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正囿于行政边界的分割,集中连片特困区已演化为一个具有较强行政壁垒的边缘地区,大量跨域公共问题由此滋生,现有的行政区行政治理模式在应对上述问题时已显得举步维艰。集中连片特困区要想从整体上推进扶贫攻坚战略,必须打破行政区划的藩篱,为常态性的跨域扶贫和协作发展搭建一个良好的制度平台。  相似文献   

2.
囿于行政边界的分割,集中连片特困区已演化为一个具有较强行政壁垒的边缘地区,大量跨域公共问题由此滋生,现有的行政区行政治理模式在应对上述问题时已显得举步维艰。集中连片特困区要想从整体上推进扶贫攻坚战略,必须打破行政区划的藩篱,为常态性的跨域扶贫和协作发展搭建一个良好的制度平台。  相似文献   

3.
比较都市圈内的跨行政区的城市间经济水平增长的差距变化时,如果在行政区内部的城市经济水平增长差距不断缩小的情况下,跨行政区比较的城市经济水平增长差距出现增加的情况,则说明存在边界效应。其内涵为在一体化区域中,存在行政区之间的差距,而这种差距变动趋势与一体化趋势相反,但小于一体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自改革开放开始,中国逐步实现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具有地理"溢出"效应的社会公共事务,要求管理主体打破既有行政区划的边界,逐步实现跨区域的合作和联动。借鉴西方理论和实践经验,跨域治理是适应这一背景的一种方式,但它并不适用于中国的公共事务现实。由于中国社会政府依然是最主要的公共事务管理权威,其他主体都处于相对初级的阶段,不能很好地承担治理责任,区域公共管理就成为目前中国社会应对这一现象的理性选择,也是从既有行政区行政到西方跨域治理这两种道路中选择的具有可实现性的中间道路。  相似文献   

5.
行政区与经济区是城市群发展面临的两个基本边界。在基于行政区的政绩考核体制下,单个城市参与城市群协同发展存在激励不足和动机弱化的障碍。促进城市群内部合作需要构建行政区与经济区并行考核体系,建立合作绩效奖励制度,拓展市直部门的政治协调机制,共同推动区域发展与合作治理。  相似文献   

6.
"河长制"这一创新政策试图通过河长之间的沟通协调来有效实现水污染治理目标,但该政策能否有效解决因流域治理的跨域特征而导致的碎片化管辖和协同治理困境,现有文献对此尚未予以关注。文章首先利用博弈模型和逻辑推演阐释了碎片化治理本身对水污染治理及对河长制政策实施效果的潜在影响,进而基于2007-2018年中国七大流域覆盖的干流县域数据,结合中国生态环境部实施的国家重点监控点的水质数据,对提出的理论假说进行了系统的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我国的流域治理中确实存在明显的碎片化问题,且主要集中在中上游地区,原因在于中上游地区多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其占优策略为被动等待,而下游地区主要为经济发达地区,其占优策略为主动治理,导致下游监管较强、中上游监管较弱而出现污染产业"逆流而上"的现象。同时,河长制能产生水污染治理改善的效果,但尚未解决跨区域协同治理困境,这也正是目前实施的河长制政策的主要局限,亟需后续推行过程中的进一步完善。文章揭示了河长制治理过程中的跨区域碎片化导致的协同治理困境问题,并为此问题提供了实证依据,有利于政府在执行过程中重点关注跨区域的协同合作治理,为政府进一步建立跨区域的河长制协同治理制度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众多的理论和事实已经证明,“画地为牢”的传统行政区治理模式早已不能满足现代跨域环境治理的现实需求,其刚性的治理资源配置是以行政区划为界限的.“锰三角”治理的成功在于该区域已经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多元治理、协同共生”的模式,这种模式有效地实现了治理资源在区域主体间的跨界流动,虽然它不一定具有普适性,但却为破解跨域环境治理困局提供了一个经典的个案.  相似文献   

8.
王堃 《理论观察》2015,(3):45-46
特别行政区制度与国家管理体制之间存在着互动.特别行政区制度是我国国家管理体制中的一个特殊制度,对我国国家管理体制的变迁有相当的启示和影响.它不仅为央地关系法制化发展提供了制度样本,而且为民族区域自治和普通行政区所借鉴.  相似文献   

9.
滕飞 《中国经贸》2009,(20):246-247
在现代社会,河流的自然形态与河流的分区域管理呈现对立和矛盾的形态,并表现出上下游纷争不断,污染责任模糊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唯有改变传统行政分割的水域管理方式,建立跨域河流污染整体治理机制,才是解决跨域水污染防治的有效途径。在其中,激励机制的建设成为污染治理机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分析跨域河流治理的主体参与治理的动机,制定各主体的激励措施和方式,并进一步整合为跨域整体治理机制,实现各个治理主体的积极合作和共担责任。  相似文献   

10.
水环境保护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文章通过对和县得胜河区域水污染治理策略的分析,提出区域水污染治理原则和建议。研究提出:我国在区域水污染治理过程中应构建权责明晰的水污染联动管理机制;严格区域立法建设;保障资金和技术投入;建立节水激励机制,促进形成全社会统一的水忧患意识等。  相似文献   

11.
文化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地域文化,而区域文化对经济发展有全方位、持久的影响.本文分析了导致江浙经济发展差异的历史文化因素,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江浙企业家成长环境的不同,最后提出了促进江苏经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在长江三角洲都市圈的发展过程中,为了自身的经济发展,各地区在产业结构上存在相当程度的趋同,甚至导致了局部的恶性竞争。立足"互利共赢"原则,着手解决产业结构同构问题,本文运用"蓝海战略"对江浙沪三地各自的产业发展战略进行了分析,创新地提出了"四步动作"式的产业调整步骤,并就长三角未来的区域产业发展政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利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从5个相关指标中提取了两个主成分:污染综合成分和废水污染成分,对我国31个地区的环境污染程度进行了排名,再通过对应分析的方法找出各地区的主要污染源。结果表明:广东、江苏、浙江、山东、河南、辽宁等地区是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污染较严重的地区;内蒙古、山西、河北、贵州等地区主要是非废水类污染;西藏、海南、青海污染程度最低。最后,对这种现状给出了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浙江省、江苏省、湖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法治目标具体做法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其他地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法治目标过程中要做实做细统计监测工作、查准问题分类推进、坚持群众路线、加强制度建设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湖北中小企业与江浙中小企业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文章从差距入手,在寻求制约湖北中小企业发展因素的基础上,探讨其发展对策,以期推动湖北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安徽是全国农业大省,农产品出口额在全国却处于相对落后水平,与周边省份如山东、江苏、浙江相比则差距更大。文章从安徽省农产品对外贸易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出发,探究、提出发展安徽农产品对外贸易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长三角两省一市科技合作的现状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3年共同签署《沪苏浙共同推进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协议书》以来,两省一市加快了科技合作的步伐,在联合开展科技攻关、实现科技资源共享、跨区域产学研合作、人才开发一体、加强知识产权协作等方面都取得了成效。但是,由于区域科技合作的体制机制尚不健全,相关配套的政策措施不完善,影响了两省一市科技合作向深层次发展。本文在分析长三角科技合作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湖北中小企业与江浙中小企业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文章从差距入手,在寻求制约湖北中小企业发展因素的基础上,探讨其发展对策,以期推动湖北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姜宁  唐品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1):79-83
文章通过对江浙沪三省市1999--2008年经济增长过程中金融依赖比较研究发现:三省市都是“银行主导型”金融结构,但上海经济增长对于银行贷款的依赖性最强,其次是浙江、江苏;而从具体融资结构比例来看,三省市呈现明显的差异,浙江的间接融资比重比其他两省市都要高,江苏的FDI比重高于上海、浙江两省市,而上海的直接融资比重明显高于江苏、浙江两省。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浙江、广东等省经济发展迅猛,民营经济发展的区域特色鲜明,与此同时,三省民营经济发展的绩效却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引起了理论界和政策制定者的普遍关注。文章在对已有文献进行认真梳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在此领域后续研究应当关注的问题,以期对我国民营经济发展问题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