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轮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带来巨大冲击。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省经济结构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因而受到的冲击也不同。通过对典型外向型经济省份江苏省与非外向型经济省份辽宁省的比较发现,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对对江苏省影响十分巨大,单纯依靠宽松的货币政策很难恢复到危机以前的情况,货币政策对其效果有限。相对来讲,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对于辽宁省的影响却十分有限,其经济增长主要是受货币政策和GDP自身趋势影响。另外,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国际金融危机对江苏省经济的影响在2009年和2010年最严重,到2011年情况可能会好转。  相似文献   

2.
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外部需求不足、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货币汇率波动、国际市场竞争更趋激烈等外部冲击已明显影响我国出口贸易.浙江是我国典型的外向型省份,其贸易依存度从1992年的21.8%上升到2007年的72.1%.  相似文献   

3.
<正>疫情期间,国际分工形成的全球产业链受到较大冲击,危及我国以制造业为主的大多数进出口行业。在后疫情时代,江苏省作为制造业大省及进出口大省,外向型制造业企业仍面临诸多困境,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也更加多样化和综合化,亟需商业银行创新服务模式。近年来,疫情叠加中美经贸摩擦等多方面内外不利因素,江苏省外向型经济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一是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外需不振。  相似文献   

4.
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外部冲击还在延续,对外向型产业为主的江苏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为了改变对投资和出口的过度依赖,江苏产业应以"十二五"规划纲要为指导,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在科技进步中寻找出路。同时加强金融支持力度,追求低碳、生态方式,强化政府作用,强调基础研究和人才培养,推动江苏经济健康、科学、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钟春平 《银行家》2021,(3):48-52
问题的起源——扩张的财政政策,以应对突发的外部冲击当前,全球经济都面临突发的疫情冲击,这种冲击远比一般的技术冲击或者石油冲击更具有负面影响,甚至战争带来的影响也不如这种疫情冲击,它对社会的总供给和总需求都带来了显著影响。首先影响的是总供给,直接减少了厂商的生产,特别是劳动力投入,这种对劳动力的影响一般的外部冲击都很少见。  相似文献   

6.
2010年以来,全球经济失衡问题凸显,中国经济面临内、外部的严重冲击,而经常账户是内、外部经济相互影响的一个重要传导媒介。基于经常账户均衡决定理论,采用1982-2010年数据,运用回归分析、格兰杰检验、VAR脉冲响应等方法,研究了投资率、经济增长率和金融体系发展效率对于我国经常账户平衡的冲击。投资和金融发展对经常账户平衡具有影响,经常账户与经济增长没有必然关联,进而提出注重中长期投资规划、加强金融结构调整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纪敏 《金融研究》2009,(6):31-43
本文通过实证分析,研究了外部冲击通过需求拉动、成本推动和货币冲击三条渠道对国内价格波动产生影响。进一步分析表明,在外部冲击导致国内价格波动的背后,反应出我国宏观经济结构失衡、增长方式不合理、资源价格和汇率弹性需进一步增强等深层次问题。  相似文献   

8.
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非常微妙的时期。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经济过热、通货膨胀、资产价格上涨、热钱流入等,仍然是困扰着宏观决策者的难题。但是,到2008年,由于外部冲击、国内经济形势的演变、或者宏观政策冲击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经济有  相似文献   

9.
外部冲击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一般是暂时的,但冲击消失之后经济应该有一种回归的趋势。2008年初的雪灾为人们又增添了一份忧虑,主要是担心这次雪灾对于中国宏观经济基本面的影响。事实上,雪灾对中国经济只是一次局部的,短期的外部冲击,因为  相似文献   

10.
2007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对美国乃至全球经济影响深远,对我国虽没有造成直接的冲击,但对外贸出口产生了不利的滞后影响.鉴于此次金融危机对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沿海省份冲击较大,本文选择福建作为剖析对象,对金融危机下外贸发展现势与应策进行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11.
李慧兰  古昕 《金融与市场》2023,(8):12-23+85
开放经济下,伴随经济结构性变化、货币政策转型以及汇率改革等宏观经济信息同时出现,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变化成为了亟待研究的问题。为此,本文通过构建兼具随机波动和时变参数的VAR模型,刻画经济系统中货币政策冲击以及传导机制的时变性,并以此分析开放经济下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调控的有效性。研究结果显示:第一,当前宏观经济的微波化是由货币政策效用增强以及外部冲击规模减小共同引起的;第二,在开放型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人民币汇率市场化进程的推进伴随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更为顺畅,货币政策的调控效果有所增强。货币当局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应及时充分考虑人民币汇率等外部金融市场信息冲击的影响因素,并合理搭配政策措施,以增强我国宏观经济政策调控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非常微妙的时期.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经济过热、通货膨胀、资产价格上涨、热钱流入等,仍然是困扰着宏观决策者的难题.但是,到2008年,由于外部冲击、国内经济形势的演变、或者宏观政策冲击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经济有可能遇到增长放缓、资产价格下滑、热钱流出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区域外向型经济发展的视角,结合河池1999-2008年十年间的国际收支情况,从地方产业结构、外贸依存度、外贸基础、企业管理制度以及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对区域外向型经济的个体影响等五个方面人手,对值得关注的问题和矛盾进行了简要分析与思考,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自从我国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后,国家经济得以快速增长,但由于受开放背景影响,使得我国外向型经济转型升级中存在不少问题,因此,怎样在开放背景下促进外向型经济转型升级就成为现阶段最重要的工作。基于此,本文将从我国外向型经济转型升级中存在的问题入手,重点研究开放背景下有利于外向型经济转型升级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对苏州外向型经济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苏州市外向型经济国际竞争力指数,比较了苏州和深圳外向型经济国际竞争力,并分析了影响苏州市外向型经济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苏州市外向型经济国际竞争力总体上不断提升,但和深圳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固定资产投资和科技、研发支出都有助于提升苏州市外向型经济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国际金融危机对县域实体经济及金融的影响,人民银行宾阳县支行组织开展了对宾阳县具有代表性的竹编、皮革、造纸、蚕茧、淀粉等行业进行调查.调查显示,出口外向型企业受到冲击较大,内向型企业受冲击有限,部分内向型企业是一次发展的好机遇,个别金融机构信贷风险正逐渐形成.  相似文献   

17.
金融危机冲击、企业风险缓冲与政府政策选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什么金融危机冲击会给不同企业带来不同的经济后果,甚至是不同的命运?本文基于"外部冲击→企业缓冲能力→经济后果"的视角构建了企业风险缓冲机制的一般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我们认为,金融危机给企业带来的冲击可以概括为业绩下降(对应于产品市场恶化)和现金流短缺(对应于融资市场恶化)两个方面;微观层面上,金融危机下,影响企业风险缓冲能力的因素包括企业资本结构、资产结构、成本结构、高管背景与政治关联、政府干预程度等因素,企业应通过调整和优化上述因素应对外部冲击;宏观层面上,我们认为,可以考虑通过合理选择政府投资领域、企业打包贷款、设立中小企业基金、改变税收减免方式、促进企业资金周转等方式缓解企业的外部冲击。  相似文献   

18.
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使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更多地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我国以劳动力要素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在全球产业链上长期处于附属地位,削弱了我国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美国的次贷危机爆发引发全球经济动荡,同时也成为引发我国当前经济困境的外部冲击源,而对于外部市场的过分依赖则使我国当前经济运行面临巨大的困境。  相似文献   

19.
孙工声 《金融研究》2009,(11):60-73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是经济的过度波动。2008年第四季度,在外部冲击与国内经济周期调整和结构调整压力等多重因素作用下,中国经济出现了深幅调整,经济的过度波动再次激起了人们对导致宏观经济波动的内外因素的关注与讨论。那么,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究竟是源于内部调整还是外部冲击呢?本文基于内外双重视角;实证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导致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因素。实证结果表明,外部冲击对国内宏观经济波动的贡献度相当高,是导致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重要因素,而国内经济市场化演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并不是导致宏观经济波动的主要因素,即中国宏观经济波动主要来自外部冲击而非内部调整。  相似文献   

20.
“金砖四国”的经济形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经济体发展迅速,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和世界经济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受能源和粮食价格大幅上涨以及次贷危机的持续影响,“金砖四国”的通货膨胀水平明显上升。在经济联动性加强的情况下,我国应密切关注国际能源和资源类原材料价格走势,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减轻输入型通胀压力;通过加快经济结构调整降低对外向型部门的依赖,通过扩大内需增强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以稳定预期为主,谨慎把握紧缩性政策的力度、节奏和尺度;继续推进贸易和投资多元化战略,加强“金砖四国”间的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