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约瑟夫·康拉德的小说创作常常蕴含着深刻的道德主题,他的“丛林小说”更是着力于探讨欧洲文明社会所谓的“进步话语”的实质。文章将以《海隅逐客》、《进步前哨》、《黑暗的心》等三部小说为研究对象,以小说中主人公的形象分析为切入点,揭示出“进步话语”背后殖民掠夺的本质,展现在“物”的诱惑下人性的沉沦。  相似文献   

2.
在《东风·西风》中,赛珍珠运用双重视角,同时塑造出了两个“他者”形象。首先,她以叙述者的视角为西方受众塑造了“意识形态”的中国他者形象;其次,她在东方语境中为自己国家塑造了一个“乌托邦”的他者形象。而这两个他者形象的参照系则是赛珍珠心目中虚幻而完美的美国。  相似文献   

3.
《羊脂球》和《月牙儿》两部作品的题材均来自于"妓女故事脉络",是两个作家对早已存在的妓女故事、情节、事件和行为的再次加工.两部小说不仅让人们看到了"吃人"的社会,也让人们对黑暗社会有着无比的痛恨.本文主要对《羊脂球》和《月牙儿》两部小说的女主人公形象之进行比较,从而探求两部作品的同中之异和异中之同.  相似文献   

4.
海明威的小说常以塑造“硬汉”形象著称,但他同样也是一个关注女性和女性意识的作家.在《雨中猫》和《白象似的群山》中,海明威运用简洁的冰山文体勾勒出了女性在社会和情感上的失落与迷失.在创作这些形象时,他表达出了伟大的人性思索和强烈的社会关怀.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综述国家形象研究现状和不足的基础上,把"共主体营销话语"演绎到国家营销上,提出了具有"消解两元对立、善待包容他者、和他者网络互嵌共生"意蕴的共主体国家形象话语,并分析了该话语的思想渊源和方法论依据。同时,论述了共主体国家形象话语如何通过多媒体网络、"娱乐化基督教"、内隐学习和价值观内化等方式,潜移默化地被目标国家受众所认同和接受,从而打开其"心扉",实现全球文化嵌入的路径、效应和认知机理。最后,阐释了本文对促进国家间的文化交流与渗透,形成全球范围内的多元化和多样化国家形象话语共生新格局的一般意义,以及有利于我国拓展国家心理边疆、整合国家形象和文化传播、在世界意识形态领域和西方国家形象话语"共在"的具体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文章主要从人性的角度解读康拉德的代表作《吉姆爷》,在具体分析中,以吉姆先后两次"纵身一跃"的行动为主线,展示吉姆道德自救的全过程,从而引发读者对人性的深层思考。  相似文献   

7.
托尼·莫里森是美国著名非洲裔女作家,她创作的《爱》是一部充满爱恨交织的复杂小说。首先分析了《爱》当中女性形象对于两极分化的突破,然后对L的形象所代表着一种真正的爱、L的形象代表着一种仁慈与关怀,以及L的形象代表着一种爱的救赎这三个方面,分析了小说中L这个女性的形象,最后剖析了《爱》当中的天使即梅的悲惨形象,重点分析其悲惨女性形象的层次性,以及这个悲剧女性形象背后的根本原因。通过分析这些女性形象,从而对莫里森笔下女性形象的深邃性、多层次性有着更清晰的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8.
狄更斯,通常被人们誉为"现实主义"小说家的代表,他的小说描写贫苦人民的悲惨生活,揭示腐败社会的肮脏不堪。然而,狄更斯的作品中却隐藏着一份浪漫主义情怀。以《雾都孤儿》为例,从人物塑造、故事情节以及写作手法上分析狄更斯的浪漫现实主义文风。  相似文献   

9.
女性主义不失为一个研究小说《磨砺》很好的切入点。小说的女主人公罗莎蒙德一系列离经叛道的思想与行为——将男性边缘化,使其成为女性的“第二性”与“他者”以及用母爱取代性爱作为其精神独立的主要途径——蕴涵了德拉布尔独特的女性主义思想,表明了她既不同于传统女性又有别于激进女性主义者,在倡导女性独立的同时又强调做母亲的责任。  相似文献   

10.
萨尔曼·拉什迪是一位颇有争议的印度裔英籍小说家,他特殊的杂糅了印度次大陆和英国文化影响的身份让他成为举世公认的后殖民小说教父。在《午夜的孩子》中,拉什迪一方面受到乔伊斯和卡夫卡等欧美现代派作家的影响;另一方面又继承了印度民间叙事传统。他运用了象征、夸张、意象、典故等等技巧。故事情节在神奇的气氛中发展,充分体现了小说的魔幻现实主义性质。笔者将通过文本细读,从非线性叙事、神奇的意象这几个方面论述这部小说的魔幻现实主义元素。  相似文献   

11.
继电影《孔繁森》、《黑眼睛》之后,我曾想过拍王宝森。但是以王宝森这样的反面形象主要人物搞个东西,我还是犹豫,后来,看到张平的小说《抉择》,是被深深地震撼了,于是,决定把这部小说搬上银幕。 由于小说涉及了许多社会腐败现象,当许多人知道我这么一个拍过《孔繁森》的导演要拍《抉择》时,都不禁为我捏了一把汗,劝说我放弃这个决定,我倒不以为然,作为一名有良知和社会责任感、正义感的艺术工作者,不仅有责任去歌颂我们生活中的英雄人物,也应有责任去批判我们生活中的不良现象,以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重塑“吴爱珍” 小说《抉择》发表后,社会上好评发潮,但也有许多人认为,小说在叙事  相似文献   

12.
陈朝晖 《铜陵学院学报》2006,5(2):84-85,107
卡夫卡在小说《变形记》中运用一种“变形”的带象征性的手法,形象地表现了“精神上不能沟通”这样一个西方社会中的畸形现象,精炼地概括了西方社会中孤独的敏感者与其周围满足于现状的麻木的人们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约翰·契弗是美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家,他从描写美国郊区的中产阶级的生活状态入手,刻画他们内心的挣扎和困惑。《约翰·契弗短篇小说集》向人们展示了当代美国人的内心世界。元小说是关于小说中的小说创作,其目的旨在突现作者创作的主观性,揭示虚构的文学文本之外的世界的虚构性,其叙述是零碎的、不连续的。小说集中的故事具有明显的元小说特征,用元小说叙事理论来对《约翰·契弗短篇小说集》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文学是一种男权特质的文学,这一点自然也体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本文通过对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女性鬼狐形象的解读、分析渗透于其中的男性视角、话语和愿望,揭示男性话语强化男权传统的文学事实。  相似文献   

15.
钱钟书的小说《围城》使用了大量的隐喻来营造其特有的幽默和讽刺效果。美国翻译家Jeanne Kelly和Nathan K.Mao的英译《围城》"Fortress Besieged"享有盛誉。从原著和英译《围城》中选取一些隐喻进行比较研究,分析翻译采取直译和意译等不同翻译策略的优劣。有时译者在面对源语言中无法跨越的文化鸿沟时只能采取意译。  相似文献   

16.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代表作品之一。这部小说讲述了一位来自维也纳的陌生女人用其短暂的一生苦恋作家R先生的故事,塑造了一位为爱甘愿奉献自己、牺牲自己的女性形象。试图以女性主体意识为理论基础,来对《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做一个新的解读,不难看出,在这部作品中茨威格选择从女性的视角出发,表达一位男性作家对女性的同情、怜悯之情。  相似文献   

17.
D.H.劳伦斯(David Herbert Lawrence),是西方文学中最具争议的作家之一。他的一生是与资本主义工业化社会现存秩序充满了矛盾的一生。《儿子与情人》是他的最重要的小说之一,在这部小说中,他真实地再现了当时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英国自然,社会、人性、家庭及两性关系。异化主题贯穿了整篇小说。所以小说中的自然环境特别逼真,人物特别丰满,栩栩如生。综观这些环境,人物以及家庭关系,两性关系的异化,我们可以领悟劳伦斯在小说中传递的信息的精髓。  相似文献   

18.
作为文学自觉时代的成熟标志,《文赋》集中地表达了"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这个困扰历代文论家的言意关系命题。其"以赋言文"的独特话语结构形式,为言意关系的探究找到了一个特殊的入口,历来为中外研究者所关注,甚至在20世纪末引发了"形式主义"之争。作为一个致力于文本细读与语境还原的中国文论研究者,宇文所安也注意到了《文赋》特殊的话语结构形式,独特的他者视角使其在解读文赋的时候,从对偶的骈体结构,铺陈、排比、互文、补充的赋体思维,以及中国诗赋的话语表达方式"隐喻"等方面,看到了话语形式与表达意图之间的悖论与张力。而在这当中,宇文所安力图还原出陆机对文学创作既自信又焦虑的态度,对中国古代文论的言意关系命题展开一种比较方法学意义上的解读。这种解读不失为一种片面的深刻。  相似文献   

19.
小说 《Stoner》(汉译为 《斯通纳》),曾流行于地下文学圈,现今被重新发掘,并成为欧美流行小说.该小说充满现实主义色彩,与摇滚乐和颓废派艺术的历史时代格格不入,而今却合乎当今的时代出版文化,使之褪去五十年的蒙尘,并成为热销书.文章将从该小说的出版概况、 文学价值观、 社会价值观等方面探析其蕴含的文化出版价值.  相似文献   

20.
从《申报》广告看现代上海社会的女性认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儒年 《开放时代》2003,(6):102-112
作为大众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广告,对性别认同的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二三十年代的《申报》广告通过文字和图片形成的话语,为时代女性提供了有关美、社会角色等方面的认同标准,引导女性在社会生活中按照这样的标准去塑造自己的形象,从而形成二三十年代上海女性的性别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