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藏自治区政府近年来大力发展边境贸易,有效地推动了边境区域经济增长,带动了边民增收。但是边境口岸所在地居民富裕与边境农牧区居民贫困的现象同时共存,边境地区经济呈现非均衡发展态势。鉴于西藏经济发展的特殊性,非均衡经济发展模式是否适合在边境地区运用成为西藏边境地区实施反贫困战略的主要问题。本文试从分析西藏边境地区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现状入手,探讨经济非均衡发展的成因。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2006和2012年我国西南边境地区经济发展数据,以县域为基本研究单元,运用熵权TOPSIS法、Nich指数、塞尔指数并借助Arcgis10.0软件对我国西南边境县域经济进行了综合评价。通过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西南边境地区县域经济由依靠外部投资消费推动的“输血型”经济转变为依靠自身经济实力的“造血型”经济;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呈明显的区域差异,其中低等发展水平县域数量最多,且不同发展水平县域的数量分布呈“梭形”,初步形成了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三大边境县域发展区;2006—2012年,中缅中部边境地区县域发展区整体发展水平有所提升,中越西部、中老、中缅南部边境地区县域发展区发展水平明显下降,而中越东部边境地区县域发展区的经济发展核心地位有所增强;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县域间经济发展能力差异明显,西南边境地区县域经济整体发展差异扩大,该区域东部县域内部经济发展差异对该区域整体经济发展差异起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结合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城市发展协作化的趋势,中越边境城市越来越成为中国一东盟边境地区的经济增长中心、商贸中心以及地区经济的发展引擎。故本文提出“中越边境城市跨国整合”这一促进边境城市与边境地区共同繁荣的发展途径,并以“中国东兴一越南芒街整合发展”为例论述了选择这一途径的客观基础及其可行性;同时,初步探讨了“东芒”两市整合发展的切入点和区域效应。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结合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城市发展协作化的趋势,中越边境城市越来越成为中国—东盟边境地区的经济增长中心、商贸中心以及地区经济的发展引擎。故本文提出"中越边境城市跨国整合"这一促进边境城市与边境地区共同繁荣的发展途径,并以"中国东兴—越南芒街整合发展"为例论述了选择这一途径的客观基础及其可行性;同时,初步探讨了"东芒"两市整合发展的切入点和区域效应。  相似文献   

5.
CAFTA在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推动下已正式成立,对国内区域经济均衡发展也产生了积极影响。利用西南边境地区省份GDP数据与西北内陆地区省份的GDP数值,采用递归检验方法实证分析表明:CAFTA的建立目前未造成两地区经济发展上的显著差异,但由于国家政策、战略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倾斜作用有可能导致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政府应建立有效机制追踪政策效果,以防由于地区之间差距的扩大造成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6.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先后提出了不同的西藏区域经济开发战略.根据非均衡协调发展理论、产业集群化理论和区域创新理论等相关理论,从西藏"三大经济区"的现实出发,当前应采取以拉萨带动日喀则、拉日领跑藏中、藏中辐射全区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要积极构建藏中核心经济区,推进西藏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六十年主要经历了四个重要阶段:以国家安全为目标的区域均衡发展战略奠定新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起点;发挥优势,非均衡区域发展战略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开端;西部大开发扭转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失衡局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转折。  相似文献   

8.
“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地区发展非均衡邓小平从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础、水平和条件出发,在全面地辩证地分析和把握中国基本国情的前提下,提出了地区发展非均衡思想:“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①邓小平地区发展非均衡思想包括三层含义:1.中国经济的地区非均衡发展具有客观必然性。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在自然条件、历史条件、文化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这就决定了中国经济发展必然呈现地区发展不平衡性和经济发展的区域…  相似文献   

9.
在新制度经济学关于初始条件、制度变迁与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这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发展并建立了一个初始条件、所有制经济结构调整与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的模型,并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初始条件和所有制经济结构调整对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都有一定的影响,但所有制经济结构调整对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的作用大大超过了初始条件的作用。因此,缩小东西部经济差距,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西部地区要在国家供给的制度框架下,积极推进本地区的所有制经济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10.
边境旅游在西部开发中的意义及策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边境旅游是我国旅游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非常有潜力的旅游形式。西部地区与10多个国家接壤,拥有12747公里的陆地边境线,具有开展边境旅游的优势条件。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宏观背景下,分析探讨边境旅游发展的战略措施,加快西部边境旅游的发展,对西部边境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对西部旅游业的发展,对我国的对外开放以及国际经贸争作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新经济地理学经历了二十余年的发展已声名鹊起。它以非连续性和非单调性过程解释区域经济发展差异,试图揭开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谜底。通过认真反思新经济地理学的发展,文章认为应结合中国现实,进一步拓展理论的解释范围、优化经验研究的解释能力,以提出解决经济发展问题的新思路,为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利用“兴边富民行动”的实施仅限于边境县所提供的“自然实验”,以广西和云南为样本,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对其经济绩效进行评估,分析表明:从总体效应看,“兴边富民行动”对边境县人均GDP增长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有利于第一产业占比的提高,但不利于第三产业占比的提高,对第二产业占比的影响不显著;从动态效应看,“兴边富民行动”对边境县经济发展的促进效应由负转正、逐渐增强,对第一产业占比的影响呈现出持续减弱的趋势,对第二产业占比的影响呈现出持续增强的趋势,对第三产业占比的影响持续为负。我国边境地区经济结构还处于较低级阶段,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兴边富民行动”的实施确实促进了边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边境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应进一步加大实施力度。  相似文献   

13.
资本形成理论认为资本形成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基于该理论和我国经济“割据”、市场不统一的条件,从资本形成模式和形成机制分析东西部两地区的差异,较为合理地解释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区域不平衡性;并认为逐步缩小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西部必须从根本上消除造成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动力源,形成像东部那样有效的资本形成模式与资本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4.
边境地区的城镇化在中国城市化研究中容易被忽略,而其对繁荣边境地区经济、促进民族团结、维护边境稳定具有战略意义.通过“城市首位律”理论研究发现,广西城镇体系中城市规模结构还不够合理,广西首位城市特征不明显,大城市辐射力度不足,边境城镇化进程相对缓慢,总体处于城镇化的中期.探寻适合广西边境地区城镇化的发展路径,是广西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关键节点.借助边境城镇化“点—轴”发展模式,立足固疆富边,完善基础设施、优化边境地区政策,实施“就地城镇化”.  相似文献   

15.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地区经济差距不断扩大,制约经济快速增长.本文基于西部金融业发展实际,对区域金融发展非均衡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金融政策目标定位,进而提出了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金融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区域开发--非均衡到均衡的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产要素在地理空间上的非均衡分布及经济资源禀赋的差异,产生了区域间和区际间经济发展初始条件的不同,也导致区域间产业结构的差异,由此产生了区域问题。距离成本和生产要素的不完全流动性、技术创新和技术扩散的非均质性等进一步加剧了区域间的非均衡性。解决区域间发展差异的理论模式主要有两种,即均衡发展与非均衡发展。在区域开发的实践中,非均衡发展作为基本手段,均衡发展作为终板目标,已被绝大多数国家所采纳。事实上,区域开发是一个从非均衡到均衡的运动过程。  相似文献   

17.
泛珠三角区域金融联动的探析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泛珠三角经济区经济金融发展呈非均衡性,泛珠三角经济区域金融改革的构想应该突出粤港澳在区域协调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龙头作用,将大珠三角建成“泛珠”区域金融中心;设立“泛珠三角经济区金融委员会”,以此主导、协调区域内的金融合作;建立“泛珠”经济区的区域性银行等。  相似文献   

18.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国的旅游经济发展在空间上呈现出明显的不平衡性.本文以广东省为例,以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理论为基础,采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旅游经济的区域非均衡增长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生态文明经济非均衡发展规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存在初始要素禀赋以及反映区域要素和非区域要素之间匹配程度的要素适宜度水平的差异,产生了生态文明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和较慢的国家以及生态文明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和生态文明发展较慢的地区。生态文明经济表现出阶段性发展阶段差异和区域发展差异,产生了进一步发展的条件差异,使生态文明经济在更高层次上非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非均衡发展思想是我国经济非均衡发展实践的产物,是毛泽东不平衡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国际经济非均衡发展理论与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邓小平非均衡发展思想包括有条件地区先发展起来、波浪式前进、协调发展和共同富裕等系统观点;邓小平非均衡发展思想在全局观念、实践品格、辩证思雏、创新精神、时机意识等方面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对加速我国经济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