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是实现严格保护耕地的法定内容,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土地开发整理是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重要手段。针对当前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实践和耕地占补平衡的清查,分析了耕地占补平衡和补充耕地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通过加强对补充耕地的严格审查,确保补充耕地的数量和质量,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耕地占补平衡。  相似文献   

2.
本文肯定了在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目标中,耕地占补平制度重要意义,提出了在耕地占补平衡实施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强调在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的过程中,应结合各自行政区域的自然地理状况、社会经济状况和生态环境现状以及土地开发整理相关技术规范、规程,建立补充耕地工程质量指标体系;并提出土地开发整理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鹿心社18日说,10年来我国通过农村土地整治复垦开发累计补充耕地4163万亩,土地整治已成为保证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上林县把土地开发整理作为全县增加耕地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中心工作来抓,有计划地合理开发土地后备资源,先后争取到国家级土地整理项目——三里镇双罗村、双吴村、双良村土地整理项目和自治区级土地整理项目——白圩镇万亩垌土地整理项目,土地整理规模达到23358亩。  相似文献   

5.
正耕地占补平衡政策是对工业化、城镇化建设占用耕地不断扩大的补救措施,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但目前,很多地区的耕地后备资源已相当匮乏,补充耕地指标难以为继。如何在落实耕保任务、保障地方合理用地的基础上,全面提升补充耕地的数量和质量,已成为各地普遍面临的问题。本文将以福建省部分县市为例,分析耕地占补平衡所面临的问题和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国土综合整治规划体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梅  方勇 《中国土地》2021,(3):30-32
从1999年“土地整理”首次被写入《土地管理法》,20余年来我国的土地整治经历了从增加耕地面积到提升耕地质量和拓展建设空间,再到全域规划、综合整治的转变与升级,顺应了不同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国土整治工作的要求.同时,我国建立了国家、省、市、县自上而下四级规划编制体系,编制了三轮土地整治规划,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运行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7.
贺斐 《中国土地》2012,(5):42-43
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耕地占补平衡,是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重大举措.保持稳定的耕地面积和质量,切实提高补充耕地能力,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提升耕地保护和用地保障能力,是国土部门解决土地利用问题和破解“双保”难题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耕地质量等级评价在土地管理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是制定各项土地管理政策的重要依据,是土地管理实现由数量管理为主向数量、质量、生态管护相协调管理转变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本文论述了耕地质量等级评价的重要作用,介绍了广西耕地质量等级补充善工作思路及成果特点,分析了耕地质量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加强耕地质量等级评价工作、提升成果质量的对策与建议,以期为今后耕地质量等级评价工作提供思路与参考。  相似文献   

9.
省域耕地易地补充经济补偿的理论框架与价值量化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探讨省域耕地易地补充经济补偿的理论框架和价值量化,为这一行为的推进奠定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借鉴了相关理论成果,采取剥离法获得耕地易地补充的价值组成,并运用模型法和评估法进行量化。研究结果:在构建理论框架基础上,测算出江苏省耕地易地补充价值补偿量应达到830901元/hm2.年,通过检验,其结果符合当前的客观实际。研究结论:本文构建了耕地易地补充经济补偿的框架,理顺了耕地易地补充价值补偿的相关关系,为今后耕地易地补充经济补偿的理论建设奠定了基础。研究借鉴了前人的成果对这一行为的补偿价值进行了测算,测算结果经验证符合目前的客观实际。在测算的基础上,论文还从规划编制、操作平台构建、补偿系数、公众参与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增强了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确保耕地总量只能增加不能减少,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我国土地基本国情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提出来的,是贯穿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一个基本准则,也是土地管理工作总目标。我省人均耕地仅为0.083公顷,比全国人均耕地平均水平少0.011公顷,不足世界人均耕地的1/3,任务十分艰巨。同时,耕地总体质量差,产出水平低,  相似文献   

11.
国土资源部日前制定并出台了《关于提升耕地保护水平全面加强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的通知》。《通知》要求,要将优质耕地划入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严控建设用地占用优质耕地。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批准后3个月内,要按照《基本农田划定技术规程》和有关要求,完成基本农田划定工作。要综合运用土地变更调查、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落到实地,划定边界,设立标志,统一编号,落实到户。  相似文献   

12.
<正>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事关国家粮食安全、经济持续发展,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尤其是基本农田保护工作。从1988年原国家土地局、农业部,在湖北荆州试点划定全国第一块基本农田保护区以来,经过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基本农田保护重点从单纯的数量保护到保护与建设并重,保护目标从单一的粮食安全目标转变为保护基本农田与促进农村发展相协调,保护手段从单纯的行政  相似文献   

13.
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是土地整治活动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通过规划设计,确定项目的规模、位置、新增耕地面积、工程内容等建设任务目标,并对土地平整、农田水利、田间道路等工程做出详细设计,是指导项目实施的重要技术依据,设计的科学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工程质量和项目建成后的效益。为确保项目建设顺利以及建成后的效益性,必须把好项目设计关。笔  相似文献   

14.
我国耕地“占补平衡”与土地开发 整理效果分析与建议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为了扭转耕地持续大幅减少的局面,国家提出"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要求各地"占多少,垦多少",以保障耕地"占补平衡"。分析结果表明,耕地"占补平衡"的实施的确使我国耕地实现了数量上的"占"与"补"的平衡,但并未从根本上扭转耕地持续减少的局面,其原因是"占"地面积仅是减少耕地面积中的一小部分,耕地占补平衡状况并不能反映耕地减增变化的真实情况。要守住1.2亿hm2耕地红线,建议调整策略,将土地开发整理的目标从实现耕地"占补平衡",调整为耕地"减增平衡"。  相似文献   

15.
《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日前经国务院批准实施,正式拉开了新一轮土地整治的大幕。与2010年实施到期的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相比,本轮《规划》由国务院直接批复给各省级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规划》的重要  相似文献   

16.
国土资源部日前制定并出台了《关于提升耕地保护水平全面加强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的通知》。《通知》要求,要加快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严格管控优质耕地。重点是将优质耕地划入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严控建设用地占用优质耕地。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批准后3个月内,要按照《基本农田划定技术规程》和有关要求,完成基本农田划定工作。  相似文献   

17.
李倩 《中国土地》2012,(3):8-11
广西壮族自治区龙州县。蚂蚱一跳三块地,草帽一扔不见地,这里的耕地地块小、布局分散,某户农民家竟有大大小小75块地。从2006年开始,当地实行耕地小块并大块,这户人家的75块地并成了四块,虽然只种了其中的两块,但效益比过去种75块地还高。  相似文献   

18.
中国耕地资源资产核算方法与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探索全国耕地资源资产价值量核算方法,并完成全国耕地资源资产价值量核算。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实证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研究结果:(1)耕地流转租金是耕地资源资产核算的基础数据,基于该数据采用收益还原法可以有效核算耕地资源资产价格;(2)2016年全国耕地资源资产价值总量为22.61×10~(12)元,耕地资源资产全国平均单价约16.75×10~4元/hm~2;(3)耕地资源资产价格水平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东部沿海地区与粮食主产区的叠加区价格较高,而西北、西南和中南山区,以及东北地区价格较低。研究结论:以耕地流转租金数据为基础,以耕地质量等别和社会经济条件为控制的核算方法,能够在总体上控制耕地资源资产价值量核算精度,其测算结果能够较客观地反映耕地资源资产价格分布情况,该核算方法可为自然资源资产核算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9.
耕地质量要靠法律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今中外,耕地质量管理都是土地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加强耕地质量管理是回归土地管理本质内容的客观要求.质量管理是土地管理的必然内容在任何情况下,说到土地,都包括土地质量状况,离开土地质量谈土地将没有任何可比性.  相似文献   

20.
<正>耕地占补平衡作为我国耕地保护的一项基本制度,它对遏制耕地锐减的势头,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与各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的实现息息相关。因此,各地政府都很重视占补平衡工作。但在实际工作中,还普遍存在着重数量、轻质量倾向,"占优补劣、占近补远、占水田补旱地"现象仍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