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事件 2009年7月5日,力拓的铁矿石销售团队成员波上海市公安局拘留,四人中身份最为显眼的是澳籍华人胡士泰.作为力拓上海首席代表、哈默斯利铁矿中国区的总经理,他负责力拓在华矿石的销售工作.随同其本人被相关部门带走的还有他的个人电脑.  相似文献   

2.
述览·声音     
《中国市场》2009,(33):7-7
点评:澳总理陆克文7月10日拒绝了反对派领导人特恩布尔要他打电话给中国领导人要求释放胡士泰的要求。中国拘留涉嫌窃密的力拓员工的消息在澳大利亚国内引起了震动。力拓驻上海办事处首席代表胡士泰,是被拘4名力拓员工中唯一一名澳大利亚公民。  相似文献   

3.
王强 《商务周刊》2009,(10):63-65
今年2月,中国铝业巨头中国铝业集团公司总经理肖亚庆也一步跨入仕途,调任国务院任副秘书长。而不久前,他刚刚代表中铝签署了斥资195亿美元收购澳大利亚矿业巨头力拓(Rio Tinto)部分股份的协议。该收购遭到了澳大利亚政界和力拓董事会部分成员的强烈反对。  相似文献   

4.
企业     
《市场周刊》2008,(4):10-11
宝钢股份销售物流三年规划启动;中铁现代物流力拓金融物流;永得利入驻太仓。  相似文献   

5.
朱志砺 《大经贸》2009,(8):16-17
中铝被逐出力拓,陆克文声称,这是企业行为,不会影响中澳友好关系;胡仕泰案,中方则声称是司法事件,会依法办事,不会影响澳洲企业在华投资。了解前因,今天的力拓案、胡仕泰的“间谍门”,就不难理解了。  相似文献   

6.
Joe  Studwell  Fred 《市场周刊》2009,(10):84-86
力拓案是否真的那么有趣?这个问题听起来似乎并不像个问题,但对于力拓员工胡士泰、刘才魁、葛民强、王勇来说,上海国家安全局五周的拘押几乎肯定是从来没有发生在他们身上最有趣的事。虽然对他们间谍的指控已被取消,并将整个案件“降格”为贿赂和窃取商业机密案而移交给上海公安局处理,但力拓案依然值得我们去深思。  相似文献   

7.
声音数字     
两拓合作承诺很可笑。——宝钢董事长徐乐江认为虽然力拓与必和必拓宣称将合资方案进行了重大修改,承诺合资企业不从事任何销售行为,但销售靠各自的体系;统一生产意味着一样的成本,一家销售团队卖得好,另一家销售团队就会被干掉,这样的合作没有诚信而言。房价将由供求决定。——华远集团总裁任志强认为政府对房价的调控是对价格的扭曲,房价最终还是会回到供需关系上。  相似文献   

8.
在全球危机前景暗淡的氛围中,中铝与力拓当初的结盟方案昭示了非同寻常的意义。其时,受国际市场需求下降的影响,力拓背负着近400亿的债务压力,股票市值大幅缩水。在这样的背景下,力拓在合作协议中给出了丰厚的资产组合,72亿美元将用于认购力拓发行的可转换债券,  相似文献   

9.
继中国首富黄光裕被判刑之后,中国富豪榜上第二名杜双华又爆出行贿丑闻。2010年3月22日,轰动中国的力拓间谍案庭审第一天,就传出钢铁大鳄杜双华行贿的消息。在检方指控中,力拓员工王勇受贿合计人民币7514.13万元,其中,日照钢铁原掌门人杜双华行贿的900万美金是最大的一笔款项。  相似文献   

10.
一、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中面临的挑战中国企业跨国收购并非易事,一般要遭遇四大挑战: (一)经济威胁论 非经济因素已经成为阻挠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重要因素。2009年,中铝公司并购全球第二大铁矿石公司力拓受到重重阻挠。并购过程中,力拓部分机构投资者表示,如果必和必拓能够对力拓公司发起新一轮的收购,那么他们将提供融资,以全力阻止中铝与力拓总价达195亿美元的交易。在中铝与力拓的合作上,澳方一直担心力拓持有的“具有战略意义”的矿石资源被他国投资者轻易买走。  相似文献   

11.
中铝人力拓 防守反击战 2008年2月1日,中铝突然介入必和必拓与力拓的合并案,于当日发布公告宣布,已通过新加坡全资子公司联合美国铝业公司获得力拓的英国上市公司12%现有股份,收购价约为每股60英镑,比力拓前一个交易日收盘价溢价21%,加上此前投入,总价达140.5亿美元,相当中国人均10多美元。  相似文献   

12.
《三联竞争力》2010,(6):46-46
2010年4月7日,胡士泰案又有了新剧情:涉嫌向胡士泰等4人行贿的20家钢企名单面世。 事情当然源起2009年7月5日,胡士泰等4名力拓员工,被上海市国家安全局刑事拘留。经过半年多的审理,2010年3月29日,上海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胡士泰(力拓原上海首席代表)有期徒刑10年,  相似文献   

13.
钱卫清 《商界》2009,(7):26-26
力拓向中铝求助不过是走投无路之举,所谓“政治因素”或许只是声东击西.而廉价的违约金最终使力拓见异思迁。  相似文献   

14.
沸沸扬扬的中铝收购力拓交易终以被力拓董事会否决而尘埃落定,中铝的政府背景不能不说是造成收购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研究民企如何"走出去"参与全球资源配置,已经成为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企业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5.
力拓间谍案的爆出,至少让近年来一直困惑国人的许多铁矿石谈判不正常行为揭开谜底。其实力拓案只是跨国公司在华行贿案的冰山一角。  相似文献   

16.
又见洋腐败     
《光彩》2009,(10)
继力拓中国区部分管理层因涉嫌受贿而被捕后,著名跨国公司再爆丑闻。可口可乐亚洲区发言人证实,可口可乐参股的瓶装厂——上海申美饮料食品有限公司前员工已被警方拘留,公司正在配合警方调查。但就传闻提到该人士是申美饮料市场部的负责人一说,他没有予以证实。  相似文献   

17.
一位拥有硕士文凭的高级工程师,在从事技术工作15年之久、担任公司总工程师4年后,36岁的他主动请缨到市场一线做销售。如今,他不仅用销售业绩消除了当初“36岁的技术人员能否做销售”的疑虑,而且他在销售实践中总结的“感动营销”、“火炭效应”、“耕地理论”在全国市场推广施行后,被一些营销专家作为自己论著的经典案例.  相似文献   

18.
全球金融危机使很多西方跨国公司被严重削弱,但却使中国大型国企由此获得了通过海外并购"走向全球"的空前难得的机遇,今年没成功的中铝与力拓的交易就是一个例子。从表面上看,中铝对力拓的追求,与2005年中石油收购美国大型石油公司  相似文献   

19.
《商务周刊》2009,(17):20-20
8月24日,中国铝业公司副总经理吕友清表示,中铝公司愿意与英国、澳大利亚合资矿业公司力拓股份有限公司商讨在铝土矿及氧化铝生产方面的合作问题。吕的上述讲话是对力拓首席财务长Guy Elliott此前讲话的回应。  相似文献   

20.
追踪张祥青     
樊力 《商界》2010,(6):60-63
一份涉嫌向力拓原员工行贿的中国企业名单将他置于风波中心。2010年4月,当记者赶赴天津对话这位在汶川地震中捐款亿元的低调企业家时,收获的却是另一种心情。——或许退后三步,才能看懂一个真实的张祥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