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人说:“如果有十元钱,北京人会全存到银行里;上海人会把五元存在银行,另五元拿去投资:而广州人则会再借十元钱,拿二十元钱去投资。”  相似文献   

2.
有人说: “如果有十元钱,北京人会全存到银行里;上海人会把五元存在银行,另五元拿去投资; 而广州人则会再借十元钱,拿二十元钱去投资。”  相似文献   

3.
全世界最会理财的人是犹太人,他们对孩子的理财教育有一套特别的方法。 幼儿期:犹太人从孩子3岁教花钱 孩子3岁时,父母就开始教孩子辨认硬币和纸币;孩子5岁时,父母让他们知道,钱可以买任何他们想要的东西,并告诉他们钱是怎么赚来的;孩子7岁时,他们得看懂商品价格;孩子8岁时,父母教他们通过劳动换取报酬,并教孩子把钱存进银行里,让孩子从小养成不乱花钱的习惯。  相似文献   

4.
谢风华 《新智慧》2004,(12C):60-60
“一元钱”让穷人可以玩收藏了。今年7月30日。新版一元币发行,据说各处银行已告罄。大伙换新币的热情是有史可考的。新版百元大钞、50元大钞刚出来那两天,有人硬是动了定期存款去换来新币揣在怀里当宝贝。现如今只要“一元钱”就可以换到最新版的“人民币”.收藏自然趋之若鹜了。然而,“一元钱”收藏爱好们也得注意防假了。  相似文献   

5.
致富的障碍 很多人因种种原因,对钱感到不适应,所以他们宁可保持生活在赤字边缘。假想你处于下面的情况,看看你对于发财是否还有兴趣。 情况一: 你刚去银行提了5万块钱,打算买一辆二手车。由银行回家途中,你遇见一位朋友,两人一块去喝咖啡。付账的时候,朋友发现你满皮夹的钞票。你是否会觉得尴尬,赶快向  相似文献   

6.
“赚够一千万元就收手”,许多月收入过万元的中国白领这么想。股市大牛,房价难跌,投资和理财成为主流话语,全民抢钱的时代恍若到来。但就算钱在你手上,你未必控制得了它。它既能增值,也能通货膨胀;既能提高你的生活质量,也能吞噬你的身心。为钱卖命、花钱保命、见利忘义、见钱跟开、恃财傲物、贪污腐败——没有财富修养,钱就是你的福始祸终。  相似文献   

7.
苏金波 《新智慧》2005,(5):34-35
古巴比伦人的诀窍与法则 古巴比伦人获得财富的诀窍和黄金法则。归纳起来大致如下:任何行业都可以赚到钱。即从事任何行业的人都可以从自己的收人中留出一部分钱,即每次挣10个铜板的时候,只拿出9个来用,让其余留在钱袋里的钱一点点变多——节俭;控制自己的欲望和家人的欲望。把每一个铜板都花在有价值的地方,花在能带来收益的资产上——自律;让积累的金钱再创造收益,让每一个铜板为你工作——投资增值;在进行投资前,仔细研究,向行家请教,用他们的智慧保护你的财富——保证安全;将你所居住的房子变成一项有益的投资——投资房地产.  相似文献   

8.
大多数人之所以跟钱之间总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是因为他们不知道钱的活动能力。钱,跟人一样,是有生命的。每一元钱就是你的一个职员,你的目标是让你的职员勤奋工作,经过时间的沉淀,人员会日益壮大,他们会帮你赚更多的钱,当积累到一定的财富了,你就可以作为董事长早日享受退休生活。这里有六条关于财富的法则,也许你能因此获得通向财富之门的万能钥匙。  相似文献   

9.
习惯     
卫明 《新智慧》2008,(3):I0016
当一个人生活乏味的时候,他忘了培养幽默是一种习惯;当一个人孤傲狂放的时候,他忘了感恩惜福是一种习惯;当一个人志得意满的时候,他忘了谦冲为怀是一种习惯;当一个人钱不够用的时候。他忘了投资理财是一种习惯;  相似文献   

10.
李黄珍  卢平 《新智慧》2006,(4):26-27
金饭碗一:理财规划师 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了,口袋也越来越鼓了,可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白领入不敷出?想让你的钱“生”钱吗?想快乐地高枕无忧地参与企业投资吗?面对越来越多的个人、家庭甚至企业的困惑,理财规划师大显身手。这些“钱袋子保姆”、“钱包秘书”,专业能力越强、工作经验越老道越吃香;收入不仅是佣金,还可以按项目或者按小时收取咨询费用。据《证券时报》报道,在过去6年中,中国理财业务每年的市场增长率已经达到了18%。  相似文献   

11.
语录     
《企业家天地》2009,(9):8-8
吸烟伤肺,喝酒伤胃,桑拿太贵,到歌厅高消费,打麻将赌博干扰社会,买点彩票经济又实惠。福利彩票工作人员向彩民们推销彩票。有出息的人付给银行利息,没出息的人才眼巴巴地坐等着收银行利息。银行的作用是给不会理财的人一个存放钱的地方,并且集中这些钱给懂得理财的人。网友。  相似文献   

12.
李兰 《新智慧》2007,(1):55-55
如果你有一笔闲钱在手,无论是一万两万,还是十万八万,若没有什么理财计划,估计只能让它们躺在银行账户上睡懒觉了。其实,现在投资产品越来越丰富,投资原理和方式也越来越简单,只要稍稍动点脑筋即可理财。以下按投资风险等级分别给予指导,希望能让你的闲钱“开花结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的观念已深入人心,但在铺天盖地的投资方向与银行理财品种中如何才能雾里看花,选择适合自己的理财品种并获得理想的理财效果呢?以下几个“理”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14.
律师信箱     
编辑先生:我去银行取款,银行职员由于粗心,将100元看作10元,多付钱给我。我当时也没说出来,拿过钱就离开了银行。但后来,银行职员上门向我要回多付的钱,并说这是不当得利,必须交还,否则会告我。请问,我有义务一定要把钱归还他们吗?四川成都付先生付先生:不当得利是指没有法律上  相似文献   

15.
夏志琼 《新智慧》2004,(5C):34-35
时下,不少上市公司和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对当前的金融市场、金融产品、资金价格不求甚解,没有钱只知道要配股增发、向银行借款,而融资后资金又没有好的项目可投。于是大笔资金不是躺在银行里就是用于委托理财,不少委托理财最后还有了风险。上市公司不善理财,往往会牵涉到企业的直接或重大利益,难保企业经营正常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为此科学理财已成为上市公司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6.
江南 《新智慧》2007,(12):98
让短期理财产品成为你生活的一部分 虽然股市仍然受到大多数人的追捧.相比之下,采用银行理财产品投资的人很少,但是你是否会将手头上闲置的资金投到股市之外的去处泥?让这些资金既可以短期内随时取用,又可以生出更多的收益,或许银行的短期理财产品会对你有帮助。  相似文献   

17.
桃华 《新智慧》2007,(2):54-54
对于金融服务市场而言,定制服务无疑是富人的专属品。如果你在某银行存有50万元资产,银行可以给你贵宾服务;如果你在某私人银行存放的资产超过百万元,就可以享受私人银行的贴身一对一服务;如果你能投资超过千万元,基金公司可能为你设立一个专有账户;而如果你有上亿元的投资实力和意愿,即可以拥有一个专门为你定制的基金产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居民收入的增长,理财以不可阻挡的势头迅速走进中国百姓的家庭生活,怎样进行投资理财、怎样把手里的钱做一个很好的安排,让生活理财和投资理财实现双赢,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然而,在个人理财规划中如何获得成功?关键有三个方面的因素值得我们思考,第一是诚信,第二是技巧,第三是守法,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诚信是个人理财规划中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准则;技巧是个人理财规划中的专业技能和经验积累,是个人理财规划实现的基本保证;守法是个人理财规划中最基本的行为准则,是作为每一公民的基本品格。在个人理财规划执业中,坚持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同时辅以精湛的技巧,就能立于行业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9.
郑新伏  柏兰 《新智慧》2006,(11):52-52
很多高级白领自恃薪酬收入高,借口工作压力大,对理财非常淡漠。他们固然知道“你不理财,财不理你”的道理.却依然放任自己的钱财在银行里沉睡。但他恐怕难以想像的是,自己的资产缩水会有多快!  相似文献   

20.
手握三张卡教你“钱生钱”在一家事业单位工作的张小姐手里一共有七八张卡。她经常搞不清楚每张卡里究竟有多少钱。最近,张小姐去银行分别打了一下每张卡的账户清单,算下来,她一年竞累积了五万多元。可是一直以来,这些钱就这么白白零存着。再一看账户流水记录,买股票的、购物的、转账的,许多钱自己都不知道花到哪里去了。笔者问了身边的朋友,发现被这么多卡、存折搞得心烦的人还真不少,让钱一年到头随意躺在卡里“放大羊”的也大有人在。究竟应该怎么管理这一堆银行卡呢?近日,笔者就银行卡管理问题请教了浦东发展银行深圳分行个人银行部理财产品经理刘忠斌先生。听说许多人为家中各种银行卡和“存折”而心烦,刘忠斌笑着说:“这不奇怪,其实只要将手里的卡做个功能规划,就轻松多了。”刘忠斌认为,如果可能的话,要尽量减少开户银行数量,把手中的卡集中到三张卡中。这三张卡按功能可划分成日常消费卡、投资卡和资金积累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