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吕途 《走向世界》2007,(24):36-37
颁奖理由:"嫦娥一号"充分展现了中国航天领域的强大科技实力,使中国站稳了"月球国际俱乐部"中的位置,而"嫦娥一号"的所有零部件都是自主研制的,其中就有济南的功劳,济南半导体四厂、济南市半导体元件实验所、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五三究所、济南无线电九厂等参与"嫦娥一号"工程的济南企业,在"嫦娥一号"的成功发射上,立下了汗马功劳。  相似文献   

2.
“嫦娥一号”(CE-1)和“嫦娥二号”(CE-2)探月卫星分别于2007年10月和2010年10月发射成功。其中CE-1卫星配置了8种类型的科学探测有效载荷:CCD立体相机、激光高度计、干涉成像光谱仪、射线谱仪、X射线谱仪、微波探测仪、高能粒子探测器、太阳风离子探测器。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技产业》2010,(10):70-70
10月1日18时59分57秒,运载着嫦娥二号的"长征三号丙"火箭拖着橘红色火焰直冲云霄。 嫦娥再奔月,全球同关注。作为中国探月工程二期的先导星,嫦娥二号与三年前发射的嫦娥一号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和改进。 嫦娥二号首次使用高灵敏度X波段深空应答机技术与嫦娥一号使用的S频段相比,嫦娥二号首次使用X频段。探月二期工程将采用X波段测控体制,嫦娥二号对此体制将进行先期验证。  相似文献   

4.
沈利宾 《当代陕西》2007,(12):44-45
"嫦娥一号"的成功发射,是长征火箭第103次发射和连续61次成功发射,也是长征三号甲火箭的第15次连续成功飞行.在本次发射任务中,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六研究院为发射任务的圆满完成提供了高可靠、高性能的火箭一、二级发动机,为"嫦娥一号"圆梦奔月提供了强大的可靠动力.  相似文献   

5.
"嫦娥一号"卫星第一张月面图片发布仪式日前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发布仪式井讲话。温家宝指出,我国首次探月工程的圆满成功,使中华民族千年的奔月梦想开始变为现实,并再一次雄辩地向世人昭示:中国人民有志气、有信心、有能力在攀登现代科技高峰的征途上不断谱写新的华章!中华民族完全能够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2007年10月24日晚,我国第一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卫星发射成功。11月7日,在顺利完成了第三次近月制动后,"嫦娥一号"卫星进入  相似文献   

6.
近日,我国首颗绕月人造卫星"嫦娥一号"顺利"奔月",让世界为之惊呼:中国科技发展竟如此迅速!然而,令他们意想不到的是,  相似文献   

7.
"3,2,1,点火!"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浐河畔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一号测控指挥大厅,响起干练雄厚的调度声.千里之外的大凉山深处,嫦娥三号怀抱"玉兔"腾空而起,向"广寒宫"奔去. 14日21时00分,首次应用于中国航天器的空间变推力发动机开机,嫦娥三号开始实施动力下降.主减速、快速调整、接近、悬停、避障、缓速下降……11分钟后,"嫦三姑娘"在月球虹湾区成功着陆,中国成为世界上第3个实现地外天体软着陆的国家,人类第130次探月之旅完美上演.  相似文献   

8.
正2013年12月15日深夜,中国探月工程嫦娥三号任务传来捷报:嫦娥三号着陆器、巡视器顺利完成互拍成像,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二期取得圆满成功。那一刻,满满的自豪感在严秋萍心中激荡:"我们公司研制的密封圈就在运载火箭上!"严秋萍是宁波信远工业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因为工作她认真负责、专注投入,今年3月,先后荣获了"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和"浙江省五一巾帼标兵"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9.
《中国高新区》2008,(11):2-2
从神州六号、非典灭活疫苗到嫦娥一号到曙光5000A超级计算机,这不断涌现的自主创新成果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都来自于同一个神奇之地——海淀科技园区。时光荏苒,20年之前,那里只是一条普通的电子产品、密集街道,而今天,她已成为立足首都、辐射全国、走向世界的中国创新中心,是我国离新技术产业发展龙头一和自主创新高地……  相似文献   

10.
环球科技     
《中国高新区》2014,(1):16-16
正玉兔号月球车进入休眠期2013年12月26日5时23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通过精准控制,让玉兔号月球车完成月夜模式设置,顺利进入月夜休眠。此前,嫦娥三号着陆器已于25日11时左右进入"梦乡"。据介绍,月球上每个夜晚时长超过14个地球日,最低温度可至零下180摄氏度。由于月夜期间无法得到太阳能帆板供电,"嫦娥""玉兔"需进入休眠,并依靠自身热控系统保持体温度过寒夜。为此,我国首次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热源加两相流体回路方案,帮助它们保温。此次  相似文献   

11.
视界     
《中国报道》2014,(1):24-27
嫦娥三号长空奔月 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嫦娥三号探测器发射升空。嫦娥三号将首次实现月球软着陆和月面巡视勘察,为我国探月工程开启新的征程。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技产业》2014,(1):F0002-F0002,1
正过去一年是中国科技界的丰收年。神舟十号飞船成功发射并对接天宫一号,嫦娥三号呵护怀中的"玉兔"婀娜落月,运-20大型运输机首飞成功,"天河二号"重夺世界超级计算机头名……这些代表世界领先水平的高科技成果,刷新了我国的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成为我国科技发展史上承前启后的里程碑。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提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破除制约科技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未来  相似文献   

13.
12月2日凌晨,嫦娥三号探月卫星怀抱"玉兔"搭载"长三乙"火箭,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升空,并顺利进入地月转移轨道,踏上探月征程。"嫦娥三号"除了勘探月球外,还将首次把天文台架到月球,实现在月球上观测宇宙,开创人类先河。根据计划,嫦娥三号将视情况稍加修正轨道;6日近月制动;10日开始15公里降轨;14日探测器着陆;15日着陆器和月球车"玉兔"分离;26日首次月夜休眠。"嫦娥三号"是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的关键一步,是中国首次有航天器在地球以外天体登陆,也是本世纪全球首个开展月球软着陆的探测器。据  相似文献   

14.
《浙江工商》2008,(3):F0003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德力西电气进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为“嫦娥一号”绕月作出贡献。这是德力西电气成功助飞“神舟五号”、“神舟六号”后,再次为中国航天工程效力,标志着德力西电气的安全性、可靠性达到国内一流、国际领先。德力西电气还广泛用于青藏铁路、宝钢、泰山核电站、白云机场等国家重大工程。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人几千年的月球梦终于以“嫦娥一号”的形式变成了现实。而“嫦娥”也算是真争气.目前已经顺利进入了环月球轨道.这探月工程的成功自然又成为了当前中国乃至世界的热点。  相似文献   

16.
24日18时5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嫦娥一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嫦娥一号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它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实施绕月探测工程迈出重要一步,为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献上了一份厚礼。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传来的数据表明,星箭成功分离,卫星进入近地点高度205公里,远地点高度50930公里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今后一段时间,嫦娥一号在地球轨道上将进行4次变轨,让卫星不断加速,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到达月球引力范围后,将通过3次近月制动,建立起距月球200公里的绕月球两极飞行的圆轨道,进行绕月探测飞行。  相似文献   

17.
正2009年11月1日清晨,北京下了一场大雪。那年,北京的第一场雪比以往来得更早一些。雪花湿润了干燥已久的空气,北京市民的这份意外之喜,很快就从舆论中消失了。舆论的兴奋点,在2009年实在太多。新中国60周年大庆、中国嫦娥一号卫星成功撞月、乌鲁木齐发生打砸抢烧暴力犯罪事件、美国总统奥巴马访问中国……但很少有舆论关注到,我国第一次以"规划"代替"计划"的国家"十一五"规划,在2009年年底已经开始进入收  相似文献   

18.
微波辐射计的星载应用所面临的最大限制来自于空间分辨率,微波辐射计的被测信号为不相干噪声,无法应用有源SAR的成像机理,因此其空间分辨率完全决定于接收天线的物理口径。  相似文献   

19.
创新科技出华夏,硕果累累耀寰宇。2013年是中国科技界的丰收之年--神舟十号飞船成功发射并对接天宫一号,开创中国载人航天应用性飞行的先河;嫦娥三号呵护怀中的“玉兔”婀娜落月,为中国航天事业发展树立了新的里程碑;运-20大型运输机首飞成功,“天河二号”重夺世界超级计算机头名……  相似文献   

20.
从神州六号、非典灭活疫苗到嫦娥一号,再到曙光5000A超级计算机,这不断涌现的自主创新成果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都来自于同一个神奇之地——中关村海淀科技园区。时光荏苒,二十年前,那里只是一条普通的电子产品密集街道,而今天,她已成为立足首都、辐射全国、走向世界的中国创新中心,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龙头和自主创新高地……在历史的长河中,二十年的光阴稍纵即逝,但是海淀科技园区却在二十年里实现了完美的蜕变。她完备的创新要素、优越的创新环境、强劲的创新能力是专家学者心中永远的研究焦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