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元宵节刚过,催货电话不断,刘稳利一周时间就卖出三吨洗洁精、500多斤洗手液及200多斤洁厕灵,赢利4000多元。小小的家用日化品,让刘稳利走上了小康路。没做日化产品前,刘稳利曾涉足很多行业,但都不了了之。走上日化这行也是机缘巧合。2001年春节,由于恶性竞争,她的服装生意几乎没有利润。赋闲在家时,跟从事日化产品研究和开发的大伯学会了几样简单的产品制作  相似文献   

2.
商人陈永镒陈永镒是个商人。1982年,被生活逼得别无选择的陈永税,硬着头皮走进了汉正街工商所的大门,领一纸个体执照开始了他弄潮商海的新生活。一开始,他当街赊销小商品。那些风里来雨里去的艰难日子,虽然没有使他赚到什么钱,但却练就了他生意人的精明。1983年7月,汉正街成立了第一个专业市场──新街服装市场,陈水镒敏锐地感觉到做服装生意的潜在前景,毅然改换门庭,做起服装生意来。这种"吃螃蟹"的勇敢精神,不仅使他避开了强手如林的小商品经营者之间的激烈竞争,寻找到了汉正街市场的空白点,而且造就他很快就在同行中享有"皮…  相似文献   

3.
<正>超市女老板改行做体验式营销湖南省湘乡市的刘跃林是个温文尔雅的白领女性,她原来在一家广告公司做广告设计,工作清闲自在,可她却不满足,一心想自己做老板。后来,她的丈夫做汽车运输生意赚了一笔钱,刘跃林以这笔钱为基础,辞职在社区开了一家200多平方米的超市。不知是经营不善还是选址不佳,反正刘跃林的超市越开越艰难,最多时一个月赔四五万,2005年年底,超市不得不关闭了。在开超市的一年多时间里,刘跃林心情一直不好,经常感冒流鼻涕。  相似文献   

4.
九石 《致富时代》2011,(3):50-51
案例一:盲目"拼杀",她输掉生意起步:未定项目先租店燕子上班时间相对自由,受身边朋友的影响,她很想开一间小店。她发现重庆朝天门金海洋商场里有一间3~4个平方米的小门面要转租。朝天门金海洋商场是做服装和小饰品批发生意的商场,人气旺、商业  相似文献   

5.
解放前,郑举德的父亲做的是针头线脑的小买卖,靠着吃苦好学,生意渐渐做得有声有色,养活了一大家子人。1982年,借助改革开放的春风,年仅27岁的郑举德也走上了经商之路,成为了汉正街第一代个体户、赫赫有名的“拉链大王”。后来,他搞过房地产,卖过服装,一直在改革的大潮中游弋。时光荏苒,20多年后的今天,许多与郑举德同时代的汉正街商人已经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有的破产,有的收山;而他,不仅有服装厂和“和昶”注册商标,而且在寸土寸金的汉正街拥有10多个铺面。更令郑举德欣慰的是,郑家的第三代生意人已经新鲜出炉——他的大儿子和大女儿志…  相似文献   

6.
王茶英是浙江萧山西门镇的农民。1997年,她和丈夫东拼西凑了50万元,盖了一门350平方米的豆制品加工作坊。由于当时萧山做豆腐的还不多。因此夫妻二人只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就成了当地最大的豆制品加工户,客户的不断增加让王茶英的产品供不应求,为了提高产量,1999年3月她拿出全部积蓄开始扩建厂房。然而王茶英没想到的是,她蒸蒸日上的生意早让同行红了眼,就在她的厂房刚刚动工的时候,同城的一家豆制品厂在她对面租了间门面,  相似文献   

7.
“小茅屋”花铺,借外力生财上海的朱道静在自家门前开了“小茅屋”花铺,经营了10多年,非常成功。1987年,在一家服装厂做服装设计的朱道静准备投奔国外亲戚,做艺术品生意。为打好“基础”,她辞职到同济大学,师从刘克敏教授学习素描、山水。可1年后,她却碰到“意外”:由于种种原因,签证没有下来。出国泡汤,单位也没有了,朱道静一下子没有了方向。闲在家里吃父母的“老米饭”总不是个办法,朱道静想,得找个什么事情做做。朱道静的家在威海路上,底层有一间20平方米的临街房。上世纪80年代末,正是威海路汽配街渐成气候的时候,不时有人来询问她是否…  相似文献   

8.
<正>好待遇不如自己创业做品牌服装由火到赔2000年8月,徐静凭借着优异的学习成绩被广东惠州TCL总部录取,做一名文员,薪水待遇都不错。2002年5月,徐静毅然放弃了工作,张罗自己创业,她选择了服裝行业。徐静在河南新乡市租了一个20平方米左右的小店面,代理了杭州一个淑女装品牌。徐静是个有耐力肯付辛苦的人,她进货、调货、服装摆放、销售等所有事情一个人做,功夫不负有心人,徐静的生意越来越好,可没有多久,由于仿冒品牌的厂家越来越多,而且由于服装工艺越来越精,很多仿冒品看起来和正宗品牌也相差无几,消费者很难区别,最重要的是这些仿冒产品成本极低,所以售价也比自己的牌子便宜的多,徐静的生意走了下坡路,2003年中旬,徐静的店面关了。  相似文献   

9.
我叫徐玉亮,出身河北衡水市农村,毕业于烹饪专科学校。毕业后在北京做了两年厨师,觉得打工没什么前途,就去烧饼铺做了一年学徒工。1994年春天,我回到衡水开了第一家烧饼铺,经过两年的努力,烧饼店生意越来越红火了。很多当地人都特地坐公交车或坐出租车赶几十里路来买烧饼。记得一位顾客说让我给她报销路费,虽说是她的一句玩笑话,但却萌发了我发展分店的念头。  相似文献   

10.
<正>福满家超市是一家经营面积在1500平方米的中型超市,主要以经营日化用品及食品为主。建成伊始,福满家在无任何竞争对手的打压下经营得红红火火。但进入2005年以来,一家9000平方米的大型H超市在福满家2公里外开业,从此福满家的日子一天比一天难过。在朋友的引荐下,笔者结识了福满家的江老板,并答应为其策划全程复兴方案,以帮助福满家走出销售寒冬。  相似文献   

11.
汉正街多次出现在《光彩》杂志上,因为汉正街一直是许多个私业户叱咤风云、虎跃龙腾的用武之地、托身之所。如今的汉正街却略显疲态:这种以批发为主兼做零售的业态,在商品流通不很便利的时代的确起到了丰富市场的作用,生意火旺自在情理之中。可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它的局限日益显现,无论是价格还是购物环境都失去了强劲的竞争力。汉正街向何处去?善变的汉正街要变,善变的汉正街在变。  相似文献   

12.
一为了找到一条致富路,李金堂去临沂茶叶市场打工,做了两年,摸到了经营的窍门,自立门户开始做起茶叶生意。靠着诚信经营,他的生意越做越顺,手头有了些许积蓄。1995年,村里有座荒山对外承包,告示贴出多日无人问津。李金堂却在这座光秃秃的荒山上看到了致富的商机。  相似文献   

13.
心理聊吧     
《光彩》2008,(4):60-61
逝者已去,生活还要继续我父亲前不久因车祸去世,这对我们全家的打击非常大,尤其是我母亲,感觉她一下子老了许多,才50岁却像年逾60。最近几天,她开始一个人絮絮叨叨地说话,一会儿像是和我父亲商量生意上的事,一会儿又像是在交待店员做什么(我们家经营一个规模不大的餐馆,平时生意还不错)。她还告诉我们,父亲没有去,  相似文献   

14.
<正> 屡战屡败被逼走上发明路"陈建美终于回到广州,还进入了事业单位!"在人们惊讶羡慕时,经历了5年知青生活锻炼的她,却不顾所有亲朋好友的反对,下海了。陈建美先是做服装批发赚了一点钱,然后筹集资金开了一家服装厂,生意是越做越大。然而陈建美却栽在了三角账上。由于资金链的断缺,她辛辛苦苦经营了7年的服装厂倒闭了,手中只剩下一堆欠条和万般无奈。陈建美不甘心,她东拼西凑了几万元  相似文献   

15.
汉正街揭秘     
在经济难以启动,消费不旺,众皆慨叹“生意难做”的今天,汉正街依然风采不减当年。汉正街的老板们有何诀窍?  相似文献   

16.
《中国工商》2004,(9):192-193
广州立白企业集团有限公司是近几年迅速崛起的大型日化企业,成立于1994年。经过10年的发展,目前已拥有10家全资企业和6家合资企业,员工3000多人。经营有洗衣粉类、牙膏类、液洗类、皂类、消杀类、纸类、化妆品类等7大类60多个品种的系列产品。  相似文献   

17.
2009年,是市场压力与动力同在、挑战与机遇并存的一年。回顾过去的一年,市场在广大商户及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妥善应对市场经营主体变换的大环境,适时调整经营思路和方略,在汉正街市场经营形势逐步向纵深发展,公司工作头绪多、任务相当繁重的特殊情况下,较好地完成了年度主要工作任务,市场经营取得了较好成绩。  相似文献   

18.
专业商品市场经营模式的变革——以汉正街市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加入WTO,全国各地专业商品市场发展迅速,其商业经营模式各具特色。汉正街商品市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经营模式也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目前已面临二次创业的转型时期。本文主要以汉正街市场为例,分析了专业商品市场的经营模式,为汉正街和其他专业商品市场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朋友建伟在某大学社区开了一家 书店,开业1年多来,他诚信经营,薄 利多销,并且与校方联合举办了一系 列读书活动,使书店的生意越来越红 火。   朋友建伟在某大学社区开了一家 经营。我之所以这样做,一是为了创造  相似文献   

20.
艾薇 《大经贸》2008,(10):52-53
她13岁只身到新加坡留学,一边读书一边打工实践。她卖过花,做过饰品促销员,做过私人助理。直到有一年春节,她通过橘子树的生意赚到了50万新币的第一桶金,开了自己的贸易公司。2007年3月,她率先在上海开办了中国首家有机茶连锁餐厅——上海喜客多连锁餐饮有限公司,倡导有机生活新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