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关于组建农村合作银行的几个问题蒋国民(中国农业银行江苏省分行金融研究所)(一)合作银行与法律保障。为什么十几年来中国农村信用合作事业的改革举步维艰,为什么信用合作社的性质始终模糊不清,一个最为关键的问题是1949年以来,我国尚没有对信用合作社进行一个...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村贫困标准和贫困状况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利用多年来在中国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农村住户抽样调查所掌握的大量详实资料,研究分析改革以来中国农村贫困标准的确定、调整等问题,以便于客观地描述和评价中国农村贫困的变化情况及特征,为进一步作好九十年代中国的反贫困战略工作提供参考线索。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1993—2011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农村家庭微观调查数据,计算中国农村家庭的贫困脆弱性,并将总体贫困脆弱分解为慢性贫困脆弱和暂时性贫困脆弱,同时考察贫困脆弱动态与家庭特征和地区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中国农村家庭贫困脆弱程度呈下降趋势;中国农村家庭更多表现为慢性贫困脆弱;慢性贫困脆弱比重与户主年龄和家庭规模呈U型关系,与教育程度和家庭居住地经济发展水平呈负相关关系,暂时性贫困脆弱比重则相反。  相似文献   

4.
人力资源开发:未来农村反贫困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 ,中国政府在消除绝对贫困人口数量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农村贫困人口数量已从1978年的2.5亿下降到1998年的4200万 ,中国农村绝对贫困问题得到根本的缓解。不过 ,我们必须看到 ,中国未来农村消除贫困的任务将更为艰巨。按照《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 :到2000年 ,中国要力图实现在本世纪末基本消灭绝对贫困的目标。这将意味着在未来两年中每年要至少减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 ,表明中国消除贫困所遇到的挑战将是十分严峻的 ,因为能否迅速摆脱贫困不仅关系到农村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村贫困的变化与扶贫政策取向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贫困发生率、贫困深度指数和贫困强度指数是三个相互联系又互相区别的贫困测度标准。本文在系统分析贫困测度指标对扶贫政策取向影响的基础上,采用农村住户抽样调查数据,测算了1985年以来中国农村贫困状态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近20年来,中国扶贫政策在减少农村贫困人口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但贫困深度指数和贫困强度指数却更加恶化,不仅剩余贫困人口的平均收入水平更加远离贫困线,而且深度贫困者处于更为相对不利的地位。针对这种变化,本文讨论了改善贫困状况的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6.
一部系统回顾新中国农村经济发展历程的好书─—《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变迁(1949-1989)》评介牛若峰由著名经济学家陈吉元领衔主编的《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变迁(1949-1989)》一书问世了(山西经济出版社出版)。“专著”读后有感,受益匪浅。一个强烈的印...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世界上贫困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为了缓解和消除贫困,我国政府实施了大规模的反贫困行动,特别是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以来,我国农村贫困现象明显缓解,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依据我国政府确定的农村贫困标准,从1978年到2000年,中国农村没有解决温饱的贫  相似文献   

8.
在由“郎旋风”引起的改革大争论中,一些学者提出了“穷人反对改革”的论断。为检验“贫困农户反对改革”的命题是真或者是伪,最近,我们赴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南涧彝族自治县沙乐村,对104户贫困农户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农村改革无论从土地制度、农村教育、农村医疗等基本制度的改革上看,还是从农村道路、饮水、用电等治理方面看,都存在着有待于继续深化改革、完善具体的改革措施的问题。但是从总体上看,贫困农户全部从农村现有改革中获益,因此都发自内心的拥护改革。由此可见,“贫困农户反对改革”的命题是一个伪命题。  相似文献   

9.
2020年是中国脱贫攻坚的收关期,总结过去十年农村贫困的脱贫进程、成因变化与深浅分布,是后脱贫时代维持脱贫成效的首要工作。基于CFPS调查4390个持续追踪的农村家庭样本,本文采用A-F双界法,估测2010—2018年中国农村多维贫困指数。研究表明,第一,初始贫困水平更高的省份具有更大的脱贫幅度,有利于中国政府确保贫困地区与其他地区同步完成脱贫目标;第二,农村家庭的能力匮乏点发生转变,儿童辍学、医疗保险与养老保险已不再是主要贡献因素,劳动能力、医疗负担与日常结余等抗风险能力与发展能力成为稳定脱贫成效的关键领域;第三,中国农村多维贫困的主要问题是贫困者受剥夺程度深,深度贫困者返贫阻碍了多维贫困的进一步下降。本文认为,中国农村的贫困特征已从生存困难向发展不足转变,针对性地解决深度剥夺维度、持续追踪深度贫困人群将有助于2020年后农村防贫困、农户促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Logistic模型对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收入分配课题组1988年和1995年的大样本农村住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旨在对中国农村从80年代末期到90年代中期的贫困变动及其因素进行探讨。根据本文研究,家庭居住的区域及地貌特征、非农就业以及家庭中的未成年人口数量是中国农村贫困的决定性因素。而本文对少数民族的研究也验证,少数民族贫困率上升的主要原因也正在于其更多地居住在经济欠发达地区。  相似文献   

11.
我国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农村,贫困问题主要体现为农村贫困。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渐进式改革政策的实施,农村普遍性贫困得到根本性解决。同时,经济社会发展呈现不平衡性,农村贫困呈现由面到点集聚并减少现象,贫困分布发生了显著变化。贫困人口集中分布于中西部地区,这些地区环境相对恶劣,经济基础薄弱,贫困程度较深,脱贫任务重、脱贫难度大。探析目前我国的农村贫困状况及分布特征,深入分析致贫原因,为实施有针对性的扶贫攻坚举措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中国西部农村贫困的社会特征及其反贫困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要在本世纪内消灭绝对贫困、实现小康生活水平,西部是重点,农村是关键,中国的贫困问题主要是中西部农村贫困问题。西部作为中国的半壁江山,其价值远远超越了资源基地这一经济层次。解决西部的贫困问题,将是中国政府本世纪末最重要的任务之一。一、贫困状况197...  相似文献   

13.
江西农村贫困问题研究赖建军80年代以来。江西农村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收入水平显著提高,贫困程度明显减轻。但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全省仍有部分农户未能摆脱贫困的阴影。为了做好扶贫工作,打好"九五"扶贫攻坚战,本文利用农村...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2010年、2012年、2014年和2016年21个省份的家庭追踪调查数据以及相关统计数据,全面分析了中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村劳动年龄人口多维贫困的改善效应。研究发现,中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能够通过提高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可获得性,直接改善农村劳动年龄人口的多维贫困状况,但这一改善效应在处于不同贫困强度的农村劳动年龄人口之间存在差异:能够显著改善贫困强度较轻(处于一维贫困和二维贫困)的农村劳动年龄人口的贫困状况,但对贫困强度较重(处于三维贫困及以上)的农村劳动年龄人口的贫困状况没有显著影响;并且,中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能够通过提高贫困劳动年龄人口的个人收入水平,间接改善他们的多维贫困状况,但这一机制对不同维度贫困的改善效应也有差异:能显著改善农村劳动年龄人口在收入、教育和就业维度的贫困状况,不能显著改善他们在健康和保险维度的贫困状况。本文认为,发展农村普惠金融是实现中国农村地区脱贫攻坚战略目标的有效途径,要进一步促进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增强其对农村劳动年龄人口多维贫困的改善效应,引导农村普惠金融助力精准扶贫。  相似文献   

15.
动态与信息     
国家统计局确定最新农村贫困标准国家统计局日前确定新时期农村贫困标准为865元。根据新标准计算,1999年农村贫困人口为12230万人,贫困发生率为134%,分别比上年减少1658万人和下降18%;其中极端贫困人口3400万人,贫困发生率为37%,分别比上年减少800万人和下降09%。如果2000年有1000万贫困人口脱贫,那么到2001年按新标准计算的农村贫困人口在1亿人左右。到2010年,就有可能基本消灭中国农村绝对贫困问题。我国的极端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1999年有501%的贫困人口分布在西部,这一比重与1998年相比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6.
中国贫困监测体系的现状 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国家统计局通过农村住户调查计算农村贫困标准,测定按收入和粮食生产量计算的贫困发生率。从1994年开始,国家统计局根据开始在西南地区建立贫困监测调查,在调查农户收入和消费信息的基础上,更多地收集社区基础设施、儿童入学以及劳动力流动方面的信息。贫困监测的具体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17.
改革15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农牧民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长期被贫困、温饱问题困扰的千万农牧民摆脱贫困,实现温饱,正起步迈向小康。但必须看到,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的农牧民收入,自“七五”时期则进入缓慢增长阶段,增长速度下降,...  相似文献   

18.
农村劳动力的受教育状况是农村教育状况的集中反映,本文运用平均受教育年限、教育基尼系数和SST指数考察了中国农村教育的总体发展水平、分布特征以及贫困状况,并从二元经济与农村教育关系出发,分析二元经济的静态特征与动态转化对我国现阶段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状况的影响,并针对性提出提高农村教育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贫困的特征不仅是贫困研究的焦点,也是反贫困行动中面临的实际问题。文章基于反贫困的视角,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0年数据,通过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了农村低保户和非低保户在家庭发展能力维度上的差异,进而探讨农村低保户的家庭特征。研究发现,低保户家庭的财产资本、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较差,低保户的贫困不仅表现为家庭禀赋的不足,也体现为家庭功能缺损和家庭策略贫乏等。基于此,文章认为从家庭层面进行贫困识别与帮扶,实施家庭发展政策以提高贫困家庭禀赋,促进其家庭功能的健全和家庭策略的改善,可以推动农村贫困治理。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中国农村贫困经济标准之我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21世纪初是中国农村实现扶贫开发战略目标的新的历史时期 ,也是中国贫困农村解决和稳定解决脱贫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贫困标准是关系到稳定解决脱贫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 ,农村贫困标准的界定是反贫困理论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拟就贫困经济标准的可变性、界定的客观依据和新时期农村贫困标准的基本构想谈一些认识。一、贫困经济标准的可变性世界银行根据贫困程度将弱势群体划分为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中国现阶段的贫困是指弱势群体的绝对贫困。贫困是指按恩格尔系数理论的界定方法 ,即年人均食品消费占全部生活消费 6 0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