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股权分置改革中上市公司非流通股股东对流通股股东的对价支付是为了解决股权分置问题、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一种制度安排。本文以截至2007年12月31日完成股权分置改革并复牌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对股权分置改革方案的市场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股权分置改革显著提升了上市公司的市场绩效,客观上将上市公司与非流通股和流通股的利益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上市公司股改对价支付的各种方案中,送股方式的市场效应最显著,派现与其他对价支付方式的市场效应较小。 相似文献
2.
目前中国股市问题的症结,不在于人们经常批评的新兴加转轨市场的种种不规范和不成熟,而是另有一股更强大的力量推动股市的重心持续下移。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我国证券市场形成了非流通股和流通股两种不同性质的股票,造成同一上市公司的股票同股不同价、同股不同权的股权分置现象。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结合目前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检验和分析了股权分置改革给我国证券市场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决定着它日后的经营状态。本文从股权结构对上市公司治理绩效的影响、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存在的问题、优化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途径三方面研究股权结构问题。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现状和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一步发掘问题的本质,最后提出有效可行的优化股权结构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全流通环境下投资者利益保护研究——控股股东、中小股东和经理人三方博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上市公司控制权的转移,投资者保护在全流通环境下有了新的内涵。文章从公司的委托代理问题出发,构建了控股股东、中小股东和经理人的三方博弈模型。各方决策的混合策略纳什均衡结果显示,股权的集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公司的内部人控制;为保护投资者利益,应对控股股东和经理人的违规操作进行严厉惩罚,降低投资者的监督稽查成本,健全上市公司的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5.
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公司绩效、公司行为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对股票市场的运行也有影响.因此分析股权结构的影响因素是对股权结构形成过程的还原,对我国股权结构的变革有一定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股权结构已经成为公司治理研究的重要内容,股权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公司绩效。文章就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和相关性检验。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独立审计价值的委托代理理论为基点,分析了股权分置改革对独立审计所带来的影响.结论表明:无论是从股东的角度出发还是从经理层的角度出发,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完成都将极大提升资本市场对独立审计鉴证业务的需求.与此同时,股改的顺利完成将导致股权更加分散并最终引起独立审计的风险转移. 相似文献
8.
Based on the sample of 939 Chinese listed companies in the 40 former reformed batches,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effect of Chinese split share structure reform and its impact factors. First, considering Chinese split share structure reform as an event, an effect model is set up by means of the event study method, which takes abnormal return rate as a basic indicator to measure the reform effect. Further, in order to look for the impact factors on the reform effect, the empirical comparing analysis for different batches, different trading posts and different boards are done. Thes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form has positive effects on Chinese stock market and increases value of the listed companies. There is higher transformable return rate in the reform batches which include more Chinese listed companies with high quality performances. The shareholders who are in Shenzhen Stock Exchange market get higher transformable return rate than the shareholders who are in Shanghai Stock Exchange market. SME board has higher transformable return rate than the main board. 相似文献
9.
股改对价的渊源在于非流通股的历史超额溢价,溢价程度与各公司的具体状况相关。因此,除了系统性因素的影响外,股改对价应该表现公司差异。多元回归结果表明,对价主要受系统性因素的影响,对价水平显现出相当程度的趋同与平均现状,在剔除了系统因素的实证模型中,其他因素对于股改对价差异的解释力度较小,我们没有发现显著的公司差异。基于比较严格假设的股改对价讨价还价模型表明,非理性市场和政府干预的双重博弈环境是造成上述现象的基本原因。短期投资行为占主导的市场博弈均衡结果是非理性的,而政府的不当介入则在一定程度上了加剧了均衡解的非理性程度,股改对价有失公平。模型还表明,在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未来有可能出现比较集中的投票难以通过的情况,而股改对价则可能出现收敛趋势。加速发展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制度并给予博弈双方较多的博弈时间,让博弈双方有充分的时间学习总结以矫正非理性行为是当前应考虑的政策要点。 相似文献
11.
非对称信息条件下人才市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最能直观体现人才价值量大小的指标就是薪酬。企业在人才市场上招聘人才,需要支付相应的薪酬;而人才为了事业和金钱需要寻求更适宜的公司,从而获得较高的薪酬。笔者根据人才市场的现状,对人才与企业之间的供求关系进行了分析,并就“超薪酬战略”在人才招聘中的作用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2.
13.
上市公司举债、股东财富与股市效应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文就上市公司举债对股东财富的影响及股市效应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 ,发现中国上市公司举债所产生的效应恰恰与西方国家相反 ,即借款比率与股票风险 β存在负相关关系。进一步的分析发现 ,借款负债对企业经营业绩和股东财富的波动有稳定的作用 ,但随着公司的业绩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的变化 ,这种稳定作用的显著程度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14.
基于A股综合市场收益率和中信全债指数收益率数据来研究中国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收益率的动态相关性,并分析时变的股债相关性影响因素,以及在横截面上对股票收益率的定价影响进行考察后得知:股债相关性是时变的,股票市场的不确定性和预期通货膨胀率是影响股债相关性的主要因素;通过虚拟变量回归发现,股债相关性在横截面上对股票收益率的影响很小。这些结论对于投资者来说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非均衡条件下寻租理论的博弈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西方寻租理论内涵的分析,借鉴寻租理论中有关制度分析的思路,对我国当前非均衡条件下寻租活动产生的原因进行了研究.同时,以博弈论为分析工具,在理性经济人和风险中性的假设下,建立政府官员和监督机关二者之间的博弈模型,通过求解纳什均衡给出各参数变量的政策含义,进而给出了寻租活动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6.
17.
18.
随着电力市场的建立,电力市场化竞争的加剧,电力企业面临着新的形势,本文在总结中国电力市场情况下,提出适合中国市场化条件下电力营销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市场分割条件下的混合所有制经济竞争模型与规制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构建市场分割条件下的混合所有制经济竞争模型,本文对全国性国有企业在中国改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的解释。全国性国有企业在参与区域竞争的过程中,具备一种区域整合的功能:它面向全体市场的决策与分别面向各区域市场的决策等价,全社会总剩余最大化目标也可以分解为各区域社会剩余最大化的子目标之和,在其效率较高的情况下,将迫使地方企业改进成本或者退出市场,而只有当地方企业有足够高的效率的时候,全国性国有企业才会选择退出策略。国有企业事实上可以作为一种内部规制工具对市场分割的负面效应进行一定程度的制衡,在明确规制规则的条件下,我们可以通过动态调整企业目标函数以实现整体市场福利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20.
Burton A. Abrams 《The Journal of economic education》2013,44(3):40-47
Two savages, who had never been taught to speak, but had been brought up remote from the societies of men, would naturally begin to form that language by which they would endeavor to make their mutual wants intelligible to each other, by uttering certain sounds whenever they meant to denote certain objectives.—Adam Smith. The consequences of Adam Smith's prediction are examined by Abrams in a modern context.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