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土地管理制度的不断深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日趋活跃,目前已在提高农地利用效率、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等方面取得成效。但同时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过程中也存在流转行为不规范、违背农民意愿流转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发挥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功能,本文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2.
刍议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事关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和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是农业农村工作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实现规模经营,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必由之路。文章以分析衡阳市当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所存在的问题为例,提出了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稳步推进的思路及其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3.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是新形势下农村土地改革的需要,这项政策对农村、农民是有着巨大积极作用的。以东平县为例,比如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等,但是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文中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陷入法律与政策和实践相互脱节的尴尬局面。本文在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宏观经济环境与政策的历史演进、法律和政策与实践现实困境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法律、政策与实践协调发展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对土地流转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娟  张笑寒 《财经科学》2005,(1):188-194
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发放为初始形式的农村土地登记制度引入,提高了国家对农民合法土地权利的保护力度.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或发证在使农民获得完整的合法土地产权、增强农民对土地权益的了解与信心、对抗农村集体干预、降低土地交易成本等方面创造了有利于农村土地市场流转的条件.江苏南通的统计数据表明,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发证率较高的地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越发达,农户对农村土地产权稳定性信心越高,农村土地交易费用越低.因而有必要按照规范土地登记制度的要求,继续推进农村土地登记制度建设,以彻底实现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6.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法律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恩厚  李金凤 《经济研究导刊》2011,(15):106-108,137
当前,中国立法上对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规范欠完善,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完善中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对促进中国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社会主义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存在的相关法律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力图从法律层面,提出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法律制度的对策,以此促进整个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7.
一、允许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法律上是否应当允许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学术界历来存在两种相反的观点。否定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流转的观点,是担心允许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会导致土地兼并的现象发生,使农民丧失基本的生产保障。其实,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一方面,我们完全可以通过立法限制土地兼并,如限制最高的土地拥有量以及农民对土地的最低拥有量等来防止出现较大规模的土地兼并现象。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农民与土地的关系越来越松散,农民完全依赖土地而生存的现象越来…  相似文献   

8.
湖北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现状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鼓励农村土地依法自愿有偿流转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一贯的农村政策.进入新世纪以来,<农村土地承包法>、<物权法>以及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及政策的出台,进一步完善了农村土地的承包经营权,有利于加快农村土地的流转.文章就湖北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总结了新世纪以来农地流转出现的新问题,并从农地流转市场的供求角度分析了阻碍流转的因素,最后就加快农地流转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山东省平度市是一个农业大市,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承担着全国土地经营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并逐步推广,即:将土地以“两田制”的形式承包到户。从2000年开始,全市停止“两田制”承包形式,从2003年开始纠正“两田制”,将全部将土地均分到户,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形式。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有关“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中指出:“搞好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依法保障农民对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等权利。加强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  相似文献   

11.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物权制度的完善设想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土地承包经营权应是一种新型用益物权,目前,主要存在土地承包经营权其内容欠缺物权法定,其效力欠缺物权法定,其变动缺乏物权公示法定,其法律规范具有债权法性质等问题,笔者认为,其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济权物权制度的目标模式,应该是依法使土地承包经营权成为一种具有完全物权特质的新型用益物权,对此,本文从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主体,客体,内容,设立,变更,消灭等基本内容方面探讨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物权制度的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2.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使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达到符合"条件、自愿、规范、有序、依法"之客观要求,真正维护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双方的合法权益,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进行分类尤为重要且具有理论价值和极强的实践意义.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除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式分类外,按不同标准可有11种分类,其中,按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式、农村土地承包方式和流出方其物权是否丧失或是否保有这三种分类最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城市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随着各地工业化、城市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大量的农村集体土地被流转,成为非农用地;大量的农民成了失地农民。由于我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主体设置虚化、征地目标泛化;征地补偿不合理、征地程序不民主和缺乏司法救济权等法律内在的缺陷,致使失地的农民不仅享受不到社会进步所带来的利益,反而成了"种田无地,就业无岗,劳保无份"的"三无"游民,其结果必然阻碍城市化的进程,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如何从法治角度保护失地农民的土地权益是个十分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14.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问题透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由于法律条文的变动,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逐渐"解冻"。"解冻"后如何在保障国家社会利益的前提下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成为一个无法绕开的焦点,学者们众说纷纭。本文试图对相关文献梳理和提炼,并对当前研究热点剖析,希冀掀起新的研究热潮。  相似文献   

15.
叶敏 《经济研究导刊》2011,(15):103-105
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是农村产权流转改革的必要组成部分,现实中存在着发展的需求与可行性。但目前中国《物权法》、《担保法》、《土地承包法》等相关法律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有着相当程度的限制,实践中还有农民失地风险、土地用途改变风险、抵押权变现风险和金融风险等多方面潜在因素的影响,导致目前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不能得到大范围推广。但这些潜在风险都可以通过配套法律制度的完善得到防范,建议通过修改法律规定、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中心、引进专业中介机构服务、出台金融扶持政策等多种渠道达到促进合法流转、保障农民权益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农地资本化流转是实现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途径。农地资本化流转风险主要有:农地用途改变,影响粮食安全的风险;产权权能缺位,强制农民流转的风险;盲目推进规模化,经营风险失控的风险;资本化流转的市场风险。化解农地资本化流转风险的对策有:加强对流转农地的监管、推进农地确权、构建“三位一体”的农地流转市场、弱化农地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改革与发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刘淑春 《经济与管理》2008,22(10):23-27
改革开放以来,以1988年宪法修正为标志,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经历了从“禁止流转、允许流转到放开流转”和由模糊不清到明确鼓励的过程。农村土地流转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兴起到现今已经发展了近20年,但它的发展始终不顺畅,农地流转十分滞后。流转权利不充分、流转动力不足、流转机制未形成、流转条件受约束是农地流转缓慢的四大瓶颈。为了突破这四大瓶颈,我们必须坚持“所有权不干预流转权”、创造农地流转条件、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机制、降低农地流转交易成本、允许通过抵押等进行土地流转。  相似文献   

18.
魏璐 《财经科学》2006,(10):119-124
在社会公众观注劳动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同时,作为用人单位的合法劳动权益却长期被忽视,但目前的状况是许多用人单位自身劳动权益屡受侵害,对其合法权益保护的需求,正呈现日益强化的趋势.本文分析了用人单位合法劳动权益受到侵害的现状,探讨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并提出若干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9.
深化农村流通体制改革是实现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与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从农村市场流通体制目前存在的问题着手分析,进而从市场建设及政府宏观调控两个方面提出创新流通体制的对策措施,建立健全农村流通政策支持体系,提高农村市场主体组织化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