委托贷款业务中的银行(即受托人)的角色定位及法律风险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一.委托代理理论 (一)理论简介 委托代理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末新古典经济学的研究范式之一,主要研究企业内部的信息不对称和激励问题。这一理论也被广泛运用于公共部门的研究领域当中。一般而言,在一项委托代理关系中,具有私人信息的—方是代理人,而不具有私人信息的—龌委托人。委托关系的存在主要依赖以下三个因素:信息不对称、契约关系和利益关系。同时,委托人在设计契约的时候,必须符合三个条件。  相似文献   

11.
陈蓉 《上海会计》2007,(2):20-22
在企业管理中,股东与经理人员之间存在着代理关系。代理关系系由某一当事人(委托人)聘用另一当事人(代理人)完成某项工作,并赋予其一定的决策权而产生。由于委托人很难具体跟踪和控制代理人的活动,双方只能通过共同认可的契约来明确两者的权责利关系。在股东与经理人员之间的代理关系中,股东作为委托人提供企业经营所需的资本,拥有盈利的分配权和剩余财产索取权。他们通过建立一系列的治理结构来维护自身利益代理人即经理人员受委托人所聘用,按契约规定获取报酬。他们享有委托人赋予的决策权,这些决策将影响到企业的经营绩效。在决策过程中,委托人有无法及时或不可能了解到的与决策有关的各种信息,因此对委托人而言,代理人的决策行为具有一定程度的不可观察性。本文探讨企业代理冲突的产生和现代企业制度下如何解决这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一、国企管理层控制产生的原因 委托代理理论是由Jensen和Merkling在1976年提出.他们将委托代理关系定义为一个或多个委托人通过授予一部分决策权力绐代理人,使其按照委托人的利益完成某项活动.委托人可以通过对代理人进行适当的激励和实施一定的监督以减少代理人偏离委托人利益的行为.  相似文献   

13.
股份公司是实现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一种典型的企业组织形式。股东并不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而是委托管理者代表他们管理企业,股东是委托人,管理者是代理人。委托人与代理人的目的往往并不完全一致,因而代理关系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就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试图就现代代理理论在财务管理一些重大问题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一、代理理论的目标及理论结构在讲述代理理论的应用之前,有必要先对代理理论本身有所认识。(一)代理理论的目标。对于股份公司来说,股东(即委托人)总是希望管理者(即代理人)从整体、长远的利益出发…  相似文献   

14.
理论基础和一般实践委托代理理论是影响现代企业高管薪酬管理实践最重要的理论框架。委托代理理论认为,委托人应该将代理人的报酬与最终产出相联系,通过合理的制度设计,在满足代理人激励兼容约束和参与约束的  相似文献   

15.
从契约经济学的角度看,基金是委托人(投资人)与代理人(基金的管理人)之间的契约联结点。委托人(投资人)通过与代理人(基金的管理人)签订契约而把自己的资金委托给基金管理人管理。事实上开放型基金的管理公司与基金的经理人之间以及管理公司与托管人、代销商、过户商之间也存在委托代理关系,通过契约发生权责利关系。  相似文献   

16.
公司制度的核心是委托代理关系委托人的"缺位"与受托人的"越位"是导致会计诚信缺失的根源。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现代企业根据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经营机构监督机构相互分离、相互制衡的原则,形成了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阶层和监事会四个组织要素组成的公司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7.
崔花 《金融纵横》2005,(7):49-50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理论分析。依据现代西方经济学中的契约理论,委托代理制下,会计信息失真的内在原因在于:第一、委托人与代理人的效用函数不一致且存在激励不相容。代理人除了寻求以货币衡量的物质报酬以外,还致力于一些非物质性的因素来实现自身效用的最大化,委托人追求效用最大化的目标则是企业价值最大化。同时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存在激励不相容,即一方追求效用最大化会损害另一方实现效用最大化,  相似文献   

18.
在商业银行的委托代理制度下,委托人为追求高成长速度对代理人授权过度,使代理人在商业银行经营组织内部形成了绝对的权力,一般员工与代理人形成了利益同关系,拒绝或是不能向委托人提供经营信息;委托人与一般员工之间没有形成直接的利益关系,因而互相也没有形成信息交换关系,这就使得委托人无法改变与代理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形成了委托人对代理人的激励与监督的不对称,从而形成了委托代理风险,要消除委托代理风险,商业银行就要保持一种稳健的增长速度,改变委托人对代理人授权过度;同时从多途径入手,保护员工的利益,使委托人与一般员工之间建立信息补偿渠道,改变信息的不对称。  相似文献   

19.
一、现代企业的多元代理关系委托代理是指委托人授权代理人为其利益从事生产经营管理活动而形成的一种契约关系。现代企业由于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企业内部管理的分权和企业必须履行社会责任等原因,形成了现代企业的多元代理关系。1.因财产两权分离而形成的资源...  相似文献   

20.
公司价值增值问题与委托代理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化大生产条件下,公司的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是一种以契约为基础的委托代理关系。经济学上的委托代理关系是泛指任何一种涉及非对称信息的交易。交易中有信息优势的一方称为代理人,另一方则称为委托人,委托人总是希望代理人能够从公司整体的,长远的利益出发,作出正确的决策,从而达到公司价值的保值和增值。而代理人往往要考虑许多非利润因素,因为他不承担其行动的全部经济后果,所以他很可能将公司资源配置到那些并非能使公司价值最大化的用途上去。这样就产生了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冲突。这一冲突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公司的价值(长远财富增值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