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一、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 企业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时,应按取得时的公允价值作为初始确认金额,相关的交易费用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单独确认为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  相似文献   

2.
一、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企业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时,应按取得时的公允价值作为初始确认金额,相关的交易费用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单独确认为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  相似文献   

3.
一、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账务处理现状 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中设置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核算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以及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衍生工具等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或损失。本文以交易性金融资产为例说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账务处理现状。  相似文献   

4.
张志凤 《财会月刊》2012,(25):49-56
一、单项选择题(一)甲公司于2011年1月2日自证券市场以每股5.9元的价格从二级市场上购入乙公司股票120万股,另支付相关交易费用8万元,甲公司将购入的乙公司股票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2011年4月15日甲公司收到乙公司2011年4月5日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20万元,2011年4月30日该股票收盘价格为每股5元,2011年7月5日甲公司以每股5.5元的价格将股票全部出售。  相似文献   

5.
张志凤 《财会月刊》2011,(8):I0001-I0006
一、单项选择题 (一)甲公司于2011年1月2日以银行存款自证券市场购入乙公司发行的股票120万股,每股5.9元,另支付相关交易费用2万元,甲公司将购入的该公司股票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2011年4月15日收到乙公司2011年4月5日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20万元,6月30日该股票收盘价格为每股5元,2011年7月5日以每股5.50元的价格将该股票全部出售。  相似文献   

6.
一、交易性金融资产与权益类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初始确认时的差异 交易性金融资产应当按照取得时的公允价值作为初始确认金额,相关的交易费用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企业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所支付的价款中,如果包含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应当单独确认为应收股利,不计入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初始确认金额。  相似文献   

7.
张臻 《广西会计》2003,(12):56-57
《财务会计》教学中的一个难点问题是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核算 ,教材上的计算公式不仅复杂 ,且不尽完善 ,初学者不易理解。本文就这一问题作些探讨。一、取得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企业会计准则———投资》规定 ,初始投资成本是指投资时实际支付的全部价款 ,包括税金、手续费等相关费用。但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宣告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 ,应作为应收项目单独核算。这时要注意的是如果在购买股票时含有已宣告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 ,应记入“应收股利”账户。例 1 A公司 2 0 0 0年 1月以每股 10元的价格购入M公司发行的普通股 5 0 0 0 0股 ,…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企业会计准则在我国的实施,笔者就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业务中的所得税问题进行分析。 例:2008年1月1日A公司以每股100元购入B公司股票1万股。2008年12月31日,该股票每股公允价值105元。2009年3月以120万元出售,2009年度A公司利润表中利润总额为600万元。A公司将该股票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不考虑股利)。  相似文献   

9.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应用指南规定: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初始确认时,应按公允价值计量。支付的价款包含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应当单独确认为应收项目;在持有期间取得的利息或现金股利,应当确认为投资收益。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将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处置该金融资产时,其公允价值与初始入账金额之间的差额应确认为投资收益,同时调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期末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应结转至“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没有余额。由此笔者认为,对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会计核算应分两种情况处理。  相似文献   

10.
按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的规定对投资形成的损益进行核算,会发现“投资收益”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两个账户核算内容很难区分。如规定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时,将原计入该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转出,借记或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科目。  相似文献   

11.
浅析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核算及报表列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会计准则下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后续计量采用损益类账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了反映股票等交易性金融资产在跨期处置时的真实收益情况,笔者认为处置金融资产时应重新确认以前年度确认的未实现的利得和损失;针对金融资产价值波动较大的特性,应当改变“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和“投资收益”在利润表中的位置,保证营业利润及相关财务指标的可比性。  相似文献   

12.
李玲 《财会月刊》2007,(5):56-56
按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的规定对投资形成的损益进行核算,会发现“投资收益”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两个账户核算内容很难区分。如规定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时,将原计入该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转出,借记或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科目。  相似文献   

13.
蒋季奎 《财会月刊》2008,(12):63-63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购入证券,如果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应当以公允价值计价。每到期末,企业应将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调整到公允价值,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通过借记或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账户,计入当期损益。之后,当企业将交易性金融资产出售时,  相似文献   

14.
《企业会计准则》及应用指南采用了公允价值来核算交易性金融资产,但在核算公允价值变动时是以市场交易价格减去应收利息的余额作为公允价值来核算的。这首先就混乱了公允价值概念,而且导致了核算变得非常复杂繁琐;更重要的是使得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其实际价值不符。本文利用《企业会计准则讲解》中的案例(例23-4)对新准则的核算方法(以下简称“书中方法”)的缺陷进行分析说明,并在分析过程中提出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15.
一、交易性金融资产会计处理的相关规定 交易性金融资产主要是指企业为了近期内出售而持有的金融资产,按照取得时的公允价值作为初始确认金额,相关的交易费用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支付的价款中包含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应当单独确认为应收项目。在持有期间取得的利息或现金股利,应当确认为投资收益。资产负债表日,  相似文献   

16.
交易性金融资产会计核算不足及改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一、现行准则对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 《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规定:企业的金融资产中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记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和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记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应通过“交易性金融资产”科目进行核算,与企业“持有至到期投资”和“长期股权投资”相比,“交易性金融资产”具有短期投资的性质。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的规定,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初始确认金额是按其取得时的公允价值予以确认的,  相似文献   

17.
新准则对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以及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衍生工具、套期保值业务等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或损失,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或损失应由新设的损益类科目“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进行核算。  相似文献   

18.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购入证券,如果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应当以公允价值计价。每到期末,企业应将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调整到公允价值,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通过借记或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账户,计入当期损益。之后,当企业将交易性金融资产出售时,以前记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账户中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要转入投资  相似文献   

19.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应用指南规定: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初始确认时,应按公允价值计量。支付的价款包含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应当单独确认为应收项目;在持有期间取得的利息或现金股利,应当确认为投资收益。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将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处置该金融资产时,其公允价值与初始入账金额之间的差额应确认为投资收益,同时调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期末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应结转至"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没有余额。由此笔者认为,对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会计核算应分两种情况处理。  相似文献   

20.
一、历史成本法采用这种核算方法,“长期股权投资”账户始终反映投资时的初始成本。[例1]1996年1月5日,A公司以每股3.6元的价格购入C公司每股面值1元的普通股800000股作为长期投资,并支付交易税费20000元。该项投资占C公司有表决权股份的2%,A公司采用成本法核算。购入后C公司1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