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剖析管理层收购(MBO)在我国的现状,揭示了我国MBO操作中的不透明和暗箱操作现象,提出了从收购主体合法性审计、定价审计、信息披露审计以及MBO后的审计等方面,对管理层收购审计的策略与重点。  相似文献   

2.
关于MBO的几点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鹏豪  胡新  赵雪淞 《价值工程》2005,24(1):124-126
管理层收购(MBO)是我国目前是颇具争议的一种企业并购方式。本文从管理层收购和我国实际密切想联系的几个理论层面问题出发,对MBO这一现象进行探讨和思考。只有这些基本理论问题得到了解决,那些具体操作层面的问题才会纲举目张,思路清晰。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一些企业开始借助管理层收购(MBO)方式实现企业产权的变革。由于引起较大争议,目前MBO收购虽未作法律性禁止,但在我国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已暂叫停。主要是因为以往的MBO实施暴露出许多诸如收购主体、法律障碍、收购价格、收购资本等问题,本文就MBO在我国的实施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并提出若干我国企业MBO实施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孟辉 《中外管理》2003,(10):60-60
管理层收购信托(MBO信托)是指信托公司为拟实施管理层收购的企业提供的集融资安排、股权持有、企业重整和套现退出于一身的信托计划。与传统的管理层收购相比较.MBO信托满足了收购主体合法性和隐秘性的要求.实现了收购资金合法性的目的.更由于信托公司作为专业中介有利于维护参与各方的合法利益.所以在管理层收购中被广泛关注和利用。  相似文献   

5.
管理层收购作为一种企业重组的工具,自引进我国的那一天起就受到了众多的非议,而争议的焦点便是MBO的定价问题。本文主要就我国MBO资产定价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详细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金灵 《中外管理》2004,(1):101-101
MBO原意是说在合伙或合股的企业中.主要股东兼管理人把别人的份额买下来。因此.MBO的准确含义是管理层买断.而不是我国通常所指的管理层收购控股权(MBC)。在西方经济中.管理层参股或给予期权比较普遍.但很少有管理层收购或买断的.因为很少有人会给囊中羞涩的经理提供巨额资金去MBO。杠杆收购一般只是提供给自己已有相当资产和实力的投资人,在担保和抵押的基础上去做。  相似文献   

7.
自1999年起,管理层收购作为一种新兴的产权改革方式在我国掀起了"MBO热"。本文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和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前后的财务数据,通过对投资行为相关指标来分析管理层收购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经实证研究,管理层收购会促使企业投资规模显著扩大,但在现金流量层面并不显著,并且管理层持股比例与实施了MBO的上市公司的投资行为并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从财富效应角度研究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昕 《企业经济》2005,(11):217-219
本文以截至2004年8月我国实行管理层收购(MBO)的24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利用事件分析法对MBO前后流通股和非流通股股东的财富变化进行了实证研究。从研究结果发现:MBO对流通股股东和企业管理层均带来了一定的收益,但企业在MBO后业绩并没有显著的改善。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沪深2001~2006年已实施管理层收购且至少有一个完整会计年度的22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分别从收购主体、收购客体、收购定价、融资渠道和实施MBO的绩效几个方面探讨了我国企业管理层收购中的主体和客体所具有的特殊性,得出如下结论:我国企业MBO的政策主导性很强;以壳公司为收购主体;管理层控股份额一般在30%以内;主要收购非流通股;收购定价与每股净资产高度正相关;实施MBO前后企业绩效的提高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管理层收购(MBO)作为上市公司优化股权结构和进行企业管理层激励的重要机制,越来越受到学术界和实务界的关注。本文结合“粤美的“MBO融资案例,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MBO融资及其偿还情况,总结出一些启示和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MBO研究与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管理层收购(MBO)作为一种企业收购方式,可以将公司发展和管理层利益紧密联系,起到激励管理层积极性、提升企业经营管理凝聚力、降低委托代理成本等作用。但我国企业在MBO应用过程中还在定价、融资渠道、信息披露等方面存在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并从完善定价机制、拓宽融资渠道和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机制等方面提出对策,将有助于MBO实践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2.
浅析MBO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MBO(即管理层收购)作为一种舶来品,自粤美的第一次尝试以来,在我国已相继有多家进行实施。理论上讲,MBO在明晰产权、降低代理成本、强化管理层激励机制、整合企业资源、解决国有资本的退出方面能够取得一定的积极效果。但从我国已有的案例看,问题不少,像收购价格、融资途径、MBO后管理层的某些决策等受到了诸多方面的指责和怀疑。针对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3.
MBO作为企业杠杆收购融资的一种方式,在优化公司治理结构、管理层激励等方面被寄予厚望。中国的MBO历史不长,但已成为我国企业资产重组和资源重新配置的重要新途径。本文在阐述MBO的概念和目标的基础上,根据分析我国开展管理层收购的现状并与国外先进经验对比,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国有企业的MBO,把国有资产转让给对企业内部十分了解的管理层,国有资产退出,通过股权结构的重新安排,建立清晰可辨的产权关系.此外,MBO在促进企业结构调整,降低代理成本以及改善企业绩效等方面也存在积极作用,同时,我们也应看到MBO给我国企业带来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MBO过程中涉及的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文章给出了收购能否成功的条件以及管理层和流通股股东之间可能出现的博弈结果,最后提出我国当前管理层收购中面临的风险和对策。  相似文献   

16.
MBO后公司管理层可能利用各种方式侵犯外部流通股东利益是许多人反对我国上市公司实施MBO的原因之一。文章对我国上市公司 MBO公告的股价效应和流通股东的长期收益特点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统计分析,发现 MBO公司流通股东虽然没有遭受财富损失,但也没有获得超过市场平均水平的高额回报。总体看来,我国上市公司MBO对流通股东财富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我国企业实施管理层收购的风险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股世界性的潮流从西方逐渐引入我国,它就是MBO,即管理层收购。在我国,MBO演变成一种以管理层为主、与股权激励相联系、通过融资对目标企业部分股权进行收购并意在获取企业实际控制权的收购行为。但在目前阶段,我国企业是否适宜采用MBO,还有待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张仪 《会计之友》2004,(8):55-56
管理层收购(英缩写MBO)是指经理、管理人员(管理层)通过购买一个公司的全部或大部分股份来获得该公司控制权的行为。管理层购买了所在公司的股份而改变了公司所有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构.进而能达到重组所在公司的目的,并获取预期的收益。MBO最初是指上市公司的股份回购.这种回购主要由管理层发动,以取得公司控制权为目的,通过收购上市公司的全部或大部分所有权益的并购方式。MBO价格的确定是MBO的关键,本对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在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实施MBO所运用的各种融资方式中,管理层以企业的资产或股权为抵押向金融机构贷款融资是最主要的债务融资方式。但是,该融资方式不仅存在着很大的法律风险,而且很可能造成融资风险的转移。为此,本文开创性地提出了“企业家价值保险合同抵押贷款”债务融资方式,这不仅为管理层实施MBO提供了一种新的融资方式,  相似文献   

20.
宣锋 《现代企业》2003,(6):10-11
MBO(ManagementBuy -out)称管理层融资收购。英国经济学家麦克·莱特 (MikeWright)于 1980年提出 ,并对该现象进行了比较规范的定义 ,是指公司的经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本或股权交易收购本公司的行为。通过收购 ,企业的经营者变成了企业的所有者。管理层收购活动完成之后 ,企业的管理层集所有权与经营权于一身 ,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统一。我国最早着手从事MBO的是北京四通集团。北京四通集团的MBO方案成功的解决了产权不明确引起的管理乏力等问题。在北京政府的支持下 ,通过资产收购 ,四通产权归属段永基领导的职工持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