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开启了两轮大规模的区域"经济追赶"浪潮,所取得的成效斐然,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工业化路径的恰当选择。本文以江苏省苏北地区为样本,分析该地区发展工业化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对"新四化"同步发展背景下后发追赶地区如何推进工业化路径创新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贵州省作为西部后发地区和中国经济发展最落后的省份之一,其工业化基础薄弱,因此贵州省提出了“工业强省”的发展战略,力争走出一条依靠人才、科技、创新等为支撑的新型绿色工业化道路。通过对当前贵州省工业化发展所处的阶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剖析,提出在新时期西部后发地区工业化进程中,以“管理创新”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3.
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后发劣势与后发优势评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后发劣势与 后发优势的含义及其性质 后发劣势(disadvantage of backwardness)、后发优势(advantage of backwardness)是与先发劣势、先发优势相对应的概念,其出现源于发展的不平衡。经济学中后发劣势与后发优势概念的出现自然源于经济  相似文献   

4.
人力资本的提升是后发地区实现经济跨越发展的必然途径。人力资本存量水平较低、积累能力较弱、资本结构失衡与利用效率低下等是目前后发地区经济跨越发展的突出障碍。只有从根本上解决后发地区人力资本存在的突出问题,才能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实现后发地区经济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5.
高新技术产业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的带动作用日益凸显。后发地区存在高新技术产业起步晚、基础薄弱和资金缺乏等问题,致使后发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扶持政策建设难度较大。然而,后发地区高新技术产业政策的不足有一些与地区资源约束直接相关,有一些却来源于政策设计在扶持对象、环节和方法上的偏失。以海南省为例,通过对投融资政策、财税政策、人才政策和产学研政策等具体内容的系统分析,指出该地区现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政策存在的不足,并结合当地的特殊条件和经济基础,提出高新技术产业扶持政策的完善措施,以期为我国后发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政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区域协同发展是我国区域经济调整面临的重大课题,后发区域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滞后地区,是我国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的短板、痛点,增强后发区域发展能力,对我国宏观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软实力构建的角度,对后发区域城市持续发展能力进行探讨,指出后发地区城市增强软实力建设的必要性,并以兰州市为例,分析了西部后发地区城市软实力建设面临的机遇、优势及困难约束,提出增强兰州竞争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后发地区人力资本提升学习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力资本的提升是后发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途径。然而人力资本的迅速提升需要靠向外学习模仿,依靠"外智"完成,在向"外智"学习过程中存在博弈过程。从而从博弈角度对双方学习合作的稳定性与有效途径提出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8.
易毅  韩江波 《经济师》2009,(4):27-28
评价一个省的自主创新能力,不仅要关注其总体自主创新能力如何,更要关注其不同地区的自主创新能力的强弱:不仅要关注其先发地区的自主创新能力如何,而且要关注其后发地区的自主创新能力的强弱。近一些年来.广东总体自主创新能力一直居于全国前列,但其不同地区自主创新能力差别很大。一般来讲,广东省内广州、深圳等先发地区(狭义上的珠江三角洲)自主创新能力不仅在广东甚至在全国都较强,而广东的后发地区(珠江三角洲以外的地区),例如汕尾、河源等自主创新能力较弱。通过对两者自主创新能力的分析,找出广东后发地区自主创新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地采取措施.从而为增强广东后发地区的自主创新能力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
后发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动力是由政府推动力、需求拉动力、创新带动力和企业驱动力构成的,这四种动力的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复杂的动态动力系统。在后发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形成期、成长期、成熟期和变革期,每一种动力的作用强度会存在明显的差别,这就要求动力主体在不同时期不断调整自身的行为,达到推动后发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成长的目的。后发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周期有其独特的内在规律,形成期、成长期相对较短且成长速度更快,变革期的跳跃可能性更大。笔者以专家调查问卷的形式,获取了成长动力因子的得分,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出产业成长动力因子的权重以及在产业不同时期贡献率的动态变化,从而验证后发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动力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10.
路径依赖和路径创造是影响技术落后国家(地区)实现技术赶超的关键因素。基于Verspagen模型,建立了一个新的技术后发国家(地区)技术赶超模型。指出:技术后发国家(地区)缩小技术差距和实现技术赶超的关键不仅是提高自身技术能力,而且包括打破路径依赖的锁定效应、实现路径创造。建议:技术后发国家(地区)一方面要培育自身的技术能力,另一方面要强化经济主体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尽快摆脱技术对路径依赖的负面影响、实现技术赶超。  相似文献   

11.
欠发达地区农村经济发展面临资源环境压力,农村工业化面临环境资源约束.解决欠发达地区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环境资源问题,必须发展欠发达地区农村循环经济,而推进农村新型工业化是欠发达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2.
农村金融一直是政府和学术界近年来关注的热点问题,欠发达地区农户融资难现象成为制约该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本文在欠发达地区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认为:融资难现象实际上是农户进入了一个经济与金融欠发达导致农户商业性贷款少、融资渠道窄、规模小、非生产性用途比重大,进而再次影响经济发展的恶性循环圈。结合欠发达地区自身的特殊性,要从根本上走出这样的困境,着眼点应是农户自身,并针对此采取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十二五时期,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点和难点仍在欠发达地区。黄冈市位于湖北省东部大别山南麓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在新农村建设中面临着基础设施及环境建设滞后等亟待解决的难题。以黄冈市为例,分析和概括欠发达地区乡村旅游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欠发达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的建议性思路。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国内外农村发展和反贫困的思潮中,人的发展都处于核心位置。在我国贫困的农村地区,一方面,人力资源低效 使用,另一方面,高素质劳动力却极为缺乏。因此,加大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对我国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即从这一点出发,对我 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5.
以福建沙县为例,利用实地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自我雇佣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有无手艺或技能对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自我雇佣行为的影响程度最大,社会文化因素次之,家庭人口数因素的影响最小;具体来讲,有手艺或技能对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进行自我雇佣起决定性作用;地区的重商文化氛围和家族文化越浓,该地区的农村劳动力越容易选择自我雇佣;家庭人口数越多,农村劳动力的自我雇佣行为越有可能发生。  相似文献   

16.
我国西部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工业反哺农业是我国工业化中期阶段新型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的概括.根据西部地区大多数农村自然条件差、民族聚居区多、经济发展落后等自然和经济的实际情况,从西部地区存在双层刚性二元经济结构、农村工业化进程缓慢、城镇化进程滞后、大量贫困人口特殊性出发,探讨西部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突破点,加快西部地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逐步缩小城乡之间差距,进而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差距.  相似文献   

17.
广东欠发达地区由于受到自然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工业发展水平低,工业化进程缓慢,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珠三角地区。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城乡结构等方面对广东欠发达地区与珠三角地区的工业化进程进行对比分析,说明欠发达地区工业化所处阶段。  相似文献   

18.
论乡村工业的未来与农村小城镇的发展阶段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蓝万炼 《经济地理》2001,21(6):684-689
应该正确认识农村小城镇在我国农村现代化中的作用,农村小城镇的发展并不能代替农村城市化。我国的农村小城镇在其发展历程中已走过了乡村集市贸易中心地阶段,乡村行政中心地阶段,现在正处于乡村工业中心地阶段,目前的乡村工业化道路只是我国农民在特定时期和特定条件下的选择。随着我国乡村工业与城市工业并行的二元工业化模式向一元城市工业化模式的转变,农村小城镇也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乡村社区服务中心地阶段。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问题是关系到我国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关系到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经研究得出,目前河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带来积极经济效应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复杂的社会问题,尤其是弱化了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中央和地方政府应该制定积极的惠农政策,进一步推进农业生产的产业化、规模化,加快农村的新型工业化的步伐,引导农民工回乡创业,实现新农村建设和城市化进程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村的产业发展及方向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郑秀峰 《经济经纬》2004,(2):117-120
中国农村经济发展迟缓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中国农村产业发展的道路选择问题,传统的工业化发展道路不适合我国国情。中国农村经济发展迟缓,原因在于农业自身产业结构的趋同以及第二产业发展和城市产业雷同。总体来讲,乡镇企业工业品的生产无法超越城市企业,农村工业企业将也无法得到现代金融业的支持。因此,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可选择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作为引擎,利用农业自身的比较优势,进行专业化生产。现代金融业的趋利动机,将会形成与此相适应的金融支持和金融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