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环境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指标与关键要素,其与经济增长的耦合协调发展成为实现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根本目标。本次区域经济增长目标与环境耦合协调发展以江苏省的数据为例。研究结果表明,在2010—2015年,江苏省的经济综合发展指数呈现出快速上升的趋势,环境发展指数小幅度缓慢增长,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处于协调发展的状态。  相似文献   

2.
运用空间统计MoranI指数法和LISA指数法分析了云南省16个地州区域经济增长集聚及其影响因素。根据分析结果,对云南区域经济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当前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经济呈现出一定的区域化发展趋势。经济发展的区域性离不开强大的金融支持。本文从分析当前的区域经济发展大环境入手.进而探讨了当前金融支持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关性的研究现状.最后分别分析了区域金融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支持作用以及区域经济对区域金融的推动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长三角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是支撑区域发展的重要力量.1988年~2007年间长三角地区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两省一市的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但与投资增长的因果关系不明显,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  相似文献   

5.
人力资本在环渤海区域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发展中的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环渤海区域的经济增长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利用有效劳动和人力资本外部性经济增长模型对环渤海五省市1978-2006年的GDP、固定资产投资和人力资本等变量的回归分析表明:人力资本越来越成为推动该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五省市人力资本的直接贡献率和间接贡献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环渤海区域经济增长开始由"物质资本投资推动"向"人力资本推动"转变,但五省市均呈现出非均衡的经济增长态势。  相似文献   

6.
中国旅游经济的区域发展特征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主要用收敛法、Theil指数法、旅游资源地理集中指数法等考察了2000-2008年中国旅游经济的区域差异与收敛,结果显示:31个省(区、市)的旅游经济存在收敛,其差异趋于缩小;东、中、西3大地区旅游经济均不存在俱乐部收敛;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和星级酒店水平在促进旅游经济增长方面不存在旅游发达省(区、市)与落后省(区、市)的差别,均具有增长效应。而人均旅游业固定资产投资在促进旅游经济增长方面存在旅游发达省(区、市)与落后省(区、市)的差别,具有收敛效应,其条件收敛速度为5.96%,收敛时间为11.6年。验证了中国将发展旅游业作为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手段的有效性。基于分析,提出落后地区旅游经济加快发展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7.
以广东省传统上划分的四区域为立足点来研究该省经济发展差距,首先叙述四区域经济发展现状,然后运用人均GDP基尼系数、加权变异系数和泰尔指数三种方法对四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全省整体经济发展差距仍然较大并且继续加深,广东省经济增长趋于发散,四区域之间的差距、珠三角和山区的差距是全省经济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最后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区域企业自生能力是区域实体经济发展的基石,其包括区域企业创新力、创业力、集群力、成熟度和国际化能力等五个维度。根据对中国大陆29个省市区的区域企业自生能力进行评价,可以将各地区划分为高位调整型、积极赶超型、快速追赶型和双重拖累型等四种类型,同时,这些地区间企业自生能力指数的差距呈现出一种不完全的收敛态势。实证结果表明,区域基期的企业自生能力指数对该区域下一期的经济发展水平具有显著的解释力和影响力。因此,优质实体经济项目源培育应成为发展政策的主要内容,应用区域企业自生能力指数考核区域经济发展质量可以有效地解决当前中国GDP考核的难题。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趋深入,我国的经济也步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呈现出迅猛发展的势头,国内生产总值逐年提升,对外贸易速度不断加快。在这样的背景下,促进了物流业的发展,从而物流园区以及物流基地等遍及了全国各地,初步形成了物流产业的集聚,由此,区域物流和区域增长之间的交互关系也引起了人们的共同关注。本文首先从理论上介绍了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的相互影响,以此为基础,通过实证分析的方式,详细探讨了物流产业和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交互关系,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认清物流产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构建标准化与信息化共存的物流体系这两方面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陈娟 《北方经贸》2012,(9):28-30
创新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源动力,而创新能力的大小又取决于区域创新体系的模式与完善。京津冀区域在地理位置上接近,但经济增长方式与科技创新能力存在显著差异,通过从产业结构、区域R&D研究优势、高新技术发展及政府功能等要素方面对京津冀三省市科技创新体系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1.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金融发展理论的研究对象,这也一直是学者们的关注的焦点。当金融发展理论在区域层面上拓展就形成了区域金融理论,那么区域金融理论探讨的核心自然就是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在区域上的表现,或者说是对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研究,在此仅就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加以概述。  相似文献   

12.
经济的均衡发展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研究区域经济发展的均衡度有利于为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和依据。本文以江苏省为例,按空间地理区位将其划分为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基于泰尔指数测度方法对江苏省13大市2005~2014年GDP、常住人口进行区域差异测度分析,结果表明:(1)2005年~2014年,江苏区域总体经济差异呈现稳定下降趋势;(2)江苏区域内部差异主导区域总体差异,其中苏南地区、苏中地区内部差异贡献较大;(3)各区域内部差异变化态势趋向一致,皆不断缩小,苏南地区区域内部差异缩小的速度最快。  相似文献   

13.
张锦 《中国市场》2013,(2):63-65
本文利用泰尔指数分析了1996—2010年中国区域运输发展的差异,并对总体差异进行了分解。结论表明,我国区域运输业发展差异主要来自于区域间差异和东部地区区域内部差异。根据收敛性分析得出中国区域运输业发展趋于β收敛,但收敛趋势不明显;东部地区内部运输业发展呈现出明显的俱乐部收敛态势。  相似文献   

14.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高质量发展应注重提升发展质量与效益。基于经济增长质量的内涵,构建经济增长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新发展理念,从有效性、协调性、稳定性、可持续性和共享性五个维度,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我国各省(区、市)经济增长质量总指数。实证结果表明:在样本期内,我国整体经济增长质量呈现上升趋势,且各省(区、市)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东强西弱,沿海强内陆弱”的分布特征,存在明显的依赖性和异质性。为进一步实现我国经济增长质量提升,要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引导西部地区发展特色产业,充分发挥空间异质性。  相似文献   

15.
基于区域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主要阐述的是经济管理与信息化人才之间的关系,随着我国信息化发展的速度愈来愈快,在当前的信息化社会中,想要促进高效的区域经济管理,实现管理的信息化是关键因素。本文对区域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进行了研究,以期可以促进经济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6.
许陆军 《中国市场》2014,(27):143-144
本文构建了基于DEA模型的低碳经济效率投入产出指标体系,运用DEA模型对2012年安徽省16地市的低碳经济效率进行评价和研究。结果显示:安徽省整体的低碳经济效率不高,且各地市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显著的差异性。针对上述情况,提出提高区域低碳经济效率,促进安徽省低碳经济快速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区域金融发展状况,尤其是金融差异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当前金融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不同区域金融的发展格局及模式存在一定的差异,其直观地反映在区域经济的增涨或衰退,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是一对"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相互关系,因此在研究新疆区域金融发展的区域差异时,可以通过经济来宏观地观察这种差异,并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论述我国区域经济研究的主要趋势,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也呈现出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可持续发展等趋势。与传统的区域经济研究相比,近年来,我国的区域经济又出现了区域关怀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9.
选取2000—2011年江苏省13个地市的旅游外汇收入为连续时间序列的指标数据,用泰尔指数衡量江苏省旅游经济水平的区域差异,结果表明:2000—2006年以及2008—2011年江苏省各地市旅游经济呈现出明显的趋同趋势;2007—2008年出现短暂的趋异趋势;2000—2005年及2011年以区间差异为主,2006—2010年以区内差异为主;苏南地区的旅游经济差异远远高于苏中和苏北地区;苏南地区呈现出趋同趋势,而苏中和苏北地区呈现出趋异趋势。江苏省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区域旅游资源禀赋、基础设施建设、旅游配套设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政策和区位优势。提出进一步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充分发挥苏南地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打造区域旅游品牌,大力发展苏中和苏北地区旅游业,加强旅游产品创新与研发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冀东区域产业转移与经济的迅速发展,物流业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但是,唐山、秦皇岛、承德三市在物流业发展中逐渐呈现出趋同性,这严重制约着冀东区域三市物流业的进一步对接合作与错位发展。针对该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关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