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8年以来,国家分流储蓄存款的政策力度不断加大,多次降息和开征利息税使居民逐渐形成了对储蓄存款收益率持续降低的预期,不断调整储蓄和投资行为,储蓄政策对储蓄存款中的企事业单位存款等非居民储蓄也产生了很大影响,储蓄存款呈现持续分流态势,针对储蓄存款增势趋缓、结构变化特点,最近,我们选择了杭州、宁波、温州、绍兴四市对2000年储蓄存款结构及变动状况进行了调查,调查采取召集储蓄专家谯、现场填写问卷与实地查访相结合的形式,在取得大量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通过推算分析,2000年浙江省储蓄存款结构呈现出以下一些特点;储蓄存款活期占比上升,定期下降;非居民储蓄仍占有一定的比重;私人生产经营性存款占比上升较快,2000年储蓄分流的主要原因是股市、房市、债市以及汇市的火爆。对此,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2000年甘肃省储蓄存款结构及增长变动状况,我们在省内选择储蓄存款余额占比较大或2000年储蓄存款状况变化显著的兰州、庆阳、酒泉、嘉峪关4个地区(市)进行了调查,按照调查地区储蓄网点的5%,抽选了77个城镇储蓄网点,26个农村信用社作为调查网点.抽取的储蓄网点涵盖了机关区、商贸区、工业区、居民区等不同区域和乡镇,使调查样本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一定的覆盖面,调查采用召开座谈会、专家问卷、实地查阅账卡等方式进行,从调查结果看,基本反映了我省储蓄存款的结构状况.  相似文献   

3.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结构分析”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居民储蓄存款的规模与结构,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具有重要影响,是近年来金融领域密切关注的问题。本文系统研究了居民储蓄存款结构的分析方法,创造性的提出了预防性、周转性、投资性和生活性四类储蓄动机,并探讨了社会环境、社会群体、家庭财产和储蓄动机对储蓄存款结构的影响,设计出一套完整的分析方法——"结构变动因素分析法",对于分析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结构及其变动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储蓄增长中的结构变动及调整方略──山西省储蓄专家问卷调查中国人民银行山西省分行李高楼,张中平,于新慈随着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城乡居民储蓄已经成为银行的最大资金来源。储蓄存款的变动,不仅维系着银行的经营与发展,而且事关货币政策和宏观经济调控决策...  相似文献   

5.
居民储蓄存款的规模与结构,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具有重要影响,是近年来金融领域密切关注的问题。本文从社会环境方面研究了储蓄存款结构的影响因素,探讨了社会环境、社会群体和储蓄动机三项影响要素,对于分析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结构及其变动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一、2000年江西省储蓄存款结构和增长变动基本状况及成因 1、储蓄存款增量同比下降,储蓄分流比较明显.截止2000年末,全省金融机构储蓄存款余额为1243.15亿元,比年初增加80.66亿元,增长6.94%,同比少增12.51亿元.  相似文献   

7.
对储蓄存款实行按期限管理的前提是把握储蓄存款期限结构分布情况。为此,应完善储蓄会计科目,可以从各基层营业机构做起。不论是储蓄所、专柜,还是兼办储蓄业  相似文献   

8.
《广西金融研究》2001,(7):36-40
“九五”期间国爱采取了一系列旨在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包括连续7次降息、增发国债、征民利息税、实施储蓄存款实名制等措施,促进了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同时也对储蓄存款总量和结构变化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为了更好地把握广西储蓄存款的结构、增长变化趋势及其对经济金融运行的影响,为宏观决策提供依据,我们对“九五”时期广西存款结构和增长变动状况及2001年走势预测进行了调查、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具有季节性变动规律,准确分析和预测这种变动规律,对于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和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春节是对居民储蓄影响最大的一个传统节日,在季节变动的分析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春节效应"为切入点,提供一种分析传统传统节日对居民储蓄影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储蓄存款是金融机构信贷资金的重要来源,如何看待当前储蓄增长状况及其结构变化,为判断利率政策效果和宏观经济调控提供依据,本文根据对我省储蓄现状的调查,作如下分析。一、我省储蓄存款持续增长,但势头减缓(一)从储蓄存款总量看,势头已有所减缓。1998年末及今年3月末储蓄存款增长率分别为18.18%和20.21%,从1997年10月开始,储蓄存款从连续近30个月30%以上的增长率回落后己连续15个月在20%左右徘徊。从总、量上看,当前我省储蓄存款增速较快,增加额较大。但近年来增幅回落速度也较快。人均储蓄余额仍然不高。居民人均可支…  相似文献   

11.
近些年随着我国不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各家商业银行都出现了资金紧缺的情况,纷纷展开了拉存款大战,研究储蓄存款的波动规律,分析各类影响因素,也就成为在竞争中制胜的关键。而储蓄存款利率是影响居民储蓄市场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利率的波动,会对城乡居民的储蓄意愿产生影响,加之近年来央行频繁使用利率工具进行宏观调控,其重要性日益突出。利率调整对对居民储蓄的影响有多大,如何预测调控结果,成为当前商业银行普遍关注的课题。笔者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了利率影响的变动规律,本文将以"利率效应"为入手点,提供一种分析、预测利率水平变动对居民储蓄影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尤其是农业银行逐步实行商业化经营,农村储蓄存款的结构也发生了变化。笔者通过调查,现结合钟祥市农村储蓄结构情况及改善对策略抒已见。一、农村储蓄结构现状及简要分析近几年,钟祥市农村储蓄总量增长较快。据农行口经统计,全市农村储蓄存款1991年末余额为14937万元,到1994年上升为29417万元,三年间增长近一倍,平均增速达25.34%。但如果对快速增长的总量稍加分析,即可发现,农村储蓄结构不尽合理,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从存款期限上看,长期性存款比重降低,短期性存款比重增大。根据有关资料表明:1994年底在钟祥市  相似文献   

13.
储蓄利率政策效应实证分析中国人民银行安庆分行钟四清随着城乡居民金融意识的增强,利率变动尤其是储蓄存款利率变动对银行负债的主要成份─—居民储蓄存款会发生相当大的影响。自1993年以来,利率经历了两次大调整,1993年7月份全面上调银行存贷款利率,199...  相似文献   

14.
储源及其结构变动不容忽视──龙岩地区储蓄发展情况调查报告晏露蓉,李春玉,余小唯,王兰芳,郑衍坤今年一季度全省储蓄存款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增长势头,1—3月份全省城乡储蓄存款增加额相当于去年全年增加额的82.45%。储蓄存款的大幅度增长,有正常的、规律性的...  相似文献   

15.
一、居民储蓄的规模及分布居民储蓄是指居民取得的可支配收入中未用于消费的余额。我国的居民储蓄主要形成储蓄存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储蓄存款迅猛增长,截止到1997年6月底,储蓄存款总额已达42771.2亿元,但是由表可看出,我国1996年城镇居民储蓄...  相似文献   

16.
储蓄之謎     
储蓄是近几年的理论热点,对于储蓄的概念,它的结构变化,它的作用等,存在着多种不同理解,得出不同结论。原因是这里有许多谜未被解开。 一、关于储蓄的概念 过去我们讲的储蓄是指银行的储蓄存款,存款人以劳动群众为主,其来源以劳动收入为主,存款的用途以消费为主,它的作用是培养人民的勤俭节约美德,积小钱办大事,改善和提高生活,国家则通过储蓄集聚建设资金。所以建国以来,我们制定了正确的政策,大力提倡储蓄,储蓄存款越多越好。对于储蓄存款利息的性质存在着不同认识,长期争论不休。  相似文献   

17.
司巍 《上海金融》2007,(6):19-21
近一年来,上海市商业银行人民币储蓄存款加速分流现象显著。影响商业银行储蓄资金分流的因素很多,其中资本市场繁荣和经济发达地区居民投资意识强烈对储蓄存款的分流作用较为突出。本文就有关经济金融变量指标对储蓄存款变化的影响开展了相关性计量分析,得出投资领域拓宽、投融资市场活跃是快速分流商业银行储蓄资金主因的结论。同时,本文还分析了商业银行储蓄存款分流效应的利弊,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彭俊逸 《金融研究》1985,(10):47-51
怎样看待储蓄高速度增长,如何判断它在经济上的合理性?储蓄是否越多越好,它的量有无客观界限?如何衡量储蓄水平的高低,储蓄是否影响消费?要回答这些问题,仅仅靠对储蓄存量进行理论分析是不够的,还必须对储蓄流量进行分析。储蓄量包括存量和流量两个概念。储蓄存量,通常指年度末的储蓄存款余额,它是一个时点数,是静态指标。储蓄存款余额,是历年储蓄发生额的总和,是若干年滚存下来的数额。储蓄流量,一般指一个年度内的储蓄发生额,它是一个时期数,是动态指标。储蓄存量和流量的关系,存量是由流量构成的,流量是存量的一部分,流量变化决定存量变化。  相似文献   

19.
要重视城乡储蓄存款结构的变化──对南平地区城乡储蓄存款结构的调查人民银行福建省分行南平地区分行调查组为了摸清福建省今年1—7月城乡居巴储蓄存款结构状况.为金融宏观决策提供依据,最近,我们对南平地区的南平、建阳、建匝、顺昌四个市(县)10家工商银行储蓄...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居民储蓄存款呈现高增长的态势,这是由收入增长、制度和体制变迁及分配格局变化、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不足、居民对体制变迁的预期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但是储蓄的过度增长却不一定是好事。为此,需要重视居民储蓄存款高增长的负面影响,积极引导储蓄向消费分流,向投资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