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3.
几百年前,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马可·波罗行纪》里,曾这样赞扬中国:当时的中国,在精神文明方面,无疑是站在世界前列的。中国人“彼此交谈的时候,态度谦恭,相互问候,彬彬有礼,笑容满面,显得很有教养。而且,在饮食方面也特别注意清洁。他们对父母表示最大的孝敬。”近百年来,我们在与西方文化一次次碰撞时,在一次次打倒批判孔子时,把儒学文化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应该说属于全人类的美好东西,丢失了或者忽略了。中国能被称为“礼仪之邦”,可贵的就是这些底蕴构成了中国人素质的一部分,它也是中华民族维系社会安定和谐的… 相似文献
4.
晕如雨后霁霞红,出火还加微炙工;
世上朱砂非所拟,西方宝石致难同。
插花应使花羞色,比画翻嗤更是空。
——清·弘历(乾隆皇帝) 相似文献
5.
今年的“两会”和往年一样,“反腐倡廉”又成为热议的话题。“要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以规范制度和制约权力为核心,针对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领域和环节,从源头上防治腐败”。与往年不同的是,有代表们认为,近年来房地产领域已经成为腐败大案多发的“重灾区”,必须以勇气和决心釜底抽薪,加大房地产领域反腐败工作。“反腐败,应向房地产领域出重拳”!窃以为反腐的打击的目标,以领域为重点,冷静地想想,不那么令人信服,有“舍车保帅”之嫌。 相似文献
6.
2009年11月13日《人民日报》刊载杨雪梅女士的文章《中华文明探源:形成中国特色的文明表达体系》(下文简称《表达体系》),介绍了近年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进展和成果。这本是一件应该令每一位炎黄子孙读后感到振奋的事情,然而,我读了该文总有一种异样的感觉在心头。关键在于文章对史前国家形态的形成,在没有全面考证当代考古成果的情况下,就确认河南偃师二里头夏代晚期都城遗址是最早的“中国”。 相似文献
7.
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大学——因为有其学术独立性,所以更容易培养出思想上的创新精神;又因为其教学的专一性,使得这座大学之城千年来得以用知识立足天下。那么中国的现代教育,又该如何正视目前的困局,正确判断并找准自己的文化定位? 相似文献
8.
读刘合心先生的文章,初始于《中关村》杂志,缘于卫汉青社长的推荐。这部历史大散文《源头集》,亦是汉青先生放诸我的案头的,因为他知道我对山西情有独钟。在昔日的计划经济年代里,我曾是一个“军工战士”,与太原、大同、太谷、阳泉、侯马、运城、永济等地的兵工企业,常来常往。元旦假日,窗外飘落着大雪,漫天皆白,“寒冬时节好读书”,我终于静下心来,对《源头集》浏览一过。 相似文献
9.
10.
13.
14.
15.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首吟唱久远的民歌,其实并没有全现出内蒙古广袤的自然风貌。苍茫草原的旁边还有着苍凉的沙漠。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自然气候,使得内蒙古占着全国的四大沙地和四大沙漠,全境有一半国土面临荒漠化或存在荒漠化趋势,辽阔北疆也成了席卷华北的沙尘之源。 相似文献
17.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