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虑到中国经济发展的活力以及正面临的能源短缺和国际贸易摩擦的加剧,本文深入考察了日本经济的发展历程。基于中国与日本战后经济腾飞的相似之处,文章剖析并比较两国经济发展共同点之后深刻的体制根源,对提升中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加强国际间经济合作,加快地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随着中国经济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处于中国改革开放前沿的浦东新区将获得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机遇。江泽民主席在最近召开的中共十五大报告中要求,进一步办好经济特区和浦东新区。浦东新区将进一步通过加强与国际经济接轨,特别是与邻近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创造新的发展机会,推进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的进程。在亚洲近邻国家中,地理位置与上海浦东最近的是日本。上海到日本约800海里,而日本又是当今世界经济发达国家之一,拥有巨大的经济、技…  相似文献   

3.
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后,受国际环境变化和自身经济发展迟缓的影响,日本对东盟的经济发展援助出现许多新情况,集中表现为援助形式的多样化和援助内容的深入化。这种变化必将对日本经济未来发展及构建东盟的新型国际经济关系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地区经济一体化日趋深化的当今世界,国际经贸合作对于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日益加强。可以说,能否有效地参加国际分工和扩大与其他国家的经济技术交流已成为决定一国经济发展态势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对于一国之内的不同地区也是这样,地区间经济发展程度的差距与开放程度的差距关系十分紧密。中国东北地区这个老工业基地只有加快改革、扩大开放才能再造昔日之辉煌。按照人们的设想,中国东北地区借助地缘优势和互补型的经济结构,与日本开展经贸合作本应比国内其他地区发展更快。然而,事情并不像想象那么乐观,实际上中国东北三省与日本的经贸合作现状并不尽如人意,因此,在这个新旧世纪之交的历史围折之际,分析制约中国东北地区与日本开展经贸合作的原因,展望未来,把握促进双方加强合作的新机遇,并且认清所应解决的关键性课题就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5.
战后50年:日本经济与中国冯昭奎战后日本经济发展了50年,但是,对于我个人来说,从开始感觉到日本经济的存在,至今只有15—16年,因为在1979年中国改革开放以前,我对战后日本经济发展可说是一无所知,因此,当我在这个改革开放开始之年被派往日本学习电子...  相似文献   

6.
主管经济财政的大臣竹中平藏认为,日本经济可以说开始复苏了。全球之所以关注日本经济,是因为日本经济对中国、对东亚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当今农业经济国际化的几种模式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国际化是目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一项紧迫性任务。研究当今世界农业经济发展的国际模式,有利于推动中国农业经济的国际化进程,当今世界流行的农业经济国际化模式主要有:一是发达国家农业国际化的一般模式,包括日本农业经济模式、欧盟农业经济模式和美国农业经济模式;二是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模式;三是21世纪世界农业国际化的基本模式。本文在分析当今世界流行的农业国际化模式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国发展农业经济国际化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8.
日本经济为何输掉10年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日本经济在20世纪60年代创造了“奇迹”,80年代其国际经济地位达到峰,然而进入90年代以后却陷入了严重的萧条,发生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巨大变化,这对全球经济,尤其是对中国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深入研究日本经济的变化对中国经济发展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中国经济国际化的背景下,进一步研究对世纪威海在中韩桥头堡经济带的战略地位,找准威海在实施经济国际化中的位置,及时调整和完善威海的经济发展战略,对于充分发挥区域潜能,拓展经济发展的新空间,实现新的突破和跨越,占领国际经济发展的制高点是非常必要的。威海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港口、工业贸易和旅游城市,地处山东半岛最东端,与韩国、日本隔海相望,位于渤海、黄海、东海重要交通枢纽地位,是对外开放、对内辐射的窗口。处于国际国内两个辐射扇面的交汇点,是我国东北地区与东北亚各国进行经贸往来的重要窗口和…  相似文献   

10.
"近世中国经济发展模式选择与实践" 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江西财大社会经济史研究所和中国经济史学会三家联合,于2005年5月13—17日在江西财经大学举办了“近世中国经济发展模式选择与实践”国际学术研讨会。有来自俄罗斯、日本、中国大陆及台湾、香港地区6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并围绕会议主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1.
中日经济关系的转折点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中日经济关系实际上经历了两个阶段,已经由昔日中国对日本的单向依赖,转变为中国与日本的相互依存。中日经济关系稳步、健康发展的关键,不在中国,而在日本,在于日本能否战胜自卑情结,以平等的心态对待中国,把中国看成是一个平等的竞争对手和合作伙伴。这一点不但对中日经济关系的发展意义重大,而且对东亚乃至世界的经济发展与经济合作关系重大。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日本各界非常关注中国的经济发展并形成了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有益于日本,两国之间应该进行积极的经济技术合作。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之快有可能使其在短时间内实现对日本的赶超,这将不利于日本,因此对日中之间的合作持消极态度。最近日本企业生产基地的中国转移以及随之而来的日本产业空洞化问题更加深了这种观点“中国威胁论”的普遍性。在各种各样的观点未得定论之时,本文试就民营科技领域日中合作问题展开讨论。一、中国产业竞争力的提高和技术创新我们认为,日本的消费者正从…  相似文献   

13.
李斌 《新财经》2010,(7):46-49
市场经济地位的确立对中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中国企业在遭受国际反倾销过程中损失惨重。但是,作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欧盟、美国和日本无一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相似文献   

14.
经济体制的改革,推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建立,加快世界经济区域化、一体化及国际化的形成,这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经济发展必然与国际经济接轨,势必受到国际间经济制约,与世界经济贸易同步发展,因此国际贸易和经营自然形成企业与国际...  相似文献   

15.
尽管低碳经济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现实条件来看,尚不具备全面向低碳经济转轨的条件。中国在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技术、产业基础、国际话语权等方面,都受到较大的制约。面对国际社会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契机,中国应在低碳发展理念的基础上,全面改进现有的产能和效率。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快速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6.
《海外经济评论》2005,(16):31-32
经合组织(OECD)表示,目前各国普遍看好美国与中国经济,而日本对美中两国的出口贸易也在不断扩大,因此美中两国强劲的经济发展一定程度将助推日本未来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7.
黄涛 《环球财经》2010,(6):78-79
今日中国经济之危险处境,与上世纪80年代的日本何其相似;而在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完善程度、经济体制等方面,中国又与当时的日本差距明显  相似文献   

18.
日本对亚洲直接投资的新变化及其原因初探吉林大学日本研究所张卓80年代以来,亚洲地区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吸引了世界各国投资者的兴趣。作为世界第一位对外投资大国的日本当然不甘落后。尤其随着世界经济形势和国际政治环境的变化,日元升值压力以及日本国内经济周期...  相似文献   

19.
2008年9月.一场由自由资本主义引发的金融危机从美国华尔街向世界各地区迅速蔓延,欧洲、日本、中国等经济全球化的经济主体无一例外地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中国作为经济发展最为迅速的经济体。为稳定国内经济、为世界经济复苏.结合国际和国内经济以及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实际情况.于2008年12月出台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称《纲要》)。下面笔者结合这次危机的国际与国内背景以及自己的学习体会谈一谈一些粗漏见解。  相似文献   

20.
日本已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它的制成品竞争力在国际市场首屈一指,但仍然是一个劳务净进口国;它的制造业部门比较齐全,但服务业比美国落后。战后,日本经济发展靠的是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今后,它要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也必然继续调整产业结构。探讨日本产业结构变化的趋势,对认识日本经济发展趋势,展望它在未来国际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及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