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战略提出的绿色交通建设,构建多样化的绿色城市交通体系,是解决我国河谷型城市一系列交通问题的根本之策。文章根据河谷型城市交通现状特征,从经济、社会和自然方面解析绿色交通系统各内涵要素,选取西部地区典型河谷型城市——兰州市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熵值法对指标进行赋值,构建绿色交通指标评价体系并对兰州市2011—2017年绿色交通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兰州市绿色交通水平有所提高,但总体水平不高,其发展速度远低于经济增速。根据评价结果,结合新型城镇化背景和河谷型城市特征,为河谷型城市绿色交通发展提供对策建议,提高河谷型城市新型城镇化质量,并解决《城市道路交通文明畅通提升行动计划》提出的城市交通问题。  相似文献   

2.
中国西部河谷型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杨永春 《经济地理》1999,19(2):44-49
河谷型城市是指城市主体在河谷中形成和发育的城市。广义的河谷型城市本身不受地形约束,但城镇体系的发育却受到相当程度的限制,随地形、河流走向布局和延伸,如关中盆地、河套平原、汾河谷地、四川盆地等地的城市。狭义的河谷型城市是指城市主体发育受到河谷地形较为强...  相似文献   

3.
我国城市正在经历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城市发展需求对城市客运交通系统提出了严峻的要求。目前我国城市交通的首要任务是构筑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而其中特别重要的就是选择合理的主导交通工具,也就是,在城市客运交通结构中占有主导地位,与城市发展、居民出行需求相适应的,影响城市规模、形态、空间结构和人口分布的,并代表交通技术发展水平的交通工具。  相似文献   

4.
河谷型城市是指城市主体在河谷中形成和发育的城市。根据城市主体是否向山体上部发展可分为山城和河谷阶地型城市两大类。与平原型城市相比,西部河谷型城市由于特殊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其环境污染问题显得尤为严重。低碳经济作为人类社会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出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为西部河谷型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文章在分析西部河谷型城市面临的特殊环境问题的基础上,指出发展低碳经济是西部河谷城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并结合西部河谷型城市的实际情况,给出城市低碳发展的战略路径。  相似文献   

5.
现代化城市网络,是地区经济、科技、社会发展战略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它要回答的问题:一是地区内中心城市、卫星城市、小城镇的合理布局问题,一是地区内不同规模城市在经济和科技方面应具有的特色问题,一是规模不同经济技术特点各异的城市之间的横向联系问题,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人口、就业、教育、科技、交通、信息、商业、服务业、文化、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的配置问题。到本世纪末的发展规划中,应当有现代化城市网络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基于熵值法对集镇规模量化评价,以位序—规模法则、聚集维数、网格维数、关联维数为方法的宣威市集镇体系分形研究表明:①集镇体系规模和空间结构都具有明显分形特征,但也存在分形发育不完善等问题。②集镇体系规模分布分散,兼具"发育不足"和"差异显著"双重特征,向心性与城镇体系相异、均衡性差、交通联系薄弱,呈"小聚集"形态分布于河谷、交通线及坝区,"多圈层"、"多中心"和"低海拔指向"特征明显。③分形发育受自组组织力量交织影响,"山、河、坝"相间分布的地理环境是集镇体系分形的基础支撑,交通因素是分形发育的控制变量。可利用分形理论进行聚落体系规划,扶持重点集镇、改善交通条件促进集镇体系优化。  相似文献   

7.
中国西部河谷型城市职能分类初探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本文采用纳尔逊统计分析分类法与多变量分析法,对中国西部的79个河谷型城市职能进行了分类。中国西部河谷型城市职能可以分为两大类九小类。通过分析分类结果,可以发现中国西部河谷型城市职能60%为综合型城市,并且专业化城市也主要为本世纪50年代以后才发展起来的工业化城市,河谷型城市职能在半个世纪内发生了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8.
1.合理安排基本建设预算,完善基础设施体系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和交通网络是世界城市的必要条件。纽约、伦敦和东京的经验表明,世界城市一定是世界交通的重要枢纽,没有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体系和交通网络,就没有现代化的城市建设。与此同时,打造国际活动聚集之都首先需要城市发展的"硬环境",这种硬环境的直接体现就是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和  相似文献   

9.
从本质上看交通拥挤是供给与需求不平衡所致,造成这种不平衡的因素涵盖了城市经济发展状况,城市规模与布局,城市人口规模与构成,城市交通发展政策、城市交通构成甚至城市文化等诸多方面,各方面因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一个纷繁复杂的关系网络。因而对城市交通拥挤问题的研究实际上是对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的研究,本文正是从动态系统的角度,多方面分析了城市交通拥挤的形成机制,结合样本城市(成都市)交通发展实际状况,以Vensim为平台,建立了城市交通拥挤问题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利用该模型,可以考察探寻各子系统及系统内部各要素间的互动模式和内在机制,研究样本城市的各项交通政策,机制对缓解交通拥挤的效用,从而提出适合样本城市交通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文雁兵  张梦婷  俞峰 《经济研究》2022,57(1):155-171
良好的交通基础设施和完善的交通运输体系有助于生产要素区间自由流动、经济空间格局优化重塑和共同富裕扎实推进。本文通过匹配交通基础设施、地理空间矢量、工业企业数据,从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视角全面考察了中国交通运输体系主干力量的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普通铁路、民用机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研究发现:(1)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存在资源再配置效应。高速铁路对城市资源配置的提升效应约为3.10%,高速公路对城市资源配置的扭曲作用高达2.14%,普通铁路和民用航空作用不显著或不稳健;(2)中国交通基础设施通过要素流动、市场准入、生产转移三种机制影响城市资源再配置效率。中国正从“交通大国”迈向“交通强国”,本研究从学理上揭示了交通基础设施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效果和机制,有助于通过优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进交通强国建设,还有助于挖掘其资源再配置效应,同时发挥“有形之路”和“无形之手”的作用,助力建设现代化强国和共同富裕美好社会。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贵州交通体系在国家和区域交通体系格局中的定位以及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等给贵州交通运输业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基于贵州交通行业的现实情况,通过分析贵州交通大数据人才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对策,以期能够给交通大数据人才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控规作为城市设计的实施规划,需要在城市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继承与创新,通过完善和提升功能定位、深化贯彻公共空间规划、优化交通体系、坚持公共设施增量控制等方法,将城市设计的内容合理地纳入、融合到法定规划中,并将城市设计内容提炼为控规强制性与指导性要求,从而具体指导城市的规划管理和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13.
生态城市作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理想模式已经成为21世纪各国城市发展的趋势,其建设目前正在我国如火如荼的开展。改革开发以来,我国城市交通建设发展得较快,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交通面临着严重的环境和社会问题。交通的生态化也是实现生态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城市主要交通问题,对生态交通的概念和内涵进行了定义和概括,提出了“五位一体”的生态交通规划理念和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一体化交通的生态交通规划原则,构建了生态交通规划的目标体系,并在坚持规划理念和原则的基础上对我国城市生态交通规划提出了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一改革开放以来,长江三角洲地区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城市发展很快,城市经济快速增长,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镇体系逐步优化,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但同时也存在着城市发展模式粗放、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城市发展质量不高、城乡二元结构制约严重、城市建设与管理机制不相适应等突出问题,反映出长三角地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给城市交通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对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高架道路是城市快速路的一种特殊形式,具有立体型、交通容量大、连续快速、无交通干扰、行车安全舒适等优点,本文通过对贵阳市西二环(中坝路改扩建道路工程)高架道路的桥梁选型做介绍,以资借鉴。  相似文献   

16.
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中维护郊区社会稳定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海在确定国际中心地位后,正在按照国际大都市的要求进行空前规模的建设,城市空间迅速向郊区扩张,相当大的一部分城市功能正在向郊区延伸和拓展。今后的上海郊区将是未来国际大都市经济、交通、居住、生态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现代化、农村城市化、农民市民化和城乡一体化将在更高的起点上得以发展。上海郊区城  相似文献   

17.
新生代农民工在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做出了重大贡献,但与城市居民相比,他们受到了不平等的政策待遇,在经济、社会、文化心理层面表现的状况并不乐观。,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既符合城市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现代化和城市化的要求。为实现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在提高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素质、完善和改革制度体系两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徐蓓蓓 《现代经济信息》2015,(3):487-488,494
本文运用级别分类、位序-规模法则、城市首位度指数和分形理论对山东省城市体系的规模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城市体系首位城市的影响力不够,中间位序城镇数目较多,小城市人口规模低水平发育;规模序列结构的变化波动起伏,位于发展的中级阶段;城市体系的规模分布属于位序-规模分布型,变化态势明显。最后根据山东省规模结构的特征提出了山东省城市体系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城市交通同城市建设与日俱进,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城市交通的瓶颈和市民出门难的问题得到了缓解和改善。但是,上海城市交通环境建设越来越存在着“现代化凸现、人本化不足、生态化遭劫”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河谷型城镇作为黄土高原地区的主要城镇类型,近年在迎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人地矛盾突显、生态环境恶化、城镇风貌缺失等诸多问题,亟须进行生态环境修复和城市风貌修补。通过对城市双修理论及实践的研究分析,提出当前城市双修理论存在的问题,并基于系统性及多维目标对城市双修的理论内涵和范式进行梳理和提炼,构建城市双修的理论体系。基于该理论,以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马营镇风貌修复为例,对西北黄土高原河谷型城镇风貌修复进行指导,提出特色风貌修复的理论框架、目标、指标及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