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商》2015,(42):278-279
本文以经济增长中的收敛理论为基础,对1978年以来中国省际经济增长及收敛情况进行实证分析。本文认为在改革开放后的三十余年中,我国经济增长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1978—1990年间经济存在着σ收敛,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然而在九十年代之后情况发生了变化,在1990—2002年间中国经济不存在σ收敛和绝对β收敛,在考虑各控制变量之后也不存在条件β收敛现象,同时三大区域经济体之间存在差异;而2002年之后,在全国范围内再次出现了显著的σ收敛和绝对β收敛。这表明在区域协同发展战略政策实施后经济增长收敛态势发生了转变。  相似文献   

2.
中国区域经济收敛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在对Dowrick和Rogers框架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的方法构建了在一个框架中同时分析新古典收敛机制和新增长收敛机制的修正Dowrick和Rogers模型并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81-2005年期间,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既有新古典收敛机制的作用,同时也有新增长收敛机制的作用。但是在不同时期,不同的收敛机制在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收敛性理论为基础,运用Sala—I—Martin的经典计量模型分析了1990-2005年湖北省区域经济增长空间分布变化及其与外部环境和经济发展政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湖北省内部经济发展呈现出明显的β收敛现象,并且这种收敛趋势与时外开放程度、地方财政支持、城市化水平和教育水平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胡广 《商》2014,(28):191-191
通过空间经济计量学经济收敛分析方法,以1990—2012年中国30个省份、21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1378个县为基础,就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展开讨论。运用MorangI、LM—Error、LM—Lag及稳健LM—Error、稳 健LM—Lag检验分别探讨中国省、市、县级经济的空间相关性及其表现形式。计量结果表明,中国区域经济存在显著的绝对母收敛和条件β收敛,空间因素在区域经济增长与收敛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最后,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5.
西方区域经济学学者在新古典增长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区域经济增长趋同理论,即不同发展水平的区域之间最终会达到同样的发展水平.从我国各区域的经济增长趋势来看,并不存在趋同趋势,其最主要的制约因素是二元经济结构.二元经济转型是促进区域经济增长趋同的重要推动力,因此我国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二元经济转型,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加速推进城镇化进程,以及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罗祯浩 《中国商论》2024,(2):145-149
文章基于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中的趋同假设,利用云南省2003—2019年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计量的方法,基于σ趋同、β趋同的分析框架,实证研究了云南省区域经济增长趋同问题。研究发现,在研究时间段内,云南省经济增长存在σ趋同和β趋同现象,并且在考虑空间因素后趋同结论得到进一步强化。实际固定资本存量、劳动力投入、人均实际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都对云南省区域经济增长趋同具有促进作用,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7.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地区差异的收敛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赵伟  何莉 《财贸经济》2006,(9):31-36
本文利用收敛σ、β收敛和俱乐部收敛理论检验了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地区差异的收敛性.总体而言,1978-2005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存在β收敛但不存在σ收敛,并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俱乐部收敛特征.究其原因,主要是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贸易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以及各地区发展基础的不同.最后,本文对中国各地区对外贸易的协调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米娟  张楚宜 《商业时代》2012,(19):124-125
本文以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为基础,采用索洛增长方程,通过实证检验来分析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地区经济增长受资本、劳动、制度和要素集聚四个因素影响的差异情况,特别是研究要素集聚对不同区域经济增长贡献程度的差异性,以期对区域经济发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9.
张云峰  ;白万平 《商》2014,(28):162-163
以新古典增长理论为基础,采用1993—2013年的人均GRP数据,运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对中国西部12省区的经济增长收敛性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西部地区即存在整体上的空间依赖性,又存在局部省区间的集聚效应;空间误差模型较好的分析了西部地区间的空间依赖性,得出了西部地区经济存在β收敛,各省区即受到自身初始经济水平的制约,也受到相邻省份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即各省间存在着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0.
产业结构变动的过程是资源在产业间重新分配的过程,它包括第二产业主导资源分配的工业化阶段和第三产业主导资源分配的后工业化阶段,这两个阶段内含的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收敛具有不同的促进作用。通过实证分析东亚"10+3"区域在1992~2010年间结构变动与增长收敛的内在关联,文章得出了以下结论:(1)东亚"10+3"的各经济体间的确存在着β收敛和σ收敛;(2)结构变动显著促进了经济体间的经济增长收敛趋势;(3)工业化阶段的结构变动所带来的结构红利加速了落后经济体的经济增长速度,而后工业化阶段的结构变动所产生的鲍莫尔成本却减缓了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11.
蒋力兵  叶杰  杨秋菊 《商》2014,(20):125-126
结合2001-2012年皖江城市带9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对皖江城市带及一轴双核两翼进行经济收敛分析,提出一些建议。研究发现,皖江城市带、一轴都存在σ收敛,而两翼σ收敛不明显,双核不存在σ收敛的结论;2005—2008年、2009-2012年,皖江城市带、两翼、一轴均存在绝对β收敛现象;加入有关控制变量,部分地区的收敛改善。  相似文献   

12.
经济收敛文献总体上反映出一种忽视产业结构与收敛联系的趋势。产业结构变动的过程是劳动力从低效产业转向高效产业的流动过程,它会不断提高经济体的生产率,一个落后的经济体可以从滞后的产业结构变动中获得"后发优势",从而步入快速的经济增长阶段,并最终与发达经济体实现经济收敛。我国六区域在2002-2008年间总体上表现出了较强的经济收敛趋势,但从产业水平上看,第一、第三产业表现出了较弱的收敛趋势,而第二产业出现了很强的反收敛趋势。基于产业结构变动视角,本文对于六区域总体与各个产业增长趋势的不一致给予解释,通过使用偏离-份额模型发现如果缺乏产业结构变动的作用,六区域间总体生产率收敛速度平均每年会下降一半以上,这表明产业结构变动对我国区域间经济收敛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白俊红  刘怡 《财贸经济》2020,(1):96-109
本文在理论分析市场整合影响区域创新空间收敛内在机理的基础上,采用价格指数法测算了中国区域的市场整合程度,并利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建立空间β收敛模型,实证检验了市场整合对区域创新空间收敛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中国区域创新不存在绝对β收敛,但存在条件β收敛,而且由于当前阶段“极化效应”占据主导地位,市场整合加剧了区域创新的空间发散;更换空间权重以后,这一结果依然稳健。进一步的机制检验表明,市场整合通过影响创新要素的流动,对区域创新的空间收敛产生影响。本文结论为市场整合促进中国区域创新的协调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经济收敛理论的基础上,对安徽省1991-2011年区域经济的收敛性进行β收敛性分析。结果显示,该阶段不存在β绝对收敛,但是引入工业化、市场化和地区虚拟变量后,该省呈现β条件收敛。另外,该地区在被分为三大区域后,除了皖中以外,皖南和皖北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俱乐部收敛。最后得出结论并提出缩小省域经济差距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经济增长收敛性是新古典增长理论做出的关键性预测,但是国内相关文献测算的收敛速度普遍偏高。文章通过慎重选取控制变量,同时考虑空间相关性和控制变量间可能存在的共线性,在提取主成分的基础上估计空间面板模型,得到的收敛速度仅为2.36%。这一结果既与国外文献的经验值更为接近,也与我国的经济现实更为相符。这启示我们,在研究经济增长的收敛机制时,既要慎重选择有关的控制变量,也要恰当地选择模型估计方法。  相似文献   

16.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贯彻新时期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大战略部署之一.本文使用校准后的城市卫星灯光数据,从空间收敛的视角来分析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演变特征.结果显示,在考虑空间互动关系的前提下,中国城市经济增长总体上存在绝对收敛和条件收敛,基于不同空间权重的估计结果都支持了这一结论.基于空间溢出的学习效应、分享效应、竞争效应等是不同城市实现经济收敛的内在机制.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在过去的20年中,城市群收敛并不是中国俱乐部收敛的普遍现象,俱乐部收敛仅出现在相对富裕的城市群内.但高铁开通后,大多城市群的表现发生了逆转,经济增长基本呈现出收敛的趋势.本文的研究从一个更为客观的视角评估了中国城市层面区域协调发展的空间特征,对当前中国城市群发展战略以及高铁在中国经济的作用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出口技术附加值视角,利用PRODY指数和EXPY指数,测算和分析了世界及样本国家农产品出口技术附加值,并在此基础上对世界农产品出口贸易技术结构是否存在收敛趋势进行了检验。研究表明,世界及样本国家农产品出口技术附加值总体上均不断增长,主要样本发达国家农产品整体出口技术附加值大多显著高于主要样本发展中国家;世界各类别农产品出口技术附加值是否存在绝对σ收敛不明确;全部样本国家和样本发展中国家农产品出口技术结构均存在绝对σ收敛,样本发达国家农产品出口技术结构存在绝对σ发散;世界各类别农产品及全部样本国家、样本发达国家和样本发展中国家农产品整体的出口技术附加值均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且样本发展中国家农产品出口技术结构的绝对β收敛速度和条件β收敛速度均明显快于样本发达国家。  相似文献   

18.
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础和前提,以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为基础的趋同假说,对于区域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提出了富有吸引力的预期。趋同研究关注区域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及其影响因素,有利于发现制约区域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通过对浙江省11个行政划分市经济增长趋同性的实证研究认为,导致浙江省区域差异的原因复杂多样,主要有区域发展策略、中心城市规模、历史基础、地理区位和市场发育程度等,需要政府对区域经济进行宏观调控,以促进浙江西南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西南部地区要加强自身努力,因地制宜,加快工业化进程,提高经济增长速度,实现对东北部地区的赶超;应加强各区域相互间的经济技术协作,形成区域整体优势。  相似文献   

19.
中国FDI发展地区差异的收敛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6—2004年间,总体而言我国FDI发展不存在σ收敛,存在β收敛,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俱乐部收敛。以1993年为界,在不同时段FDI发展的地区差异呈现出不同的收敛性特征。原因主要在于,我国地区经济增长不平衡、地区内部的市场、人力资本等环境不同。本文最后给出了促进我国FDI地区协调发展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经济增长中的收敛性理论,利用西部11省区的面板数据,采用收敛和经济增长因素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人均GDP的方差进行调整后,给出西部区域经济的收敛性问题的实证分析结果:1990~2010年间,西部11省区间经济增长并不表现出明显收敛,但在一定时段■-存在收敛,人均GDP的方差有一定的波动、收敛与发散交替出现。在促进西部区域经济增长的诸要素中,投资的拉动作用比较大。而在不同省区间,同样水平的经济增长要素,对促进西藏、青海、宁夏和甘肃四省区的经济增长具有更高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