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中央与地方、政府与企业关系变迁为切入视角,在中国式分权和市场化改革的背景下探究地方政府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激励动因。研究发现,地方财政压力对非国有经济规模的影响关系是倒U型的;政府财政压力在一定范围内促进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但财政压力过大容易产生负向效应。换句话说,中国式分权和市场化改革是地方政府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因。此外,地方政府竞争、市场化进程对财政压力与非国有经济规模的关系产生正向调节作用。市场制度环境较完善的地区,有助于地方财政压力发挥对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的促进效应。  相似文献   

2.
本文试图建立一个在财政压力周期变动基础之上的分析失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所有制改革的基本框架,核心是对经济增长方式的探讨。改革之初,迫于财政压力,选择资本推动型的增长模式保证了政府的财政收益并缓解了失业。目前,资本链条开始断裂,该模式已难以维持,财政压力凸现,失业现象加剧。所有制的改革不能根本解决失业问题,产业结构的调整应该同时注重劳动替代资本。劳动力的质量决定了经济增长的路径,也界定了失业问题解决的通道。政府需要在经济增长和失业的均衡中定位自身的角色。适当调整增长模式,通过财政转移支付提高劳动力的收益率、对不同所有制主体施以国民待遇是可行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制度变迁中的财政收支结构不对称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叶子荣 《经济学家》2002,(4):105-110
我国经济转型时期的财政收支不对称是制度变迁阶段的必然产物,其与政治体制改革的相对滞后、 所有制结构的变化、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以及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等有着直接的关系。要解决财政收支不对称的矛盾,平稳渡过特殊财政时期,必须加大财政税收制度改革及其相关配套改革的力度。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对国有企业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一些国有企业也开始了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工作,但股权结构、委托代理关系、董事会构成及运行机制等公司内部治理问题是困扰目前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关键问题。本研究首先从理论上界定了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公司内部治理的基本概念,对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委托代理关系进行了梳理和探讨,并在“股东-董事会-经理人”三者间构建了一个双重委托代理关系。其次从董事会治理模式、董事会构成以及董事会信息共享机制、权力制衡机制和决策机制等方面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企业内部治理进行了探讨,力图为国有企业解决混合所有制改革中遇到的问题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中国改革至今已经历了30年,我们取得了辉煌的成绩,明确了政府与企业的关系、企业与市场的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通过产权改革,建立了清晰的现代企业制度,通过所有制结构的调整,使所有制的单一化走向所有制的多元化。解放了思想,创新了理论,实现了政府职能的切实转换。走过30年的改革道路,我们认识到,产权改革是基础,如果不从产权改革着手,就无法建立市场经济秩序;没有思想的解放,就不会有经济体制的转轨;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化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我们应努力去面对和克服。  相似文献   

6.
<正> 价格体系的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成败的关键,它关系国民经济的全局,涉及千家万户,它同财政的关系更是十分密切。因此,从理论和实践上研究财政与价格改革的关系,是社会主义财政学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所有制:经济改革的困难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所有制改革是经济改革中最困难的问题。只有在所有制改革上寻求突破,才是经济改革的唯一出路。一、所有制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我国经济改革从一开始就伴随着两条思路的激烈争论。一条思路认为,经济改革的核心是所有制。另一条思路则认为,经济改革可以绕开所有制问题。  相似文献   

8.
如何正确认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所进行的公有企业改革和所有制结构调整,在学界一直是个有争议问题。该文着重分析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在中国特定历史条件下一体性发展的必然性;继而进一步说明,由所有制关系派生并适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既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同时也是多种所有制经济一体性发展的重要实现形式和载体;在我国,多种所有制经济的这种一体性发展,将会经历一个漫长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9.
许罡  朱卫东  张子余 《财经研究》2012,(12):120-127
文章利用2007-201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研究了财政分权、企业寻租与地方政府补助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总体上看,财政分权程度越高的地区,政府对企业的补助越少,而且企业寻租有助于其获得政府补助;(2)区分不同所有制企业后,财政分权程度越高的地区,政府对国有企业的补助越多,而对非国有企业的补助则越少,说明在政府补助方面存在所有制歧视,国有企业的预算软约束问题依然突出。因此,营造不同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制度环境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0.
资源所有制是资源归社会成员所有、占有、支配和使用中表现出来的产权关系, 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种所有制。实行资源所有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把资源作为所有制的内容冲破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局限,为市场经济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奠定了基础。通过实行资源所有制,有利于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能够确保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明确非公有制的平等地位.重新树立公民的主人翁地位,为政府职能重新划分.国家财政税收管理.对外开放及利用外资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论企业法人相互持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改革开放以来,采取了一系列扩大企业自主权的措施,政府职能也在逐步转变,这些都是从外部为企业创造自主经营条件的改革措施。实施这些改革措施,扭转了计划包罗万象、财政统收统支、产品统购包销、物资统一调拨、人员统一分配的高度集中统一的经济管理体制,企业有了空前的活力。但是,企业自主经营的改革目标至今并未实现,全民所有制企业  相似文献   

12.
十三大报告在总结近几年所有制关系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深刻分析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社会结构的主要成份及其存在的客观必然性,明确了在不同经济领域和不同地区各种所有制的比重可以  相似文献   

13.
<正> 所有制改革主要包括所有制结构的调整与国家所有制形式的改革。国家所有制形式的改革是所有制改革的重要问题。我国改革是沿着所有权和经营权两权分离思路进行的。目前已有四种企业模式:(1) 承包经营责任制;(2) 股份制;(3) 租赁制;(4) 资产经营责任制。这四种模式各具特色,向人们展示改革的力量然而,改革的理想和实践又对此提出了许多挑战。因此,有必要从理论上进一步分析、探讨我国所有制改革的理想模式。所有制改革关键是要解决产权问题。承包制虽  相似文献   

14.
深刻理解所有制结构改革上的新突破———学习江泽民同志十五大报告的体会许树立(一)深刻理解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确定为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大意义。所有制关系是一个国家经济关系中的核心问题。一个符合和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所有制结构的建立,...  相似文献   

15.
本文探讨了城投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其债务风险的影响机制,并利用2010-2020年的6890只债券样本对城投混改成效进行检验,得到如下结论:第一,在短期内,由于政府减少了财务支持力度,城投企业在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后过度负债问题更加严重。第二,在长期视角下,混合所有制改革提高了城投企业财务危机成本,同时企业盈利能力得到提升,因而缓解了其过度负债问题。第三,在短期视角下,行政干预有利于混合所有制改革发挥降低城投企业债务风险的作用,但在长期视角下,行政干预抑制了混合所有制改革缓解城投企业债务风险的作用。由此看来,混合所有制改革在长期中能够降低城投企业债务风险,但前提是需要充分发挥市场作用,降低政府对城投企业转型的干预程度。本文所作的研究能够为财政与金融政策在微观层面的有效协同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6.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股权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这是我们党对混合所有制经济和股份制的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晶,是对我国25年来改革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是对马克思主义股份制经济理论的新发展,是改革理论的重大创新和突破。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必须进一步加快国有大型企业的改制步伐,继续推进国有经济的战略调整;必须按照WTO规则,尽快消除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必须注意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并使之和谐统一于混合所有制经济之中。  相似文献   

17.
所有制结构改革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不能不进一步明确提出所有制问题。我们需要在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前提下改革我国的所有制结构,使所有制的社会构成更加合理,其内部所有权、经营权(占用权)、分配权的配置比较妥当。所有制结构的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中带有根本意义的一项改革。  相似文献   

18.
余兴喜 《当代经济科学》1993,15(2):69-71,55
本文认为,我国走向市场经济必须解决好两个关键问题,即所有制的改革与法制的建设。如果不对所有制进行改革,不解决国有企业“产权关系模糊”问题,就不能形成强有力的利益激励与约束机制,也就不能有效地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如果没有法制保障,市场经济就不可能正常、有效地运行。同时,所有制改革本身也必须要有法制的保障。  相似文献   

19.
自1997年党的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提出混合所有制经济以来,经历二十多年的发展,混合所有制已经成为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然而从现实生产力发展情况来看,当前我国仍然需要加大所有制结构调整的力度,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我国所有制结构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适应.为此,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继续对混合所有制经济的重要作用予以强调,相关论断和改革意见的提出明确了我国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目的和意义,并为我国下一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优化指明了方向,这掀起了学术界对于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新一波研究热潮.《混合所有制经济新论》(常修泽等著,安徽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即成书于这样的背景之上.作者常修泽结合自己30余年来对产权研究、混合所有制经济研究的思考所得,与多位来自国家发改委、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等的专家学者共同围绕"混合所有制新论"撰写了此书.该书在立意、体系、观点、方略等方面推陈出新,深刻地阐述了中国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理论、战略和路径,特别是对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体制政策空间和创新难点进行了深度分析,建构起一个比较完整的混合所有制经济理论体系,对于探索和分析下一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总体而言,本书独有的研究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搞活企业,风险机制和利益机制脱节、预算约束软化是进一步搞活企业的主要障碍,要克服这些障碍,就要使财产关系明晰化。实践表明,现行的所有制形式模糊了财产关系,不利于调动企业的管理者和企业职工搞活企业的积极性,所有制改革的目标,就是使每一个劳动者都确确实实感受到自己是公有财产的主人。本刊今年第五期刊登的范恒山同志的文章,以及其他同志有关的文章,虽然不是尽善尽美,但从理顺财产关系入手完善企业经营机制,无疑是深化企业改革颇有前途的思路。经济理论探索轻视或回避所有制改革,是有失远见的。本刊今期刊登周昱今同志的文章,意在表明本刊愿为继续探索所有制改革的文字提供一块园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