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商》2016,(11)
农村基层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一部分,农村基层民主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国家政治层面的民主构建。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虽然有了很大成效,但是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仍然存在一些现实困境。基层民主选举的差强人意、村民的法律意识淡薄、民主监督的乏力都不同程度阻碍了基层民主的进步。对此,通过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提升村民的文化水平和政治素质,加强民主监督等来完善农村基层民主自治,使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2.
创新社会组织,促进基层民主建设是十九大创新社会治理的基本要求。我国作为一个发展非均衡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的社会治理对于和谐社会的意义重大。中国农村在党领导之下通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为基本特征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有力地推进了中国农村的基层民主化进程。海南黎族基层民主建设的路径,无论是由历史而得来的经验性的总结还是由政治学理论角度给出的建设性计划,或者是由当下正在进行的民主实验运作,都必须结合党和国家的方针和海南黎族基层民主政治的实际而走出一条合适路径。  相似文献   

3.
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和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和重要保证.本文从多视角地探讨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涵义,对基层单位民主政治建设的必要性和具体措施作了浅要分析.  相似文献   

4.
王晶 《商》2014,(35):71-71
公民广泛而有序的政治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是推动社会主史政治文明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妇女政治参与是国家法律赋予每一个妇女的基本权利,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农村妇女政治参与是村民自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村民主政治的重要体现。目前,我国人口大多数在农村,而妇女占农村人口半数以上,随着改革的推进,妇女日益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力军,成为名副其实的“半边天”。随着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实施,我国村民自治逐步进入法制化轨道,参与村民自治成为新时期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的主要形式。在轰轰烈烈的村民自治进程中,我国农村妇女政治参与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因此,研究新时期农村妇女政治参与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王玲玲 《现代商业》2011,(2):266-268
中共十七大强调要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认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要将基层民主"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则是中国基层民主的主要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促进了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但是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完善村民自治,加速基层民主政治进程,已经成为新时期农村基层工作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商》2015,(43)
基层协商民主作为基层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和中国协商民主的重要实践形式,是完善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政治的必然趋势和重要基础。剖析中国传统协商政治的历史传统及其当代价值,反思当前我国基层协商民主的基本现状,通过发展、创新以及完善我基层协商民主的各种运行机制,努力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基层协商民主模式的理性发展路径。以基层协商民主推动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以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带动人民民主的发展,实现基层民主政治发展与人民民主发展的有效衔接与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7.
三农问题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要解决的问题,它将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政治、经济等诸多领域,三农问题解决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我国的稳定与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多年来三农问题一直深受国家领导人的重视,国家加强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支持与帮扶,乡镇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将直接关乎农民的切身利益,影响三农问题的解决与国家的长治久安,因而应健全基层民主政治制度,实现乡镇长直选,更好的促进乡镇政权合法性。  相似文献   

8.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党的十七大提出了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这一提法有重要的意义。基层群众自治是国家制度民主的具体化,体现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体现了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有利于提高全民的民主素养,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进一步创造条件;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尤其是村民自治制度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保障;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发展有利于形成和谐的社会氛围,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9.
农村经济合同不仅是加强农业、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实现民主管理、监督、民主决策中的真实记录,发展农村经济,维护农村政权及农民权益的重要凭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少的稳压、调节的依据.因此强化农村经济合同的管理对构建和谐新农村和促进基层稳定,实现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安全和保值增值,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政治保证。对于现阶段中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发展面临的问题,要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基础上,通过实践和总结,完善村民自治制度,不断提高发展农村基层民主政治的能力,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业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相似文献   

11.
在民主建设中,基层社区民主建设尤为重要,它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人民当家做主、建设民主国家的基点.着眼于基层社区的民主建设研究,就是了解基层社区公民的诉求,完善基层民主管理制度.基层民主管理法制化是推进我国民主化进程的根本保障.由于社区在我国的特殊地位,其管理制度的完善与发展对我国的民主制度法制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商》2016,(11)
村官腐败行为严重影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与和谐稳定。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涵,也是治理村官腐败的有力举措。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在农村普法中的重要作用,既可推进农村的民主法治建设进程,也是农村基层组织依法有效反腐防腐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3.
扩大基层民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作。基层民主的关键在于健全基层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完善公开办事制度,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加强民众的民主意识。为此,必须深刻认识发展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政治的重大意义,推动社会主义基层民主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  相似文献   

14.
《商》2015,(52):50-51
农民是农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核心力量,农民的文化素质直接影响着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的命运。在研究和分析农民文化素质对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发展的影响基础之上,对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现状进行了探讨,并且从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出发,提出了如何提高农民文化素质,以期对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杨国兵 《商场现代化》2012,(21):301-302
党的十七大首次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基本范畴。农村村民自治作为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重要内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中逐步发展,本文通过襄阳市几个典型村村委会选举切入,结合村委会的日常运行环节,分析当前村民自治面临普遍的社会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叶开亮 《商》2014,(52):45-45
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近年来我国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民众政治参与中的冷漠现象,这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格格不入.尤其农民的政治冷漠现象突出,这使得农村基层民主自治的效用大打折扣,给农民自身的政治参与带来了很大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7.
宋剑飞 《商》2016,(5):38-39
农村社会的改革是我国从乡村社会走向工业社会的现代化过程中的一次重要组织重构,在我国农村发展史乃至当代我国发展经验上均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农村基层的组织结构和治理模式问题,始终是关于国家政权稳定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在农村的改革进程中催生了村民自治这一新型的基层民主制度。村民自治制度为新型的农村社会治理提供了理论基础,通过村民“民主选举、民主决定、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真正实现村民作为管理主体参与到基层农村的各项事务中,促进农村发展。  相似文献   

18.
古琪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16):73-74
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仍然存在不少制约因素。着重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9.
《商》2015,(14)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我国各类型企业管理的精细化程度逐渐提高。企业民主作为一种内源性的企业发展动力,同时也是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作用日益凸显,已经成为助推企业发展不可忽视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0.
公民政治参与的程度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显著标志,是衡量一个国家民主政治发展、社会公平与和谐的重要尺度。提高公民政治参的积极性,让更多的民众关注政治参与,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促进文化大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