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骨干课,自2005年整合以来,一直存在着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随着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严峻挑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也面临重构压力。只有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进行从形式到内容、从理论到实践的深入改革,才能使《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收到实效。通过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两个模块的研究,构建合理的双模块化实践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新课程方案中四门课程之一,是一门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大学生成才的课程。如何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实效性,是当前高校思想政理论课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是一门有着较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的课程.由于在本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各高校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而轻实践的状况,从而导致了课程的教学实效性较差.因此,要实现《基础》课的教学目标,增强课程的实践教学效果,就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基础》课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与实践.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阐述了项目教学法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的嵌合性及项目教学法在该课程实践教学中应用的步骤和效果。  相似文献   

5.
"大班教学"一直是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传统,虽然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但缺陷并存。"中班讲授,小班实践"可以弥补"大班教学"的缺陷,改善课堂教学氛围,促进师生良性互动、教学相长。  相似文献   

6.
《思想道德修养》课是思想品德课的主干课程,也是大学德育教育的基础课程,对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起着较大的促进作用。分析高校《思想道德修养》课的基础地位,提出在该课的教学实践中应注重创新、务实、拓深、求活,以达到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修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改革应注重"问题"意识的培养,而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是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研究型教学"是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基础》课应按照"研究型教学"模式发展,它将使《基础》课更具活力、更富成效。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最引人注目的是"实践教学",即"实验教学"。同时,以研究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书育人也是深化《基础》课教学改革的两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在过去《思想品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两门课程的基础之上,精心整合而成的一门思想政治教育必修课。为适应新的教学需要,教师可以尝试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考核、教学情感等多个方面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9.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帮助大学生解决成长中的困惑与实际问题。要实现这一目的,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作用。只有探讨《基础》课教学过程的"主体性原则",才能有效帮助大学生真正认同和接受道德规范,付诸实践。  相似文献   

10.
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要加强对大学生环境意识的培养,这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为本课的教学改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专题模块教学模式,就是将“基础”课的教材内容,根据职业院校的特点进行重新整合,分成若干个既相互独立,又有机联系的专题,在每个专题采用“理论认知+案例研讨+实践探索+调查研究”四个教学模块的教学模式.它是在“基础”课教学中贯彻“行动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的一种尝试,使“基础”课教学更符合高职院学生的认知规律,更能体现职业教育特点,从而服务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2.
其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第7章第1节概括的我国社会主义法律运行的第4个环节——"法律适用"这一概念的使用不够妥当,并与教材第188页②这一相关问题的阐释相矛盾;其二,教材第8章第2节"我国的实体法律制度"这一节的标题使用与教材在本节的第2个大问题——"我国的行政法律制度"的阐述中,分别阐述了我国的《行政处罚法》和《行政复议法》这两部非实体法律的内容相矛盾。本文对教材的以上缺陷和问题进行了必要的剖析,并提出了将原教材第2节内容改设为"行政法律制度、民商法律制度、刑事法律制度、经济法律制度"4节内容等建设性修改意见,为进一步完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学科教材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新时代青年教育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新成果,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理论指导和价值引领,更是加强高校思政课建设、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遵循。全面梳理总结和深入学习新时代青年教育思想的丰富内涵,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将其融入到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简称"基础")课的教学中,对引领"基础"课教学、不断丰富和完善教材内容、切实提升教学实效、完成教学改革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进行实践性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切实改善和提高了整体教学的实效性,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也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所以有必要进一步研究。文章具体分析实践性教学的管理体制不完善、实践性教学拘泥于形式、实践性教学活动内容缺乏深度和对实践性教学重要性的认识不够等问题,提出拓宽《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性教学的途径,即首先充分认识课程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其次拓展实践性教学的内容,最后还要加强实践性教学的保障。  相似文献   

15.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公共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视频教学已经成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比较常见的教学形式,本文总结了视频教学的优势,指出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考试方式的理论与实践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考试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只考学生的理论水平,不考评学生的道德操守。这不利于学生良好道德与法律行为的养成,削弱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学成效。考试方式的改革主要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理论考试和学生的道德与法律行为考评相结合,让学生明确自己在学习生活中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从而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  相似文献   

17.
当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教学虽有所改善,但仍存在着不少问题。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提倡以人为中心、进行非指导性教学、创建和谐师生关系等,这些都对"基础"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环境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它所蕴含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既有鲜明厚重的历史性,又有与时俱进的教育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提高教学实效,可充分借鉴、应用红色文化资源,拓展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搭建红色文化实习基地、建设红色文化教育网站等方式,切实促进红色文化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的教学应用。从而推动课程革新与教学进步。  相似文献   

19.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非法律专业大学生学习法律知识、树立法律意识、培养法律思维、形成守法习惯的基本渠道之一,教育者要充分发挥这种主渠道的作用,明确法律专题教学的目标与任务,认清当前法律教学的实际形势。通过多途径、多方法来增强法律专题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要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展开对该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与实践。实施项目化教学对于真正发挥该课程对学生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