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双边自由贸易区的迅猛发展,各国经济相互合作和融合的程度大大增强.与此同时,东亚地区尤其是中韩两国的经济贸易关系日益密切,加快建立双边自由贸易区的呼声不断涌现.文章以中韩两国的货物贸易为研究基础,运用相关模型和指标分别就中韩两国建立双边自由贸易区后可能产生的贸易效应以及对产业内贸易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构建中韩自由贸易区对于增加两国福利、优化两国产业结构以及平衡两国国际收支等方面都有积极影响,中韩两国具有广阔的经贸合作前景.  相似文献   

2.
随着双边自由贸易区的迅猛发展,各国经济相互合作和融合的程度大大增强。与此同时,东亚地区尤其是中韩两国的经济贸易关系日益密切,加快建立双边自由贸易区的呼声不断涌现。文章以中韩两国的货物贸易为研究基础,运用相关模型和指标分别就中韩两国建立双边自由贸易区后可能产生的贸易效应以及对产业内贸易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构建中韩自由贸易区对于增加两国福利、优化两国产业结构以及平衡两国国际收支等方面都有积极影响,中韩两国具有广阔的经贸合作前景。  相似文献   

3.
贸易便利化背景下中韩贸易发展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转FTA协定文本从制度层面提升了中韩贸易便利化水平,其实施可以从实践层面推动中韩贸易发展.通过分析中韩贸易发展现状及特征,结合中韩FTA协定框架下双边贸易便利化的表现,指出贸易便利化背景下中韩贸易可以从继续扩大双边货物贸易、加强服务贸易与合作、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三个方面发力.  相似文献   

4.
区域经济合作日益成为推动各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RCEP的签署为中日韩三国双边经贸合作的扩大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框架机制,中日韩应借此契机进一步拓展合作的深度和广度,积极构建中日韩“新三角”贸易格局,达到“1+1+1>3”的效果。本文客观阐述了中日韩贸易的发展现状和贸易结合度变化,通过运用UN comtrade数据和指数测算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中日、中韩、日韩双边贸易商品结构及其产业内贸易程度,并从中日韩比较优势差异以及贸易互补性的角度,揭示了中日韩三角贸易的潜力。  相似文献   

5.
文章在对中韩双边经贸合作的发展历史与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近年来中韩贸易结构性变化产生、发展的深层次原因进行了系统深入研究,主要内容包括:从产品结构、贸易依存度、贸易竞争性和贸易新动力四个维度构建了中韩双边贸易合作发展情况的分析框架,特别是RCEP的生效对上述四个方面贸易因素的影响路径以及中韩双边贸易发展趋势的分析。研究发现:中韩贸易逆转的主要原因是中韩贸易结构趋同,双边贸易的竞争性不断增强,互补性逐渐减弱。依据研究结论,文章进一步分析了RCEP协定对中韩经贸合作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提出了在新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下,构建面向未来的新型中韩经贸关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利用2000—2008年中国与25个OECD成员国之间双边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的面板数据,构建引力模型,实证分析中国服务贸易流量的决定因素,并与货物贸易的决定因素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研究中国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选取的解释变量对服务贸易的影响比对货物贸易的影响大,同时,货物贸易出口与服务贸易出口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解决中美双边货物贸易失衡的关键:提高市场化程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0年来,中美双边货物贸易规模发展迅速,贸易平衡状况由美方顺差转为中方顺差.对美出口在中国出口贸易中占两成,对华出口在美国出口贸易中不到一成,两国的贸易依存度之差达27个百分点.中国经济与对外贸易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美国长期实施对华出口限制政策,提高贸易活动的市场化程度成为解决中美双边货物贸易平衡状况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
基于近年来中国与俄罗斯服务贸易发展现状以及双边旅游合作、科技合作、劳务合作现状的阐述,分析了中俄服务贸易合作的制约因素包括:"中国威胁论"仍有一定市场,双边服务贸易发展明显滞后于货物贸易,俄罗斯经贸环境不够优良,中国高端服务贸易人才稀缺.提出加强两国政府间交流与合作,拓宽双边服务贸易合作领域,加快服务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生产性服务业是由于制造业内部服务外部化而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服务产业,这就使生产性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紧密相连.本文对生产性服务贸易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对生产性服务贸易对提高货物贸易效益的作用进行分析,认为生产性服务贸易规模的扩大和分工的细化对提高货物贸易效益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0.
《商》2015,(27):97-98
文章运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互补性指数测算了中国与挪威货物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关系,对中国与挪威建立自贸区可能带来的经济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国具有贸易竞争力的产品差异较大,双边货物贸易在产业间和产业内均具有较强的互补性。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具有非常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1.
中印货物贸易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印两国同为发展中国家,在资源禀赋和发展道路方面具有一定相似性,多年来双边货物贸易呈非线性增长态势,且存在较为严重的贸易不平衡现象。随着两国高层互访的不断加强,我国应克服历史偏见及贸易保护主义等不利因素影响,积极利用双边贸易互补性强的特点,大力发展中印货物贸易。  相似文献   

12.
TPP和中韩FTA都是自由贸易协定的一种,但二者分属不同层级,类型和性质不同。TPP是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中韩FFA是典型的市场驱动型双边FTA。从可获得的有关TPP谈判信息看,TPP将大幅降低货物贸易壁垒,促进投资自由化,增加非传统议题。这直接提升中韩FTA的开放水平和自由化程度,有可能使中韩FTA成为新型FrA的样板。因而,在全局和战略层面认识和推动中韩FTA,对双边和地区、乃至全球都将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3.
哈萨克斯坦是中国在中亚地区非常重要的贸易合作伙伴,也是该地区发展最快的国家。哈萨克斯坦在2014年提出的"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与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高度契合。本文从中哈双边货物贸易关系的发展现状出发,研究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促进中韩产业内贸易良性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韩两国双边贸易发展迅速,贸易额不断上升,双边产业内贸易往来频繁。本文就如何看待中韩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分析了中韩两国产业内贸易的现状和特点,探讨了中韩产业内贸易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从保持中韩贸易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促进两国产业内贸易良性发展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利用修正后的引力模型研究美国自然人流动对其服务贸易进出口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自然人流动对服务出口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对服务进口的带动作用却不明显。综合自然人流动对双边服务贸易的影响,文章认为自然人流动自由化对服务贸易的促进作用远大于对货物贸易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战略为我国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如何发挥好内外循环的联动作用,激活外循环不同类别贸易对我国居民消费的积极效应是政府亟待解决的重点议题.本文基于2011-2020年我国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不同类别贸易进出口数据,就外循环对我国居民消费的政策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我国货物贸易和服...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服务贸易的发展,其发展速度明显超过货物贸易。中国正在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重视服务贸易的发展就显得至关重要。韩国在服务贸易方面的竞争力明显超过中国。本文从中韩两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比较优势、产品结构等方面出发,通过横向的、纵向的比较来分析中韩两国服务贸易的特点,找出两国的优势与劣势,最重要的是,通过与韩国的比较,发现中国在服务贸易发展过程中的不足,并能够在今后的发展中采取有效措施去控制和改善,从而提高中国在国际服务贸易竞争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张俊达 《商》2014,(8):57-57
随着中韩关系持续升温,双边经济的互补性使得贸易额不断实现历史性突破。但是经济民族主义阴影一直困扰着中韩的经济交往,双边的贸易不平衡导致了中韩两国经济交往出现不健康状态。通过对中韩贸易现状和中韩经济交往中的民族主义因素的分析,提出解决由经济民族主义导致的问题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与东盟自贸区的建立,大大促进了双边的经济发展,也有利于增强各自国家的竞争力,实现优势互补。依据双边货物贸易的统计数据,运用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出口商品结构转换率四个指标对中国在东盟市场的货物贸易竞争力进行分析,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服务贸易在一国经贸活动中地位越来越重要。近年来,发展速度已超过货物贸易,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中国虽是贸易大国,但服务贸易水平较低,只有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才能使中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作为新型工业化国家,韩国的服务贸易近年来迅猛发展,竞争力明显提升。通过对中韩服务贸易发展水平及出口产业结构的比较研究,分析两国服务贸易的特征,对比两国服务贸易的优势与不足,启示中国在发展服务贸易过程中应注重教育,培养服务贸易人才;引入竞争机制,改善投资环境;继续发展优势产业并积极提升劣势产业的竞争力;有序开放服务贸易市场,不断加大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