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土地"招拍挂"出让对房价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土地出让“招拍挂”方式带来成本效应和乘数效应、财政效应、竞争结构效应、预期效应、财富效应和社会效应,厘清了土地价值和土地出让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土地出让方式、地价与房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使用中国35个大中城市2003~2008年土地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数据,考察了土地出让方式对地价和房价的影响。描述性分析发现,地价房价比不高,均值为10.23%;土地出让金占地方财政收入比重均值为62.49%,已成为地方政府的"第二财政";协议出让面积占比最高,其次是挂牌出让和行政划拨,最小是拍卖和招标,土地出让存在明显的"双轨制"。实证发现,房价主要是由供求决定的,而非地价和土地出让方式决定的。因此,控制房价过快上涨,主要是调节房地产供求关系,而非一味地降低地价乃至否定土地的"招拍挂"制度。实证还发现,地价主要是由房价决定的,而非土地出让方式决定的。这表明,"招拍挂"制度并未导致地价的快速上涨,高房价是"地王"出现的主因。  相似文献   

3.
15万亿元     
<正>从8月中旬开始,国家审计署对过去6年地方土地出让收支、土地征收、土地执法等情况进行审计。其中,2008年至2013年6年间,地方政府总计约15万亿元的土地出让金将成为审计重点。点评:1994年实施分税制改革之后,土地出让收入成为弥补财政亏空的重要来源。尤其是自2004年全国土地开始普遍实行"招拍挂"制度以来,土地出让收入随着房地产市场的蓬勃发展水涨船高。据国土部的统计,2004年全国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到2000年,主要是推行土地有偿使用制,以生地协议出让为主;第二个阶段是从2000年到2004年8月31日,期间主要推行经营型用地“招拍挂”,形成了经营型土地“招拍挂”和协议出让并存的局面;自2004年8月31日起,经营性土地全部实现“招拍挂”,市场配置资源的目标正逐步达到。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土地出让"招拍挂"方式带来成本效应和乘数效应、财政效应、竞争结构效应、预期效应、财富效应和社会效应,厘清了土地价值和土地出让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从协议出让到“招拍挂”制度的实施,从土地出让金的体外循环到全额纳入地方预算管理,我国土地出让金制度经历了一种强制性的制度变迁。随着国有土地政策的改革完善和房地产业的迅速发展,土地出让金收入快速增长,已经成为地方政府进行土地开发和城市建设的主要财力来源和地方公共财政管理的重要内容。土地出让金管理的渐进式改革路径适应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完善土地招拍挂制度 地方“勾地制”试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须进一步完善土地“招拍挂”制度。在高地价地区试行的综合评标及“勾地制”都有可能在试点成功后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8.
针对当前突出的“土地财政”问题,利用1998~2012年省际面板数据,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转型期我国土地出让收入和价格是否由财政分权和经济目标考核的共同影响。结果表明,在财政分权下,地方政府通过出让更多的土地来获得收支平衡,导致出让收入增加和价格快速上涨;在经济目标考核下,地方政府会采取工业和商业混合发展模式,工业上采取协议方式低价出让土地与商业上采取“招拍挂”方式高价出让土地,两者之间差距逐渐扩大;房价和地区市场开放度也影响土地出让收入。  相似文献   

9.
本文简要阐述了去年以来我国加大房地产调控力度,特别是新“国八条”出台后,房价依然“胶着”的情况,指出房价“胶着”的根本原因是不完善的土地出让制度,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土地出让制度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经济制度也在日益完善,我国土地市场改革进度不断加快,目前我国在国有土地特别是商业性或经营性的土地供应也不断进入到了以经济市场的价格为中心的土地资源配置市场化阶段,全国各地区都在建立土地招拍挂的市场交易制度。本文结合笔者的多年从业经验,以我国当下土地招拍挂制度作为出发点,分析招拍挂这个制度环境下增量土地市场的集中度,总结招拍挂制度对于房地产市场结构影响的各个因素和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土地出让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收入迅猛增长,同时也带动了地方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本文在阐述中国土地出让制度改革与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以江苏省为例,就土地出让制度下的地方土地出让收入对地方财政收入的影响进行分析,从而揭示我国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对土地出让收入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导致土地财政现象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提高农业农村投入比例,是建立健全乡村振兴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引导资源要素向乡村流动、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大制度安排。论文基于"有为政府"理论,结合W区的案例,分析了土地出让收入优先支持乡村振兴政策的理论逻辑、操作困境及政策路径。研究发现:第一,土地出让收入优先支持乡村振兴的政策以及地方实践基本遵循了"市场失灵—资金短缺—有为政府—土地出让收入优先支持"的逻辑框架;第二,地方实践中,资金使用效率低、"数字计提"政策执行流于形式以及土地出让收入被隐性债务占据是主要问题;第三,应从加强考核监督、资金核算管理以及土地收支管理三个方面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优先支农的政策。  相似文献   

13.
在现行财政体制和土地制度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地方财政土地出让金偏好得以形成,但这种财政收入方式带来了巨大的财政风险和社会风险,破坏了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建议从完善财政体制和土地出让制度两个方向来逐步降低地方财政土地出让金偏好,规避风险。  相似文献   

14.
杨世强 《投资与合作》2010,(11):34-34,36
土地出让金,在调节土地市场供求、建立土地储备制度、充实政府财政收入、增强国家对土地市场调控能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加强对土地出让金的监督管理一直是各级审计部门的重点工作,笔者通过近期的审计调查发现了相关单位在土地出让金管理中存在用地单位欠缴土地出让收入,部分土地出让收入未按规定纳入财政基金预算管理等问题.作者提出了将土地出让收支全额纳入预算、严格土地出让金使用管理等相关对策,以进一步完善土地出让金的规范化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5.
地价与房价有着密切的联系,地价是形成房价的重要要素之一,地价与房价的变动存在极大的相关性。本文从地价房价比出发,对地价房价比的数据和线图分别进行了分析,简要地阐述了我国房价过快上涨的地价原因,而后进一步理清"招拍挂"[1]制度促进地价上升的不合理因素,说明控制房价要从改革"招拍挂"的土地出让方式做起,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土地有偿使用费收入即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它是政府以出让等方式配置国有土地使用权取得的全部土地价款,包括受让人支付的征地和拆迁补偿费用、土地前期开发费用和土地出让收益等。从2007年1月1日起,我国土地出让收支全额纳入地方基金预算管理,收入全部缴入地方国库。支出一律通过地方基金预算从土地出让收入中予以安排,实行彻底的“收支两条线”,并规范了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包括五个方面:(一)征地和拆迁补偿支出;(二)土地开发支出;  相似文献   

17.
《新理财》2011,(8):16
7月2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常务会议,研究加强土地管理工作。温家宝指出,要进一步完善土地调控政策,采取多种措施力保商品房用地供应,坚持和完善土地招拍挂制度,推进商品房用地供应由价格主导向双向定价、配建保障房等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18.
动态     
国家1六项措施深化土地市场治理整顿国土资源部近日透露,为进一步深化土地市场治理整顿工作,促进房地产市场用地秩序根本好转,国土资源部门将突出整顿重点,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对房地产开发用地进行一次全面清查。二是科学编制年度供地计划,进一步调整土地供应结构。严控高档公寓、低密度、大套型等高档住宅用地,增加民生用地。中低价位的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的土地年度供应量不得低于居住用地供应总量的70%。三是坚定不移地执行经营性用地招拍挂出让制度。四是进一步严格控制土地出让的地块面积。五是进一步加大土地批后监管力度,严格落实出让合同中有关竣工时间和建设标准条款的管理。同时,加大闲置土地处置力度,依法没收的土地,应当首先用于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六是继续严肃查处违法用地案件,曝光一批典型违法案件。  相似文献   

19.
我国建设用地使用权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物权法》的出台初步建立了我国的土地物权体系,解决了实践中的一些疑难问题,但是现行的土地出让制度在用益物权的本质与权能规定之间发生了冲突,在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收取和分配上,存在不公平问题。为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建设用地使用权制度,需要引入“地上权”概念,限制政府自利性。在《物权法》和现行法律法规的冲突与衔接问题上,应按照下位法服从上位法、旧法服从新法等原则来处理。  相似文献   

20.
鲁元平  张克中  欧阳洁 《金融研究》2018,455(5):101-119
本文利用中国267个地级市2002-2012年的发明专利数据,实证检验了土地财政对区域技术创新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结果发现:(1)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显著阻碍了区域技术创新水平;(2)土地财政模式下的政府支出偏向、企业创新要素的“挤出效应”、对制度环境的负面影响是阻碍区域技术创新的重要机制;(3)土地财政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在区域、土地出让形式等方面存在显著异质性。基于上述结论,本文认为合理调整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逐步减轻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依赖,鼓励企业的创新要素投入以及营造良好的创新制度环境是促进我国技术创新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