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作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之一的关税同盟,西方学者J.Viner和R.G.Lipsey已对其经济效果作了许多研究。特别在静态效果方面,他们认为,关税同盟的建立,将产生贸易创造、贸易转移与贸易扩大三种主要效果,其中贸易创造与扩大效果对经济福利的提高起正面  相似文献   

2.
查志强  李卉 《企业经济》2012,(5):114-117
区域贸易协定的成员国效应分析是国际贸易学的重要研究主题。本文在系统梳理广西与东盟间贸易状况的基础上,依托"单国模式"引力模型就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广西的贸易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了贸易创造效应大于贸易转移效应、广西参与自由贸易区建设尚有较大空间和潜力的结论。结合广西实际,本文提出了调整与东盟的贸易互补性和竞争性以扩大贸易创造效应、改善外贸结构以降低贸易转移效应、推进市场整合、扩大境外投资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董敏杰 《数据》2009,(8):42-43
近年来,在美国与欧洲市场上,由于中国产品市场占有率的提高,日本、韩国、东盟等经济体的市场份额有所降低,这可以称为“贸易转移”效应。但是,另一方面,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也为上述经济体的产品提供了出口市场,中国对这些经济体出口的贡献度越来越大,这可称为“贸易创造”效应。要判断中国出口增长对其他东亚经济体的影响,应从“贸易转移”与“贸易创造”两方面进行综合考查。  相似文献   

4.
论经济一体化对国际直接投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经济一体化(又称地区整合)在成员国之间消除贸易壁垒,实行自由贸易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同时又对外部非成员国保持贸易壁垒。经济一体化发源于50年代的欧洲煤钢共同体,经过近半个世纪的演变,形成了发展水平不同的六种形式,即特惠贸易协定、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联盟和完全经济一体化。经济一体化对整个世界经济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从静态效应看,经济一体化会产生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两种效果。从动态效应看,经济一体化会使企业获得规模经济,鼓励生产要素在成员国之间自由流动,使生产资源在经济一体化内部…  相似文献   

5.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潮流,而贸易效应带来的紧急持续发展效果是区域经济一体化中所体现出来的一大优势。贸易效应又可分为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传统的理论一般倾向于贸易创造的积极效应,而否定贸易转移的效应。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产生了极大的贸易创造效果,提高成员方和世界的整体利益。  相似文献   

6.
内地与香港贸易发展现状和特点 (一)双边贸易额不断扩大,香港对内地贸易占香港对外贸易的比重持续增加 在香港回归后的10多年来,内地和香港的贸易往来不断深化,香港作为独立关税区一直保持内地的第四大贸易伙伴,与内地的贸易额从1997年的507.7亿美元上升至2007年的1972.5亿美元,贸易规模扩大了2.9倍.内地在香港对外贸易中的地位也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7.
本对开放型经济与就业创造的贸易投资渠道进行了分析,并以江苏为案例来说明在开放型经济条件下通过发挥比较优势、扩大对外开放,促进就业创造。  相似文献   

8.
薛晓航 《经济界》2011,(5):71-74
受地震及核辐射的影响,日本国内经济遭受巨大冲击,同时也波及到与日本经贸联系密切的国家。中国与日本双边贸易规模、贸易结构、投资行业结构一定程度上发生了改变。中国对日本依赖度较高行业的发展影响明显,日本灾后经济的重建和恢复同时也为中国国内相关行业发展和扩大对日贸易创造了新的契机。正确认识、准确分析,调整发展思路,制定适当对...  相似文献   

9.
钟静 《物流科技》2004,27(12):4-6
全球视角下.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国际物流产生静态和动态两方面影响。静态效应包括物流创造和物流转移,从动态上看.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国际物流产生多方面的影响。仅仅从国际物流的层面考察,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静态效应说明它只是经济全球化的一种次优选择.但从动态效应来衡量.区域经济一体化可以理解成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一种过渡形式。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以来取得了很大的成果,自由贸易区带来的贸易转移效应不大,但是,贸易创造效应巨大。自由贸易区还会带来扩大市场、互相投资、优化资源配置等动态效应。  相似文献   

11.
于芳 《企业导报》2015,(4):104-105
本文从中日韩三国的贸易现状以及建立自贸区的障碍因素入手,对建立中日韩自贸区的现实基础进行了分析,并从贸易创造效应、贸易转移效应、投资效应、竞争效应及规模经济效应等几方面分析了建立中日韩自贸区的经济效应,并针对目前进程缓慢的情况,对中日韩自贸区的建立提出了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1998—2011年相关数据,采用倍差法和引力方程的整合模型,实证检验了中国内地各省区进出口贸易的 CEPA 效应,得出 CEPA 既没有增加中国内地省区对香港的出口,也没有逆转进口下降趋势的结论。这与 CEPA 在内容上体现为内地对香港的单方面开放及 CEPA 框架下香港经济结构和贸易转型有关,并提出本文结论对中国未来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正谋求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基于对“创新驱动”的思考,本文对经济增长的“自贸区驱动”从贸易福利视角进行了理论机制和实证方面的论证。结果显示:“自贸区驱动”的理论基础是贸易创造与贸易转移以及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关税收入等经济效应的相互抵消;自贸区可通过产生积极贸易效应和消除贸易障碍等贸易红利以及获得生产利得、消费利得和增加贸易商品多样性等福利效应驱动经济增长。GTAP模拟得出,正在研究的自贸区达成能够驱动中国外贸和福利增长,产生正向经济增长效应;不论横向还是纵向比较,“自贸区驱动”与贸易、福利增长均呈现正向联动变化。总之,“自贸区驱动”是能够驱动经济增长的“创新驱动”类型之一。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国际贸易活动范围及深度的拓展,产业内贸易将逐渐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趋势.香港在经济方面与中国内地的交流日益密切,而香港地区的服务业相对较为发达,在与内地的服务业产业内贸易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申之重.本文将利用引力模型理论分析影响两地区之间产业内贸易水平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备受人们关注的<内地和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已于6月29日正式签署并公布,并定于2004年1月1日起施行.<安排>主要涉及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贸易投资三方面,承诺内地将对香港众多产品实行零关税,开放内地服务市场,为两地间的贸易投资提供便利.CEPA是适应近年来香港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的迫切需要,体现中央政府挺港、护港之心的又一重大举措,其实施将为港资企业带来源源商机,为香港经济的彻底转型注入全新的活力,并最终促进香港经济走向全面振兴.同时,也有利于刺激和带动内地经济的繁荣发展,实现内地和香港经济优势互补,最终实现多赢格局.  相似文献   

16.
一、对内地经济增长的贡献将大大提高.十几年来,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增长速度大约是14%,这个数字支撑着10%的经济增长率。在十余年的进出口贸易中,平均有近40%要通过香港来实现。回归之后,香港在与内地的结构协调、制度安排等各方面,必然比过去更易衔接,吞吐更加流畅。二、回归对内地经济发展的影响日益纵深化。香港是一个“超级大市场”,在中国产业结构的梯度上,香港实际上是一个市场龙头,中国外向型经济结构的调整都是根据香港的市场信号、操作程序和制度方式进入的.回归之后,香港经济的放射力将超出珠江三角洲地区。三、香港…  相似文献   

17.
出口贸易是中国对外贸易和开放型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产业升级、稳定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和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中国传统竞争优势削弱,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放慢,"一带一路"战略的积极部署与深入推进为中国出口贸易的转型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而出口品牌的塑造将通过传统装备制造业和加工业价值链转移以及生产要素的优化重组推动我国的贸易结构升级,为我国培育贸易品牌竞争新优势创造条件。文章通过对当前中国对外贸易以及世界贸易现状格局分析的基础上,对中国出口品牌的培育进行了探讨与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基于异质性理论考察关税减免的贸易二元边际扩张效应,通过GTAP软件研究中国内地与香港双边贸易CEPA协议的远期效应,结果发现两地市场充分自由化后CEPA发挥了同盟区的贸易创造效应,内地对港贸易的二元边际保持明显的增长收益,其中外延边际更为显著。研究还发现低替代弹性产品越能够获得自由化的贸易收益,这显示我国内陆企业具有充分的差异化(多样性)国际竞争优势。研究表明市场自由化的国际区域性同盟可成为维持和发挥我国出口贸易“双重大国优势”的新来源。  相似文献   

19.
1.香港回归后,与内地的经贸往来仍视作对外经贸关系,对内地的投资仍视作投资,继续享受外资待遇,内地将继续鼓励香港客商来投资和条件成熟的内地企业到香港上市。2.支持香港作为单独关税地区参加世界贸易组织及其他有关国际组织和国际贸易协定,包括优惠贸易安排。促进香港与内地的对外贸易合作,疏通内地与香港的经贸协商渠道,进一步扩大经贸往来3.加强海关和商检方面的合作,更好地维护出口秩序,在内地与香港实行不同产地原则的前提下,继续提高原产地证管理方面的合作,打击非法转口活动。4.促进京九、京广沿线生产力合理布局,…  相似文献   

20.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已是一个不可逆转、不可回避、客观存在的事实,面对社会、科技、经济、贸易的迅猛发展,全球化的进一步加剧,中国企业家应该清醒地看到:世界贸易组织协调管理世界经济贸易的重点已发生变化和转移。如:从贸易壁垒向市场壁垒转移;从贸易自由化向要素自由流动转移;从整体自由化向部分自由化转移;从边境措施向国内立法和决策转移;从贸易问题向经济社会问题转移;从贸易政策向竞争转移,凡此种种。 所有这些变化和转移,告诉我们发展中的中国应该勇于并善于参与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国际竞争与合作,除此别无选择。不参与全球化进程,就会被排除在世界经济生活的主流之外,被边际化,与世界经济发展的距离,与跨国公司的差距会越拉越远,同时,也享受不到WTO给中国企业带来的机遇与好处,而拼搏奋进,趋利避害是中国企业惟一现实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